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标帜(標幟)  拼音:biāo zhì
用以识别的旗帜或记号。《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大梁城中迫隘,欲展外城,先立个标帜,候今冬农隙之时,兴工板筑。」也作「摽帜」。
《国语辞典》:标儿(标儿)  拼音:biāo ér
1.标帜。如:「你没看见那有个标儿写得很清楚。」
2.特指插在要出卖东西上的草标。《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只见外面一个人,手里拿著草书四幅,插个标儿要卖。」
《國語辭典》:酒旗  拼音:jiǔ qí
1.古代酒店的招牌。用布缀于竿顶,悬在店门前,以招徕客人。唐。张籍〈江南行〉:「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唐。杜牧 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也称为「酒帘」。
2.星座名。为狮子座ψ、ξ和ω三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也称为「酒星」。
《國語辭典》:水帘(水簾)  拼音:shuǐ lián
1.水自高处如帘幕般平直流下。宋。欧阳修忆山示圣俞〉诗:「虾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金。元好问游黄华山〉诗:「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2.旧时茶馆外挂的半截布门帘,以招引客人光临。《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婆子正在茶局子里水帘底下看见了。」
《漢語大詞典》:汉帜(漢幟)
(1). 汉王 刘邦 军队的旗帜。汉书·韩信传:“拔 赵 帜,立 汉 帜。”
(2). 汉 人军队的旗帜。 唐 李约 《从军行》:“游军藏 汉 帜,降骑説蕃情。” 黎元洪 《檄山东文》:“陟 泰山 之巔,挥吾 汉 帜;决 黄河 之水,涤彼胡氛。”
(3). 汉 学的标帜。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 惠 戴 诸儒,为 汉 学大宗,已尽弃 宋 詮,独标 汉 帜矣。”参见“ 汉学 ”。
《國語辭典》:汉学(漢學)  拼音:hàn xué
1.汉代学者研究经书,注重考据,故后世称朴学、考据之学、训诂之学为「汉学」。与宋代义理之学「宋学」相对称。
2.外国人称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
《國語辭典》:表识(表識)  拼音:biǎo zhì
1.标记。《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初,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三国志。吴书。周鲂传》:「井乞请幢麾数十,以为表帜,使山兵吏民,目瞻见之。」也作「表志」。
2.标上记号。《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若无亲属,可于官壖地葬之,表识姓名,为设祠祭。」
分類:标记标帜
《漢語大詞典》:树表(樹表)
(1).竖立标帜。墨子·号令:“出候无过十里,居高便所树表,表三人守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又详聚士,树表其上,曰‘ 开章 死,埋此下’。”
(2).建立表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
《國語辭典》:标子(標子)  拼音:biāo zi
1.民间互助会中填写标金的纸签。如:「等标子会齐了就开标。」
2.发标劲,有倔强脾气的人。《品花宝鉴》第三回:「蓉官吐了舌,说道:『好不怕人,这才算个标子。』」
《漢語大詞典》:标劲(標勁)
(1).谓摆阔气,讲排场。《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他本是个阔人,等到这笔昧心钱到手之后,越发闹起标劲来。” 朱自清 《初到清华记》:“一位清华学生在屋里只穿单大褂,将出门却套上厚厚的皮大氅。这种‘行’和‘衣’的路数,在当时却透着一股标劲儿。”
(2).谓倔强的脾气。 茅盾 《手的故事》:“‘谢谢二少爷,我不要保;我跟他们去!看他们敢--把我五马分尸么?’声音很尖脆,不像是五十多岁的老婆子。‘哈哈! 黄二姐 的标劲还像二十年前!’”
