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汉帜(漢幟)
(1). 汉王 刘邦 军队的旗帜。《汉书·韩信传》:“拔 赵 帜,立 汉 帜。”
(2). 汉 人军队的旗帜。 唐 李约 《从军行》:“游军藏 汉 帜,降骑説蕃情。” 黎元洪 《檄山东文》:“陟 泰山 之巔,挥吾 汉 帜;决 黄河 之水,涤彼胡氛。”
(3). 汉 学的标帜。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 惠 戴 诸儒,为 汉 学大宗,已尽弃 宋 詮,独标 汉 帜矣。”参见“ 汉学 ”。
(2). 汉 人军队的旗帜。 唐 李约 《从军行》:“游军藏 汉 帜,降骑説蕃情。” 黎元洪 《檄山东文》:“陟 泰山 之巔,挥吾 汉 帜;决 黄河 之水,涤彼胡氛。”
(3). 汉 学的标帜。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 惠 戴 诸儒,为 汉 学大宗,已尽弃 宋 詮,独标 汉 帜矣。”参见“ 汉学 ”。
《國語辭典》:标子(標子) 拼音:biāo zi
1.民间互助会中填写标金的纸签。如:「等标子会齐了就开标。」
2.发标劲,有倔强脾气的人。《品花宝鉴》第三回:「蓉官吐了舌,说道:『好不怕人,这才算个标子。』」
2.发标劲,有倔强脾气的人。《品花宝鉴》第三回:「蓉官吐了舌,说道:『好不怕人,这才算个标子。』」
《漢語大詞典》:表着(表著)
(1).显扬昭著。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故受命王者,必择天下美号,表著己之功业,明当致施是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古之英才,若 子房 、 仲舒 、 叔度 、 孔明 、 文仲 、 韩 、 范 诸公,德业表著,皆良知中所发也。” 鲁迅 《〈劲草〉译本序》:“ 托氏 撰述之真得以表著,而译者求诚之志或亦稍遂矣。”
(2).用标帜标明固定。《左传·昭公十一年》:“朝有著定,会有表,衣有禬,带有结。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 杜预 注:“著定,朝内列位常处,谓之表著。”
(3).犹标柱。 宋 叶适 《灵岩》:“ 吴 人宅沮洳,兹山抑其镇;陡起为表著,突兀数寻仞。”
(4).犹撰述。 明 宋濂 《滁阳蔡氏道山阡表》:“某与 彝 交既久,若异姓昆弟然。故因其请为表著先塋之碑,使后世有考焉。”
(2).用标帜标明固定。《左传·昭公十一年》:“朝有著定,会有表,衣有禬,带有结。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 杜预 注:“著定,朝内列位常处,谓之表著。”
(3).犹标柱。 宋 叶适 《灵岩》:“ 吴 人宅沮洳,兹山抑其镇;陡起为表著,突兀数寻仞。”
(4).犹撰述。 明 宋濂 《滁阳蔡氏道山阡表》:“某与 彝 交既久,若异姓昆弟然。故因其请为表著先塋之碑,使后世有考焉。”
标帜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为本不生,空之边亦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于有之边,亦不动于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间隔为其体,故挥不二中道之智剑,则无量魔军不攻自降,表此义以智剑为标帜。(二)罥索,此有四义:一、系缚之义,缚四魔之意也。二、引摄之义,以大悲方便能引一切迷徒,使入于法界曼荼罗故。三、大寂静不动之义,何则喻三学则戒如扑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右手之剑,是风大之动,而为能杀之慧也,左手之索,是空大之不动,而为能缚之定也,是故两手所持合表动即不动之义也。大寂静与大定同。四、不动即动之义,以索缚住散动之魔是不动之义,引摄沈沦,是动之义也。(三)独股杵,此有四义:一、菩提心之义,二中一股杵之印(立左右之二中指),是最初发心三昧耶戒之印故,又为阿閦佛之三昧耶印故。二、能破之义,一股者上下锐利,而有能破之相,外道凡夫著于生死,声闻缘觉著于涅槃,今住焉舍焉取不二之实德,则生死涅槃之二执皆息,不倚二边,故不动也,即能破二执,故以上(破涅槃之执)下(破生死之执)锐利之独股表之。三、二利具足义,剑者上求菩提之智,索者下化众生之悲,独股杵者,通彻上下,表具足二利,即胜义(上求),行愿(下化),三摩地(二利本体),三种之菩提心也。不动以菩提心为其体,故以独股为标帜。四、三十七尊住心城义,独股者是一心法界也,四处各镌八叶之莲华者,四波罗蜜十六菩萨八供四摄也,最中所把处,彰四宝珠,中心埋一宝珠,是五佛也,故以是表三十七尊住心城之中道,一实本不生之妙慧(若依立印轨及底哩三昧耶经下卷则应以三股杵缚曰罗宝棒为标帜。