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枣蔬
枣糗
枣泥
枣菜
拔葵啖枣
囫囵吞枣
浑沦吞枣
鹘仑吞枣
《漢語大詞典》:枣蔬(棗蔬)
枣子与蔬菜。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秦 大饥, 应侯 请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 昭襄王 曰:‘……夫发五苑而乱,不如弃枣蔬而治。’”
分類:枣子蔬菜
《漢語大詞典》:枣糗(棗糗)
枣子和糗。古时用为祭供之品。仪礼·既夕礼:“四籩:枣、糗、栗、脯。” 贾公彦 疏:“《籩人》云‘羞籩之实,糗饵粉餈’, 郑 云:‘此二物皆粉稻米黍米所为也……糗者,擣粉熬大豆为饵。’”仪礼·有司彻:“主妇反,取籩于房中,执枣糗坐设之,枣在稷南,糗在枣南。”
分類:枣子
《國語辭典》:枣泥(棗泥)  拼音:zǎo ní
把枣煮熟后去皮、捣烂制成的泥状物。多用作糕饼的馅。如:「枣泥月饼」。
分類:枣子状物
《漢語大詞典》:枣菜(棗菜)
枣子与蔬菜。后汉书·邓禹传:“ 赤眉 復还入 长安 , 禹 与战,败走,至 高陵 ,军士飢饿者,皆食枣菜。”三国志·魏志·李傕郭汜传:“是时蝗虫起,岁早无穀,从官食枣菜。诸将不能相率,上下乱,粮食尽。”《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
分類:枣子蔬菜
《国语辞典》:拔葵啖枣(拔葵啖枣)  拼音:bá kuí dàn zǎo
偷拔葵菜,偷吃枣子。比喻小偷小盗。唐。独孤及〈故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吕諲谥议〉:「阖境无拔葵啖枣之盗,而楚人到于今犹歌咏之。」
《國語辭典》:囫囵吞枣(囫圇吞棗)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把枣子整个吞下去,而不加咀嚼。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糊,或为学不求甚解。如:「研究学问最怕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也作「鹘崙吞枣」。
《漢語大詞典》:浑沦吞枣(渾淪吞棗)
整个地吞下枣子。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朱子语类卷一二四:“今学者有几箇理会得章句,也只是浑沦吞枣。”亦作“ 浑抡吞枣 ”。 元 耶律楚材 《〈心经宗说〉后序》:“嗟见浑抡吞枣,只管诵持。”
《國語辭典》:鹘崙吞枣(鶻崙吞棗)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糊或为学不求甚解。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崙吞枣。」也作「囫囵吞枣」。
《國語辭典》:囫囵吞枣(囫圇吞棗)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把枣子整个吞下去,而不加咀嚼。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糊,或为学不求甚解。如:「研究学问最怕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也作「鹘崙吞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