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付款  拼音:fù kuǎn
付给或支出款项。如:「购买新车可以选择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来减轻负担。」
《漢語大詞典》:夫己氏
犹言某人,不欲明指其人时之称。左传·文公十四年:“ 齐 公子 元 不顺 懿公 之为政也,终不曰公,曰夫己氏。” 杜预 注:“犹言某甲。” 清 钱谦益 《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言直,其指平,夫己氏抵谰放恣,亦口噤无以答。”
分類:某人人时
《漢語大詞典》:算进
把某人或某事物包括在内。例如:不要忘记把我算进去。
分類:某人在内
《国语辞典》:跟定  拼音:gēn dìng
跟随不变。指跟从某人到底。如:「好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件事我跟定你了。」
《漢語大詞典》:避寿(避壽)
谓某人在寿辰时节避而外出,以躲避亲友的庆贺。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盖世俗作寿,必於逢九逢十之年。先生( 袁枚 )两年出游,皆为避寿计。其中载一诗云:‘到处探奇逢地主,避人作寿走天涯。’是其证也。”
《漢語大詞典》:盯住
逼近某人,紧盯某人。例如:太多的债主在盯住他逼债。
集中或显著地注意。例如:他的蓝眼睛锐利而热切地盯住将军。
《漢語大詞典》:调判(調判)
谓根据某人文理优长的特点调选判官。旧唐书·崔戎传:“ 戎 举两经登科,授太子校书,调判入等,授 蓝田 主簿,为藩镇名公交辟。”
《國語辭典》:联想(聯想)  拼音:lián xiǎng
由于某个概念而引起其意识涉及到其他相关的概念。如:「每见凤凰花开,总让我们联想到毕业时节。」
《國語辭典》:指控  拼音:zhǐ kòng
指名控告。如:「他被指控偷车。」
《國語辭典》:应名儿(應名兒)  拼音:yìng míng ér
挂名。《红楼梦》第六○回:「近因柳家的见宝玉房中的丫鬟差轻人多,且又闻得宝玉将来都要放他们,故如今要送他到那里去应名儿。」
《漢語大詞典》:撞锁
安在门上的一种弹簧锁,门一关就能锁上
找某人而某人不在家称撞锁
《國語辭典》:张三李四(張三李四)  拼音:zhāng sān lǐ sì
假设的姓名,如同说某某人。《景德传灯录。卷一九。漳州保福从展禅师》:「有人从佛殿后过,见是张三李四,从佛殿前过,为什么不见。」也作「李四张三」。
《漢語大詞典》:张甲李乙(張甲李乙)
犹言 张 三 李 四。 汉 张奂 《诫兄子书》:“不自克责,反云 张 甲谤我, 李 乙怨我,我无是过,尔亦已矣。” 三国 魏 曹操 《与王修书》:“ 张 甲 李 乙,尚犹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
《國語辭典》:无能为役(無能為役)  拼音:wú néng wéi yì
原指不足以供人役使的意思。语出《左传。成公二年》:「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后转为自谦才能不及他的用语。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厨子》:「余于能始先生,无能为役,则陈东标之于董桃媚,又岂止仙凡之判哉!」
《漢語大詞典》:搜腰包
搜查某人的钱包
在某人身上寻找钱财
《漢語大詞典》:心乡往之(心鄉往之)
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史记·孔子世家论:“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 孔氏 书,想见其为人。”后多作“心向往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史载之方〉题跋》:“中有史载之方二卷,真 北宋 精槧,余心向往之久矣。” 谢觉哉 《学会想、问和做》:“也有的人已在做工作,却对所做的工作不发生兴趣,反而对未做过的并没学过的其他工作则‘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