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杀生(殺生)  拼音:shā shēng
佛教用语。佛教五戒之一。后来道教亦承继这项戒律。凡是杀死有情识的生命,包括亲手去杀,教唆人去杀害,以及称赞杀生的行为均属之。《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卷下》:「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国语辞典》:杀生与夺(杀生与夺)  拼音:shā shēng yǔ duó
掌握生杀赏罚的大权。《北史。卷九二。恩幸传。穆提婆传》:「自外杀生与夺,不可尽言。」也作「生杀与夺」、「生死与夺」。
《国语辞典》:杀生之柄(杀生之柄)  拼音:shā shēng zhī bǐng
掌控生死大权。《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涂,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也作「杀生之权」。
《国语辞典》:杀生之权(杀生之权)  拼音:shā shēng zhī quán
掌控生死大权。《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序》:「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也作「杀生之柄」。
《国语辞典》:杀生不如放生(杀生不如放生)  拼音:shā shēng bù rú fàng shēng
(谚语)指不宜随意残害生命。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师父息怒。本不干我事,是庞元帅使我来。师父,杀生不如放生,怎生饶过我来,可也好那。」
《國語辭典》:死生  拼音:sǐ shēng
1.死亡及生存。《易经。系辞上》:「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文选。李康。运命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2.消长、盈亏。《孙子。虚实》:「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3.生命。唐。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4.逝世、死亡。唐。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國語辭典》:伤生(傷生)  拼音:shāng shēng
1.伤害生命。《庄子。让王》:「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花月痕》第五回:「盖积劳所以致疾,而久郁所以伤生!」
2.妨害生人。《孝经。丧亲章》:「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丧祭无度,伤生之蠹也。」
3.杀生。《西游记》第八回:「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
《漢語大詞典》:去杀(去殺)
(1).不用死刑。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2).戒杀生。南史·梁纪上:“於是祈告天地宗庙,以去杀之理,欲被之含识。郊庙牲牷,皆代以麪。”
分類:杀生死刑
《漢語大詞典》:恶杀(惡殺)
厌恶杀生。魏书·崔亮传:“ 灵太后 令曰:‘ 亮 为臣不忠,去留自擅……但吾摄御万几,庶兹恶杀,可特听以功补过。’”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圣朝好生恶杀,收雷寝电。” 明 宋濂 《西域军中获角端颂》:“是兽名角端,能日行万八千里,其见则恶杀之象,殆天使之告陛下耶?”
分類:厌恶杀生
《國語辭典》:十恶(十惡)  拼音:shí è
古代最严重的十大罪行。《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又置十恶之条……,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药杀亲夫,这是十恶大罪哩!」
《漢語大詞典》:杀风(殺風)
肃杀之风;极寒足以杀生之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是故春袭葛,夏居密阴,秋避杀风,冬避重湿,就其和也。” 唐 孟郊 《寒溪》诗之七:“因冻死得食,杀风仍不休。”
《漢語大詞典》:戒杀(戒殺)
戒除杀生。《嫏嬛记》卷上引《魏生禁杀录》:“ 薛嵩 性慈戒杀,即微细如虱,亦不害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佛説戒杀,还説杀一物,要填还一命。”
分類:戒除杀生
《漢語大詞典》:麛卵
(1).幼鹿和鸟卵。泛指幼小的禽兽。礼记·曲礼下:“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麛卵。” 孔颖达 疏:“麛乃是鹿子之称,而凡兽子亦得通名也。”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草木斩伐有时,麛卵不得妄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况乎四时之禁,毋伐麛卵;三驱之礼,不取顺从。”
(2).泛指捕杀生物。周礼·地官·迹人:“禁麛卵者与其毒矢射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鹅鸭:“此卵既非阴阳合生,虽伏亦不成雏;宜以供膳,幸无麛卵之咎也。”
《國語辭典》:屠伯  拼音:tú bó
喜好杀人的严酷官吏。《汉书。卷九○。酷吏传。严延年传》:「冬月,传属县囚,会论府上,流血数里,河南号曰『屠伯』。」《聊斋志异。卷一○。席方平》:「助酷虐于昏于官,共以屠伯是惧。」
《國語辭典》:杀戒(殺戒)  拼音:shā jiè
佛教用语。禁止杀伤一切众生的戒律,为五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