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熐蠡
匈奴 村落。文选·扬雄〈长杨赋〉:“驱橐驼,烧熐蠡。” 吕向 注:“熐蠡,聚落也。”
分類:匈奴村落
《漢語大詞典》:屯坞(屯塢)
村落外围筑有防御用的土堡。泛指村庄。后汉书·方术传下·赵彦:“ 彦 推遁甲,教以时进兵,一战破贼,燔烧屯坞。”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江边空旷,屯坞虚损。”
《漢語大詞典》:帐落(帳落)
指游牧部落聚居之处。帐幕聚集如村落,故称。宋史·蒋偕传:“ 明珠 、 康奴 诸族数为寇, 偕 潜兵伺之,斩首四百,擒酋豪,焚帐落,获马、牛、羊千计。”
《漢語大詞典》:伯格长(伯格長)
亦作“ 伯落长 ”。 伯,通“ 陌 ”。格,通“ 落 ”。古代设置在街陌村落的督长。史记·酷吏列传:“吏苛察,盗贼恶少年投缿购告言姦,置伯格长以牧司姦盗贼。”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格﹞,一作‘落’。古村落字亦作‘格’。街陌屯落皆设督长也。” 司马贞 索隐:“伯音阡陌,格音村落,言阡陌村落皆置长也。”汉书·酷吏传·王温舒作“伯落长”。
分類:村落
《漢語大詞典》:胥余(胥餘)
(1).村落的角隅。尚书大传卷三:“爱人者兼及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餘。” 郑玄 注:“胥餘,里落之壁。” 汉 王充 论衡·恢国:“恶其人者,憎其胥餘。”
(2).亦作“ 胥邪 ”。椰子树的别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留落胥餘。” 司马贞 索隐:“ 司马彪 云:‘胥邪,树高十寻,叶在其末。’《异物志》:‘实大如瓠,繫在颠,若挂物。实外有皮,中有核,如胡桃。核里有肤,厚半寸,如猪膏。里有汁斗餘,清如水,味美於蜜。’”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作“胥邪”。
(3).人名。一说 箕子 之名,一说 比干 之名。庄子·大宗师:“若 狐不偕 、 务光 、 伯夷 、 叔齐 、 箕子 、 胥餘 、 纪他 、 申徒狄 ,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 胥餘 , 箕子 名也……或云尸子曰: 比干 也, 胥餘 其名。”
《国语辞典》:仰韶  拼音:yǎng sháo
地名。位于河南省渑池县的小村落。民国十年左右瑞典考古学者安德生(Anderson)曾在此发掘古代傅彩陶器及石器等,经考證为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因指其物所属的时期为新石器时代的一期,即命名为「仰韶期」。凡历史文化与此时期具有相同特徵者,称为「仰韶文化」。
《漢語大詞典》:寨落
有栅栏或围墙的村落。清史稿·高宗纪四:“己丑, 阿桂 克 西里 第二山峰,并进围 鸦玛朋 寨落。”
《漢語大詞典》:箍围(箍圍)
方言。岛中的村落。因为水所环绕,故称。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地语·大小箍围:“下 番禺 诸村皆在海岛之中,大村曰大箍围,小曰小箍围。言四环皆江水也。凡地在水中央者曰洲,故诸村多以洲名。”
《漢語大詞典》:村部
村落,村庄。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玄宗 封 泰山 ,迴车驾,次 上党 ……故所过村部,必令寻访孤老丧疾之家,加弔恤之,父老欣欣然。”
分類:村落村庄
《漢語大詞典》:太山石敢当(太山石敢當)
北方旧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太山石敢当”五字,以为可禁压不祥,并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因北人谓医士为大夫,故亦名之曰石大夫。见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石大夫》。参见“ 石敢当 ”。
《國語辭典》:石敢当(石敢當)  拼音:shí gǎn dāng
旧时民间以为在朝著巷口或为巷陌桥道要冲的家居正门前,立一小石碑,上刻石敢当三字,即可禁压不祥。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七。石敢当》:「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
《国语辞典》:巴米扬(巴米扬)  拼音:bā mǐ yáng
Bamiayn
地名。位于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深谷间的村落。以佛教美术的遗迹闻名,绝壁上有世界最高的三座石佛,洞窟藏有二世纪的壁画。
《国语辞典》:攻炮城  拼音:gōng pào chéng
台湾客家村落的民俗活动。也称为「尖炮城」,已有百年的历史。以一株青竹作中间支干,上以细绳系上一青竹枝,竹枝上悬挂一个红纸扎成的炮城,内置鞭炮,高度离地面约五至六公尺。再由地面上攻炮城的人手执鞭炮,点燃引线猛往炮城投掷,谁先点燃炮城内的鞭炮,谁就得胜。
《國語辭典》:自然村  拼音:zì rán cūn
自然形成的村落。
《国语辞典》:眷村  拼音:juàn cūn
官兵眷属所居住的村落。如:「他来自于眷村。」
《国语辞典》:破墟  拼音:pò xū
荒废的村落、城市或旧屋。如:「据说这破墟在以前还是香火鼎盛的大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