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垂枝
果树的下垂枝条(如桃树)
《漢語大詞典》:春枝
(1).春日草木的枝条。 南朝 陈 贺循 《赋得夹池修竹》:“来风韵晚逕,集凤动春枝。” 唐 孟郊 《和钱侍郎甘露》:“春枝晨嫋嫋,香味晓翻翻。” 唐 王建 《送人游塞》诗:“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
(2).指花枝。 宋 欧阳修 《希真堂东手种菊花十月始开》诗:“春枝满园烂张锦,风雨须臾落颠倒。”
《漢語大詞典》:春柔
(1).春日优美的景色。《魏书·程骏传》:“仰歌祖业,俯欣春柔。大哉肆眚,荡民百忧。”
(2).春日植物柔软的枝条。《宋史·乐志十五》:“宝阁珠楼临上苑,百卉弄春柔。” 宋 王安石 《酴醾金沙二花合发》诗:“相扶照水弄春柔,发似矜夸敛似羞。”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嗣音》:“问青青今日那还又,怕他人再折春柔。”
《漢語大詞典》:弱枝
(1).比喻削弱地方势力。参见“ 强干弱枝 ”。
(2).细的枝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倾柯引弱枝,攀条摘蕙草。”
《國語辭典》:强干弱枝(強幹弱枝)  拼音:qiáng gàn ruò zhī
比喻强化根本主权力量,削弱分歧的势力。参见「彊干弱枝」条。《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
《漢語大詞典》:风条(風條)
(1).传说中的草名。山海经·中山经:“有草焉,其状如蓍,赤叶,而本丛生,名曰风条,可以为簳。”一本作“夙条”。
(2).风中的枝条。 宋 辛弃疾 《乌夜啼》词:“晚花露叶风条,燕飞高。” 明 高启 《夜坐天界西轩》诗:“烟幔萤微度,风条蝉罢喧。”
分類:风中枝条
《漢語大詞典》:翠条(翠條)
指植物的绿色枝条。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珍木抽翠条,炎卉濯朱芳。” 唐 白居易 《戏题卢秘书新移蔷薇》诗:“风动翠条腰嫋娜,露垂红萼泪阑干。”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其庐新结……余先屡过其旁,翠条罨映,俱不能觉,今从 兰宗 之徒指点得之。”
《漢語大詞典》:寒条(寒條)
秋冬树木的枝条。 晋 陶潜 《归鸟》诗:“翼翼归鸟,戢羽寒条。” 唐 戴叔伦 《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诗:“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 唐 章孝标 《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诗:“六出花飞处处飘,黏窗著砌上寒条。”
《漢語大詞典》:烟条(煙條)
烟柳枝条。 唐 张旭 《柳》诗:“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 唐 王涯 《游春词》:“ 曲江 緑柳变烟条,寒谷冰随暖气消。”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病中见寄》诗:“早晚却还巖下电,共寻芳径结烟条。”参见“ 烟柳 ”。
分類:柳枝枝条
《漢語大詞典》:烟柳(煙柳)
亦作“烟柳”。 烟雾笼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树。 唐 张仲素 《春游曲》之一:“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 宋 惠洪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词:“緑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度。” 元 张可久 《小桃红·春深》曲:“一汀烟柳锁春宵,添得杨花闹。” 清 沈雄 《金明池·秣陵怀古》词:“最伤心,烟柳 臺城 ,儘巷口 乌衣 ,兴亡难诉。”
《漢語大詞典》:春条(春條)
(1).春天花木的枝条。 南朝 梁 张率 《楚王吟》:“ 章臺 迎夏日,梦远感春条。” 唐 高适 《苦雪》诗之四:“穷巷独无成,春条秪盈把。” 宋 欧阳修 《送友人南下》诗:“河桥别柳减春条,隔浦挐音听已遥。” 明 叶襄 《秋海棠赋》:“薄春条之鬭艳,乐秋景之婆娑。”
(2).旧俗春节书写吉祥词句贴于门楹上的条形对联。 马三立 等《开粥厂》:“福字儿、佛字儿、横批儿、斗方儿,‘出门见喜’、‘抬头见喜’,五个春条。”
《漢語大詞典》:一梢
(1).一个枝条。 南唐 冯延巳 《浣溪沙》词:“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鶯窗人起未梳妆。” 宋 杨万里 《枇杷》诗:“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 元 柳贯 《寒食日出访客始见杏花》诗:“山杏一梢红耸耸,浮暉满树岂饶春。”
(2).指物的一头。朱子语类卷一二六:“ 横渠 有 释 氏两末之论,只説得两边末梢头,中间真实道理却不曾识,如知觉运动是其上一梢也,因果报应是其下一梢也。”
分類:枝条一头
《漢語大詞典》:林柯
林木的枝条。 唐 韩愈 《南山诗》:“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元 萨都剌 《奉次参政继学王先生海南还桂林道中韵》:“空山幽响落林柯,蛮犬呶呶吠碧萝。” 清 方文 《容城答郑鲁若兼寄沈眉生》诗:“煦气转林柯,好鸟时復鸣。”
分類:林木枝条
《漢語大詞典》:旁枝
(1).谓旁生歧出。庄子·骈拇:“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清 方苞 《书李习之卢坦传后》:“ 太史公 作史记,藏之名山,副在京师,然中间多駢旁枝。”
(2).侧生的枝条。 唐 姚合 《送别友人》诗:“泉落林梢多碎滴,松生石底足旁枝。”
《國語辭典》:龙牙(龍牙)  拼音:lóng yá
水饺、扁食类的美称。中国民俗称二月二日土地真君生辰日为「龙抬头」,家家供香酬神,此日的饭食皆冠龙名,故扁食、水饺等类便称为「龙牙」。
《漢語大詞典》:龙芽(龍芽)
(1).茶名。 宋 姚宽 《西溪丛话》:“茶有十纲,第一第二纲太嫩,第三纲最妙,自六纲至十纲,小团至大团而至。第一名曰试新,第二名曰贡新,第三名有十六色:龙园胜、雪白茶、万寿龙芽。” 宋 杨万里 《过平望》:“午睡起来情绪恶,急呼蟹眼瀹龙芽。” 元 谢宗可 《茶筅诗》:“万缕引风归蟹眼,半瓶飞雪起龙牙。”
(2).指竹笋。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草语·竹:“其稍甜者惟油筒竹,笋名龙芽。”
分類:茶名竹笋
《漢語大詞典》:竹筱(竹篠)
(1).小竹;细竹。 南朝 陈 徐陵 《内园逐凉》诗:“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提琴就竹篠,酌酒劝梧桐。”
(2).指竹的细枝条。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我们的责任,这就算完结,洗脸下台,可以回家了,但倘被父母所知,往往不免挨一顿竹篠(这是 绍兴 打孩子的最普通的东西)。”
(3).竹林。太平御览卷八六一引 晋 裴启 语林:“ 陆士衡 在 洛 ,夏日忽思竹篠饮,语 刘实 曰:‘吾乡曲之思转深,今欲东归,恐无復相见理。’”
《國語辭典》:杞柳  拼音:qǐ liǔ
植物名。杨柳科柳属,丛生灌木。枝延长,光滑。叶对生或近对生,长椭圆形,全缘或上方具细齿。花雌雄异株,柔荑花序,雄花序卵圆形,雄蕊二枚,合生;雌花序长一至二公分。枝条可用来编织器物。产大陆地区江苏及河南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