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干 → 乾干”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榕树(榕樹)  拼音:róng shù
桑科榕属「正榕」的别名,也称为「榕」。绿荫甚广,炎炎夏日,人们多喜在树下乘凉。常用作行道树、观赏盆栽等。参见「榕」条。
《漢語大詞典》:百围(百圍)
极言树干之粗。亦借指大树。庄子·齐物论:“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扶桑 东五万里,有 磅磄山 。上有桃树百围。其花青黑,万岁一实。”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 宋 范成大 《寄题林景思雪巢》诗之三:“万境人踪尽絶,百围天籟都沉。”
分類:树干大树
《漢語大詞典》:长从(長從)
长而粗大的树干。古代在战争中用以撞击。墨子·备城门:“木大二围,长丈二尺以上,善耿其本,名曰长从。” 岑仲勉 注:“从,按即樅字,长木也,亦有衝撞之义。”
《漢語大詞典》:树空(樹空)
树干中的空隙、洞穴。《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 三国 吴 陆玑 疏:“今 河东 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于颈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树空中。”
《漢語大詞典》:白书(白書)
(1).削去树皮,在白色树干上写的字。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庞涓 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仍钻火烛之。”
(2).禀告;陈述。 唐 道宣 续高僧传·释经三·慧净:“略申片意,谨此白书。”
《國語辭典》:松脂  拼音:sōng zhī
松科植物长叶松或其他同属植物的树脂油,经除去挥发油后所得的一种固体。用途广泛,可用作软膏的硬化剂,并为油漆、肥皂、造纸、火柴等工业的原料。也称为「松香」、「松胶」、「松肪」。
《国语辞典》:爱玉(爱玉)  拼音:ài yù
植物名。桑科榕属,常绿大藤本。常藉气根攀附树干或岩壁。叶有柄,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长卵形,背面灰白色,密布茶褐色软毛。隐头果称为「爱玉子」,也称为「樨枳仔」、「草实枳」、「玉枳」,阔椭圆形或长倒卵形,表面初为绿色,成熟后转为黄绿色,其间散生白色斑点,长约七公分,内面具极多数瘦果。将瘦果浸于清水中,揉搓出透明凝胶,可自然结成果冻,为夏季的清凉食品。
《漢語大詞典》:霜干
见“ 霜干 ”。
《國語辭典》:绿藻(綠藻)  拼音:lǜ zǎo
属于原生生物界。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藻体通常呈绿色。多产于淡水和潮湿的土壤中,少数生长在海里。形态可分为单细胞型、群体型、丝状型及膜状型。如绿球藻、空球藻、水棉、石莼等。少数绿藻可以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
《漢語大詞典》:枯干
见“ 枯干 ”。
分類:枯干
《漢語大詞典》:擢干(擢幹)
谓树干挺生、耸拔。 晋 张载 《安石榴赋》:“挥光垂緑,擢干曜鲜。” 唐 姚合 《四松》诗:“擢干凌空去,移根断石开。” 宋 刘子翚 《次张守韵》之二:“庭松怜手植,擢干已弥寻。”
分類:树干
《漢語大詞典》:松骨
(1).松树的树干。 唐 杜甫 《寒雨朝行视园树》诗之二:“锁石藤梢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
(2).比喻仙风道骨。 唐 孟郊 《送李尊师玄》诗:“松骨轻自飞,鹤心高不羣。”
《漢語大詞典》:树发(樹髮)
指树木淹在潮水中,树干上孳生出的毛发状的细根。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涨痕纷树髮,霜落 瀟湘 白。”
《漢語大詞典》:树腰(樹腰)
树干的中部。 唐 杜甫 《绝句》之四:“急雨捎溪足,斜暉转树腰。” 仇兆鳌 注:“转树腰,日影横穿也。” 元 陈思济 《漱石亭和段超宗韵》:“后日秋冈冈上去,树腰移榻转斜暉。”
分類:树干
《漢語大詞典》:耸干(聳幹)
(1).高挺的树干。阿毘达磨俱舍论卷七:“或时復有从少生多,如细种生诺瞿陀树,根茎枝叶渐次增荣,耸干垂条多所荫映。”
(2).谓身材魁梧。《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相貌精神,容仪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