《漢語大詞典》:表旗
边境线上的标帜,犹后世的界碑。左传·昭公元年:“王伯之令也,引其封疆,而树之官。举之表旗,而著之制令。”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读左传·昭公》:“表旗即后世界碑之类。”
分類:边境标帜
《漢語大詞典》:表着(表著)
(1).显扬昭著。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故受命王者,必择天下美号,表著己之功业,明当致施是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古之英才,若 子房 、 仲舒 、 叔度 、 孔明 、 文仲 、 韩 、 范 诸公,德业表著,皆良知中所发也。” 鲁迅 《〈劲草〉译本序》:“ 托氏 撰述之真得以表著,而译者求诚之志或亦稍遂矣。”
(2).用标帜标明固定。左传·昭公十一年:“朝有著定,会有表,衣有禬,带有结。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 杜预 注:“著定,朝内列位常处,谓之表著。”
(3).犹标柱。 宋 叶适 《灵岩》:“ 吴 人宅沮洳,兹山抑其镇;陡起为表著,突兀数寻仞。”
(4).犹撰述。 明 宋濂 《滁阳蔡氏道山阡表》:“某与 彝 交既久,若异姓昆弟然。故因其请为表著先塋之碑,使后世有考焉。”
《漢語大詞典》:酒标(酒標)
即酒帘。酒店的标帜。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二:“初到 临清 ,三朝行香,偶酒家酒标掛低了,掣落其纱帽。”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我家酒铺十分高,罚誓无赊掛酒标。”参见“ 酒帘 ”。
《國語辭典》:酒帘  拼音:jiǔ lián
古代酒店的招牌。用布缀于竿顶,悬在店门前,以招徕客人。唐。李中〈江边吟〉:「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隐啼莺。」也称为「酒帘子」、「酒幌」、「酒旗」、「酒望子」、「望子」。
《国语辞典》:举白旗(举白旗)  拼音:jǔ bái qí
战场上竖起白旗,以表示投降的标帜。亦用以比喻服输或没办法。如:「辩不过她那三寸不烂之舌,我只好举白旗了。」
标帜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为本不生,空之边亦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于有之边,亦不动于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间隔为其体,故挥不二中道之智剑,则无量魔军不攻自降,表此义以智剑为标帜。(二)罥索,此有四义:一、系缚之义,缚四魔之意也。二、引摄之义,以大悲方便能引一切迷徒,使入于法界曼荼罗故。三、大寂静不动之义,何则喻三学则戒如扑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右手之剑,是风大之动,而为能杀之慧也,左手之索,是空大之不动,而为能缚之定也,是故两手所持合表动即不动之义也。大寂静与大定同。四、不动即动之义,以索缚住散动之魔是不动之义,引摄沈沦,是动之义也。(三)独股杵,此有四义:一、菩提心之义,二中一股杵之印(立左右之二中指),是最初发心三昧耶戒之印故,又为阿閦佛之三昧耶印故。二、能破之义,一股者上下锐利,而有能破之相,外道凡夫著于生死,声闻缘觉著于涅槃,今住焉舍焉取不二之实德,则生死涅槃之二执皆息,不倚二边,故不动也,即能破二执,故以上(破涅槃之执)下(破生死之执)锐利之独股表之。三、二利具足义,剑者上求菩提之智,索者下化众生之悲,独股杵者,通彻上下,表具足二利,即胜义(上求),行愿(下化),三摩地(二利本体),三种之菩提心也。不动以菩提心为其体,故以独股为标帜。四、三十七尊住心城义,独股者是一心法界也,四处各镌八叶之莲华者,四波罗蜜十六菩萨八供四摄也,最中所把处,彰四宝珠,中心埋一宝珠,是五佛也,故以是表三十七尊住心城之中道,一实本不生之妙慧(若依立印轨及底哩三昧耶经下卷则应以三股杵缚曰罗宝棒为标帜。何则?为尊之所持故,但古来多用上三种,故略而不注)。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不动明王)附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作幖帜。标者表也,又旌旗也,标帜者,彰表之义。真言之法,以身印器具等彰表如来内證之德。大日经五曰:「秘密主,有造漫荼罗圣尊分位种子标帜,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同疏四曰:「种种世谛门,皆是法界幖帜。」同演密钞九曰:「标帜者彰表之义也,谓彰表如来内證之德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幖帜,通俗文徽号曰标,私记曰帜。字皆从巾,或从木作标,谓以木为标,标而记之,此亦两通。」
法界标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之意,谓一切种种之俗事,皆悉为无上菩提之标帜。大日经疏四曰:「种种世谛门,皆是法界标帜。所谓良日晨者,意在菩提心嘉会之晨也。(中略)定日者,日喻本尊身,月喻修习瑜伽行。」演密钞五曰:「谓军旅既行,幢旗为前导,则识其主也。法界标帜亦复如是,诸佛如来于一切大会曼荼罗中,建此无上菩提标帜,能令八部等类善根性者观此种种像类。则识法界主,亲近修行,故曰皆是法界标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