何则?为尊之所持故,但古来多用上三种,故略而不注)。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不动明王)附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作幖帜。标者表也,又旌旗也,标帜者,彰表之义。真言之法,以身印器具等彰表如来内證之德。大日经五曰:「秘密主,有造漫荼罗圣尊分位种子标帜,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同疏四曰:「种种世谛门,皆是法界幖帜。」同演密钞九曰:「标帜者彰表之义也,谓彰表如来内證之德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幖帜,通俗文徽号曰标,私记曰帜。字皆从巾,或从木作标,谓以木为标,标而记之,此亦两通。」
(杂语)(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为本不生,空之边亦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于有之边,亦不动于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间隔为其体,故挥不二中道之智剑,则无量魔军不攻自降,表此义以智剑为标帜。(二)罥索,此有四义:一、系缚之义,缚四魔之意也。二、引摄之义,以大悲方便能引一切迷徒,使入于法界曼荼罗故。三、大寂静不动之义,何则喻三学则戒如扑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右手之剑,是风大之动,而为能杀之慧也,左手之索,是空大之不动,而为能缚之定也,是故两手所持合表动即不动之义也。大寂静与大定同。四、不动即动之义,以索缚住散动之魔是不动之义,引摄沈沦,是动之义也。(三)独股杵,此有四义:一、菩提心之义,二中一股杵之印(立左右之二中指),是最初发心三昧耶戒之印故,又为阿閦佛之三昧耶印故。二、能破之义,一股者上下锐利,而有能破之相,外道凡夫著于生死,声闻缘觉著于涅槃,今住焉舍焉取不二之实德,则生死涅槃之二执皆息,不倚二边,故不动也,即能破二执,故以上(破涅槃之执)下(破生死之执)锐利之独股表之。三、二利具足义,剑者上求菩提之智,索者下化众生之悲,独股杵者,通彻上下,表具足二利,即胜义(上求),行愿(下化),三摩地(二利本体),三种之菩提心也。不动以菩提心为其体,故以独股为标帜。四、三十七尊住心城义,独股者是一心法界也,四处各镌八叶之莲华者,四波罗蜜十六菩萨八供四摄也,最中所把处,彰四宝珠,中心埋一宝珠,是五佛也,故以是表三十七尊住心城之中道,一实本不生之妙慧(若依立印轨及底哩三昧耶经下卷则应以三股杵缚曰罗宝棒为标帜。何则?为尊之所持故,但古来多用上三种,故略而不注)。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不动明王)附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作幖帜。标者表也,又旌旗也,标帜者,彰表之义。真言之法,以身印器具等彰表如来内證之德。大日经五曰:「秘密主,有造漫荼罗圣尊分位种子标帜,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同疏四曰:「种种世谛门,皆是法界幖帜。」同演密钞九曰:「标帜者彰表之义也,谓彰表如来内證之德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幖帜,通俗文徽号曰标,私记曰帜。字皆从巾,或从木作标,谓以木为标,标而记之,此亦两通。」
法界标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之意,谓一切种种之俗事,皆悉为无上菩提之标帜。大日经疏四曰:「种种世谛门,皆是法界标帜。所谓良日晨者,意在菩提心嘉会之晨也。(中略)定日者,日喻本尊身,月喻修习瑜伽行。」演密钞五曰:「谓军旅既行,幢旗为前导,则识其主也。法界标帜亦复如是,诸佛如来于一切大会曼荼罗中,建此无上菩提标帜,能令八部等类善根性者观此种种像类。则识法界主,亲近修行,故曰皆是法界标帜也。」
(术语)密教之意,谓一切种种之俗事,皆悉为无上菩提之标帜。大日经疏四曰:「种种世谛门,皆是法界标帜。所谓良日晨者,意在菩提心嘉会之晨也。(中略)定日者,日喻本尊身,月喻修习瑜伽行。」演密钞五曰:「谓军旅既行,幢旗为前导,则识其主也。法界标帜亦复如是,诸佛如来于一切大会曼荼罗中,建此无上菩提标帜,能令八部等类善根性者观此种种像类。则识法界主,亲近修行,故曰皆是法界标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