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聚丙烯  拼音:jù bǐng xī
由丙烯经催化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为白色、无臭、无味的粒状固体,是最轻的塑料之一。具韧性、耐化学腐蚀、良好的耐弯曲疲劳性及高频绝缘性,但易氧化解聚。用于制造铰链、薄膜、容器、无线电和电视设备、耐消毒的医疗器皿。
《国语辞典》:聚乙烯  拼音:jù yǐ xī
由乙烯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分子量一万到几百万不等。低分子量聚乙烯为无色、无臭、无味、无毒的液体,可用作高级润滑油和涂料;高分子量聚乙烯为白色半透明蜡状物,一般为加有稳定剂的粒状固体,用于制造塑胶袋和塑胶瓶等。
《国语辞典》:抗湿纸(抗湿纸)  拼音:kàng shī zhǐ
一种于纸浆中加树脂制成的纸,遇霉湿也不会濡染碎裂。常用以制成袋子,装面、糖等易腐变质的东西,使其虽经水湿,仍能不受影响。
《国语辞典》:亮光漆  拼音:liàng guāng qī
由树脂、色料及溶剂等制成的涂料,橱、匮、桌椅等木制家具均可涂刷,具美观及保护等作用。
《国语辞典》:普利龙(普利龙)  拼音:pǔ lì lóng
由苯乙烯聚合而成的聚苯乙烯树脂。也作「保利龙」、「保丽龙」。
分类:聚合树脂
《漢語大詞典》:橄榄糖(橄欖糖)
用橄榄树脂和皮叶熬制的胶脂。可以涂补船只。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橄欖﹞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採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餳,谓之橄欖糖,用泥船损,乾后坚于胶漆,著水益乾耳。”
《漢語大詞典》:槐胶(槐膠)
槐树的树脂。一种中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槐:“槐胶。﹝气味﹞苦,寒,无毒。﹝主治﹞一切风,化涎,肝臟风,筋脉抽掣及急风口噤。”
《漢語大詞典》:胡桐泪(胡桐淚)
胡杨树脂。其结晶体名胡杨碱。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胡桐泪,出 波斯国 ,是胡桐树脂也,名胡桐泪。”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胡桐泪﹝集解﹞引 苏恭 曰:“胡桐泪,出 肃州 以西平泽及山谷中,形似黄矾而坚实,有夹烂木者,云是胡桐树脂沦入土石硷卤地者。”参见“ 胡桐 ”。
《國語辭典》:胡桐  拼音:hú tóng
1.杨柳科「胡杨」的别名。参见「胡杨」条。
2.藤黄科「琼崖海棠」的别名。参见「琼崖海棠」条。
《國語辭典》:虫胶(蟲膠)  拼音:chóng jiāo
由同翅目胶虫科的昆虫分泌的胶汁所凝成的物质。可用来制造唱片、漆片和电气绝缘材料。
《漢語大詞典》:柽乳(檉乳)
赤柽树脂。《重修政和证类本草·木下·赤柽木》:“赤檉木,无毒……其木中脂,一名檉乳。”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柽柳:“檉乳,即脂汁……治金疮。”参见“ 檉柳 ”。
分類:树脂
《國語辭典》:柽柳(檉柳)  拼音:chēng liǔ
植物名。柽柳科柽柳属,灌木或小乔木。高约四至八公尺,枝条纤弱下垂。叶卵状披针形,长一至三公厘,浅蓝绿色。总状花序,夏秋两季开粉红色花,有时一年可开三次,故又名「三春柳」。蒴果圆锥形,种子有丝状毛。能适应碱性土壤,河岸湿地或高原旱地都能生长。因状如人形,又名「人柳」。也称为「河柳」、「旱柳」、「观音柳」、「西河柳」、「赤杨」、「柽柏」。
分類:柽柳木名
《漢語大詞典》:骐驎竭(騏驎竭)
药名。又名血竭。麒麟竭木的树脂,状如干血,色黄而赤,味微咸甘,似栀子气。可研作粉,入丸散中用。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货语·骐驎竭:“騏驎竭,紫銚树之脂也,以嚼之不烂如蜡者,拍之可透指甲者,烧之有赤汗出而灰不变者为上。”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骐驎竭
《漢語大詞典》:泡沫塑料
内部具有无数微孔的塑料。用树脂经过机械搅拌发泡或加入起泡剂制成。《花城》1981年第5期:“一团团大小不等的泡沫从上游漂浮而来,厚厚的,十来厘米,像一块块白色的泡沫塑料。”
《国语辞典》:喷漆(喷漆)  拼音:pēn qī
1.用硝酸纤维素、树脂、颜料、溶剂等制成的人造漆,耐水、耐机油、外乾、色泽好,可用来涂饰汽车、家具、飞机、皮革等。
2.利用压缩空气的原理,将涂料喷在铁器或木器上。
《漢語大詞典》:染网(染網)
用牲畜血、桐油、树脂、化学药剂等浸染渔网。处理后的网衣具有一定的抗腐性能、颜色和硬度等,可延长使用期限,并能提高捕获量。
《國語辭典》:建漆  拼音:jiàn qī
一种福建出产的漆。用生漆和树脂漆加工制成。后亦泛称用这种漆制成的漆器,以福州市出产的脱胎漆器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