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8,分3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果然
不果
未果
因果
若果
硕果
果是
果得
瓜果
山果
果谁
果行
果断
果毅
妙果
《國語辭典》:果然  拼音:guǒ rán
1.事情与所预料的一样。《文明小史》第三九回:「我猜著是你要回来,果然回来了,谢天谢地。」也作「信然」、「诚然」。
2.吃饱的样子。唐。白居易〈夏日作〉诗:「饭讫盥漱已,扪腹方果然。」
《國語辭典》:不果  拼音:bù guǒ
不成,不能实现。三国魏。曹丕 与钟大理书:「求之旷年,不遇厥真,私愿不果,饥渴未副。」《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漢語大詞典》:未果
没有实现;未成事实。 晋 陶潜 《桃花源记》:“ 南阳 刘子驥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宋 欧阳修 《与程文简公书》:“某自病起,益疲,不能復旧,岂遂衰邪?碌碌处此,思去未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拟请 刘石庵 补书,而代葺此屋……因循未果,不识何日偿此愿也。”
《國語辭典》:因果  拼音:yīn guǒ
1.原因和结果。指事情演化的前后关连。如:「知道事情的始末因果,就容易下判断了。」
2.佛教基本理论之一,谓因和果。佛教认为一切的生命形态和生活遭遇,都是过去意志行为的果,而过去意志行为则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间是相对的关系。《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六:「果有为离系,无为无因果。」《南史。卷五七。范云传》:「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
3.缘由。《红楼梦》第六五回:「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
《國語辭典》:因果报应(因果報應)  拼音:yīn guǒ bào yìng
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佛教谓生死轮回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因果关系。一切有意志的行为,不论善恶或中性,都必导致未来世的乐、苦或中性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形态。换言之,一切众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形态都是过去意志行为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在未解脱之前,永不休止。
《漢語大詞典》:若果
如果。《宣和遗事》前集:“﹝ 晁盖 ﹞得一梦,见塞上会中合得三十六数;若果应数,须是助行忠义,衞护国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人世原同一梦,梦中何异醒中?若果夜间富贵,只算半世贫穷。” 郭沫若 《蒲剑集·屈原考》:“我们若果不能解释这一点,则 屈原 的年代还是会成问题的。”
分類:如果
《國語辭典》:硕果(碩果)  拼音:shuò guǒ
语出《易经。剥卦。象曰》:「上九,硕果不食。」指巨大的果实或仅存的东西。《文选。左思。魏都赋》:「硕果灌丛,围木竦寻。」
《國語辭典》:硕果仅存(碩果僅存)  拼音:shuò guǒ jǐn cún
仅残存下来的大果实。比喻唯一仍然存在的人或物。清。叶廷琯《吹网录。卷六。胡心耘辑宇文绍奕事实》:「惟宇文氏考异,实为硕果仅存。」
《漢語大詞典》:果是
果真是,果然是。 宋 黄庭坚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词:“更值清明风雨夜,知道愁辛,果是当时作赋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果是咱飢变做渴,咽喉乾燥,肚儿里如火。”《水浒传》第九回:“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
《漢語大詞典》:果得
(1).谓得其所宜。管子·内业:“德成而智出,万物果得。” 尹知章 注:“以智安物,物皆得宜。”一说“果”当作“毕”。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八》“果得”。
(2).如果能够。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我东人 安家 父子曾説,果得见着姑娘,亲来拜谢。”
《國語辭典》:瓜果  拼音:guā guǒ
1.瓜类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外果皮坚厚,内果皮及胎座成为肉质或浆质。如西瓜、甜瓜等。
2.泛指瓜与果。《红楼梦》第六四回:「你们姑娘从来不吃这些凉东西的,拿这些瓜果何用?」《聊斋志异。卷三。胡氏》:「弱女相从,即先生当知其不可。且谚云:『瓜果之生摘者,不适于口。』先生何取焉?」
分類:瓜果果品
《漢語大詞典》:山果
山地出产的果品。 晋 支遁 《咏怀诗》之四:“芳泉代甘醴,山果兼时珍。” 唐 杜甫 《北征》诗:“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宋 杨万里 《花果》诗:“野花山果絶芳馨,借问行人不识名。”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二:“靠后墙摆着些筐子、箩头,里面装的是村里送给他的核桃、柿子……因此你要一进门看正面,好象个小山果店。”
《韵府拾遗 支韵》:果谁(果谁)
韩愈荅崔立之书足下以为仆之玉凡几献而足凡几刖也又所谓勍者果谁哉
《漢語大詞典》:果行
(1).果断的行动。《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参见“ 果行育德 ”。
(2).贯彻实行。 宋 苏轼 《论给田募役状》:“臣闻之道路本出先帝圣意,而左右大臣意在速成,且利宽剩钱以为它用,故更相駮难,遂不果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征安南:“即 张永嘉 当局,曾议恢復 大寧 三卫 故地,使其説果行,亦必至僨辕取祸矣。”
《漢語大詞典》:果行育德
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宋 叶适 《送戴许蔡仍王汶序》:“得其所当行,决而不疑,故谓之‘果行’……信其所自有,养而不丧,故谓之‘育德’。学而至于能‘果行育德’,则不可胜用矣。” 清 冯桂芬 《上海果育堂记》:“何善不可为,何福不可致,果行育德,孰大於是!”
《國語辭典》:果断(果斷)  拼音:guǒ duàn
果敢决断,毫不犹豫。《红楼梦》第二二回:「谁想黛玉见宝玉此番果断而去,故以寻袭人为由,来视动静。」
《國語辭典》:果毅  拼音:guǒ yì
果敢坚毅。《文选。左思。魏都赋》:「其军容弗犯,信其果毅。」
《國語辭典》:妙果  拼音:miào guǒ
修行者的心灵达到的殊胜境界。《法集经》卷四:「善男子!譬如一切草木丛林,依地为根本;如是一切世间、出世间妙果,依戒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