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7,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标准时
标准煤耗率
标准镜头
标准大气压
标准粉
标准海水
标准化
标准件
分类词汇
是非
尺寸
权衡
度量
玉尺
准绳
度数
《國語辭典》:标准时(標準時)  拼音:biāo zhǔn shí
「标准时间」的简称。参见「标准时间」条。
《漢語大詞典》:标准煤耗率
简称“标准煤耗”。将不同发热量的各种煤统一折算成发热量为29308千焦/千克的“标准煤”后算得的煤耗率。主要用于在燃用不同煤种的各个发电厂之间进行热经济性比较。
《国语辞典》:标准镜头(标准镜头)  拼音:biāo zhǔn jìng tóu
照相机的焦点距离和使用的感光材料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镜头,其特徵是可以得到比较接近肉眼的远近感。
《漢語大詞典》:标准大气压
压强的一种常用单位,1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百帕。
《漢語大詞典》:标准粉
指一百斤麦子磨出八十五斤白面的面粉。
《漢語大詞典》:标准海水
经过放置和严格过滤,调整其氯度约为19.38‰的大洋海水。密封在玻璃安瓿中。国际上以此作为测定海水的氯度和盐度的统一标准。为使用方便,有的国家据此制备了本国的标准海水。中国标准海水由青岛海洋大学制备,其氯度为17‰~19‰。
《漢語大詞典》:标准化(標準化)
为适应科学发展和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叫标准化。标准化可分国际或全国范围的标准化及工业部门的标准化。
《漢語大詞典》:标准件(標準件)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规格生产的零件或部件。这种零部件能通用在各种机器、仪器、设备、建筑物上,并具有互换性。
《國語辭典》:是非  拼音:shì fēi
1.事理的对与错。《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2.泛称口舌的争论。《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替他免了一场是非,成全了功名。」《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知道不过是家下婆子们,又不知搬什么是非。」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ǐ cùn
1.法度。《韩非子。安危》:「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
2.些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3.戏曲音乐中称速度与节拍为「尺寸」。《宋书。卷一一。律历志上》:「至于都合乐时,但识其尺寸之名,则丝竹歌咏,皆得均合。」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í cun
1.物件的长度、大小。《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去的。」
2.节度、分寸。如:「他为人稳健,凡事都有个尺寸。」
《國語辭典》:权衡(權衡)  拼音:quán héng
1.秤量东西轻重的工具。《后汉书。卷二五。鲁恭传》:「相让则道不明,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宋。苏轼〈徐州莲华漏铭〉:「然人未有以手量而目计者,必付之于度量与权衡。」
2.衡量、评估事物得失轻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镕裁》:「权衡损益,斟酌浓淡。」唐。刘禹锡〈祭韩吏部文〉:「权衡低昂,瞻我所在。」
3.权势力量。《晋书。卷五五。潘岳传》:「虽居高位,飨重禄,执权衡,握机秘。」
4.星座名。权星与衡星的合称。见《史记。卷二七。天官书》。
《漢語大詞典》:度量
(1).估计;思量。管子·形势解:“善视其马,节其饮食,度量马力,审其足走,故能取远道而马不罢。”汉书·晁错传:“愚臣不自度量,窃为陛下惜之。” 明 冯梦龙 《挂枝儿·帐》评注引《诉落山坡羊》:“你自家去思,你自家去想,自去度量,还是谁家的理短,谁家的理长。”
(2).犹度支。指规划计算(财政收支)。尸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术……四曰度量。度量通则财足矣。”
(3).测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夫遥大之物,寧可度量?”《参同契》卷下:“天地神明,不可度量。”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第八折:“恩如海,难度量,把风尘提挈云霄上。”
《漢語大詞典》:玉尺
(1).玉制的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后有一田父耕於野,得 周 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 荀 试以较己所治鐘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於是服 阮 神识。”
(2).借指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 唐 李白 《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清 赵翼 《秋闱分校即事》诗:“淡墨纔分榜蘂香,遽持玉尺许评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只为金篦能刮眼,更将玉尺付君身。”
(3).尺的美称。 宋 王圭 《宫词》:“金针玉尺裁缝处,一对盘龙落剪刀。”
(4).比喻鱼。 宋 杨万里 《松江鲈鱼》诗:“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 元 王举之 《水仙子·春日即事》曲:“鱼鳞玉尺戏晴波,燕嘴芹泥补旧窝。”
《國語辭典》:准绳(準繩)  拼音:zhǔn shéng
1.用来测量平直的器具。《淮南子。说林》:「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
2.比喻权衡事物的法度。《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坟、典起之于前,诗、书继之于后,先王陈迹,后王准绳。」
《國語辭典》:度数(度數)  拼音:dù shù
1.以度为单位的计量数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何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各有度数,移动不均?」《镜花缘》第五七回:「这总怪四哥看了天象,要候甚么『度数』,又是甚么『课上孤虚』,以致耽搁至今,真是养痈成患。」
2.标准、规则。《商君书。错法》:「法无度数而事日烦,则法立而治乱矣。」《宋史。卷二六二。列传・刘温叟》:「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3.器量、胸襟。《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袁绍》:「太祖乃还救谭,十月至黎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仁君度数弘广,绰然有馀,当以大包小,以优容劣。」
4.道理。《韩非子。难一》:「君有道,则臣尽力而奸不生;无道,则臣上塞主明而下成私。管仲非明此度数于桓公也,使去竖刁,一竖刁又至,非绝奸之道也。」《朱子语类。卷八七。礼四。小戴礼》:「他只是说人做这个去合那天之度数。」
5.测算。《清史稿。卷一○七。选举志二》:「六年,议于同文馆内添设算学馆。时京僚瞢于时务,谤讟繁兴,原疏排斥众议,言之剀切。谓:『西人制器之法,无不由度数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