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物像  拼音:wù xiàng
1.像貌、样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儒林外史》第二回:「一会儿砸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
2.物理学上指物体的光在经过小孔或受到反射、折射后形成的影像。
《漢語大詞典》:边使(邊使)
来自边地的使者。 唐 杜甫 《甘园》诗:“结子随边使,开笼近至尊。” 唐 张籍 《望行人》诗:“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
《国语辞典》:东北风(东北风)  拼音:dōng běi fēng
来自东北方向的风。如:「台湾冬季盛行东北风,造成基隆、宜兰地区潮湿多雨。」
《漢語大詞典》:海夷
指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 唐 刘禹锡 《马大夫见示浙西王侍御赠答诗因命同作》:“象筵照室会词客,铜鼓临轩舞海夷。”旧唐书·儒学传上·朱子奢:“海夷颇重学问,卿为大国使,必勿藉其束脩,为之讲説。”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后以海夷狡诈无常,迫近京师,或行窥伺,遂罢不设。” 清 魏源 《〈圣武记〉叙》:“﹝圣武记﹞为十有四卷,统四十餘万言,告成於海夷就款 江寧 之月。”
《国语辞典》:爪角  拼音:zhǎo jiǎo
指甲和角。比喻用来自卫的工具。《韩非子。解老》:「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
《國語辭典》:干扰(干擾)  拼音:gān rǎo
1.扰亂、打扰。如:「请把音量转小,以免干扰他人。」
2.因外來或内生的电磁场或电波使电气设备受到扰亂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山宾(山賓)
来自山中的宾客。特指 汉 商山 四皓。 唐 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歌储宫》:“山宾皓皓,国胄青青,黄裳元吉,邦家以寧。”
《漢語大詞典》:田禄
(1). 先秦 卿大夫的俸给来自采地或公田,故称田禄。礼记·曲礼下:“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 孙希旦 集解“田禄者,大夫、士各有采地,无采地者,其禄亦皆出於公田之所入。”《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 蒯得 被 先克 以军事夺其田禄,中怀怨望。”
(2).泛指俸禄。宋书·良吏传·阮长之:“时郡县田禄,以芒种为断。此前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后人,此后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前人。”宋史·颜复传:“ 復 因上五议,欲专其祠饗,优其田禄。”
《漢語大詞典》:迭迭
往来自得貌。《关尹子·一宇》:“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儻儻而无覊乎?物迭迭而无非乎?” 清 方以智 通雅卷十:“《关尹子》曰:心儻儻,物迭迭……盖言心自适,而物往来忽静忽动、忽疾忽迟之貌,皆听其自然也。”
《漢語大詞典》:上方剑(上方劍)
(1).即尚方剑。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剑,表示授予全权,可以先斩后奏。 宋 陆游 《书志》诗:“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公馆言情》:“新授上方剑,么魔谁敢纵!”明史·蒋钦传:“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灕,仗枕狱中,终难自默,愿借上方剑斩之。”
(2).现多称“上方宝剑”。用以比喻来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 达理 《路障》六:“ 秦越 终于拿到一把上方宝剑了。他指示市委印刷厂印了几千份,分发给各有关单位。”
《漢語大詞典》:雨蒙
1.语出《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郑玄笺:"我往之东山,既久劳矣;归又道遇雨蒙蒙然,是尤苦也。"后用为表示战士征途之苦的典实。
《漢語大詞典》:海冰
出现在海上的冰。包括来自大陆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后者。海冰与海岸或海底冻结在一起的称为“固定冰”;能随风、海流漂移的称为“浮冰”。海冰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会引起海况的变化;流冰会影响船舰航行和危害海上建筑物。
《國語辭典》:反射  拼音:fǎn shè
1.声波或光线在介质中进行时,遇到不同介质之介面则改变方向,射回原介质,称为「反射」。
2.神经系统的反应作用。如瞳孔随光刺激的强弱而改变大小、吃东西时分泌唾液。
《國語辭典》:海货(海貨)  拼音:hǎi huò
海中出产的货物。唐。卢纶 送何召下第后归蜀诗:「水程通海货,地利杂吴风。」
《漢語大詞典》:乡问(鄉問)
来自家乡的书信。 元 范梈 《闻鹊》诗:“五六月餘乡问絶,二千里外客心劳。”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二子继之,乡问允发,维新耽吟,响振林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