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茜草  拼音:qiàn cǎo
植物名。茜草科茜草属,多年生蔓性草本。茎方形,有逆刺。叶常四枚轮生,心形或长卵形,背面叶脉上及叶柄具逆刺。聚伞花序排成疏松圆椎状;花冠五深裂,黄白色。浆果球形,红熟。根黄赤色,可作红色染料,也入药,有活血、止血、解毒等功能。也称为「过山龙」。
《漢語大詞典》:黄姜(黄薑)
姜黄。根茎入药,又可以做黄色染料。 唐 刘禹锡 《奉和郑相公以考功十弟山姜花俯赐篇咏》:“採擷黄薑蕊,封题青琐闈。” 宋 苏轼 《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诗:“黄薑收土芋,苍耳斫霜丛。”
《國語辭典》:鸢尾(鳶尾)  拼音:yuān wěi
植物名。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可高达五十公分。春日抽茎,根、茎可入药;叶剑状,基生。初夏自叶间抽花轴,上端常缀以三花,花冠直径约达十公分,淡青紫色,花被片六枚,二轮,内轮花被片较小。蒴果长椭圆形,三瓣裂。花似蓝蝴蝶,故也称为「蓝蝴蝶」。
《漢語大詞典》:小蒜
我国原生的一种蒜。根茎均较大蒜为小,故名。味辛辣。古人作为调味品。上古已人工栽培。 汉 崔寔《四民月令·四月》:“布穀鸣,收小蒜。”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蒜,卵蒜也,俗人谓之小蒜。胡国有蒜十许子共为一株,籜幕裹之,名为胡蒜,尤辛於小蒜,俗人呼之为大蒜。”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蒜﹝集解﹞:“家蒜有二种:根茎俱小而瓣少,辣甚者,蒜也,小蒜也;根茎俱大而瓣多,辛而带甘者,葫也,大蒜也…… 孙愐 唐韵云:‘ 张騫 使西域,始得大蒜种归。’据此则小蒜之种,自蒚移栽,自古已有。”参见“ 五荤 ”。
《國語辭典》:五荤(五葷)  拼音:wǔ hūn
五种列入荤食的植物。鍊形家称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称韭、蒜、芸薹、胡荽、薤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六。菜部。蒜》。《西游记》第八回:「遂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古人所谓五荤者,葱、韭、蒝荽之类。」也称为「五辛」。
《國語辭典》:羊齿(羊齒)  拼音:yáng chǐ
植物名。鳞毛蕨科鳞毛蕨属,多年生草本。羽状复叶丛生,密生褐色大型鳞片。孢子囊群生于叶中部以上羽片背面,孢膜圆肾形。地下茎有毒,入药,用驱蛔虫。也称为「雁齿」。
《漢語大詞典》:马蔺(馬藺)
蠡实的别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叶子线形,花蓝色。叶子富于韧性,可用来捆东西,又可造纸,根可以制刷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説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通俗文》亦云马藺。” 元 揭傒斯 《重建济州会源牐碑》:“又募民采马藺之实,种之新河两涯,以錮其溃沙。” 翁偶虹 《北京话旧·消夏四胜》:“用他那灵巧的双手,把马蔺叶结为龟、蛙、鹤、燕、龙、凤等各种形象。”亦称“ 马藺子 ”。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蠡实
《漢語大詞典》:旱藕
药草名。又名王孙、牡蒙。根茎供药用,有补气、祛寒湿等作用。新唐书·方技传·姜抚:“ 终南山 有旱藕。”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王孙
《漢語大詞典》:蛇含
(1).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茎倾卧。全株有伏毛。叶多为五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小花黄色,成聚伞花序。中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化痰之功效。主治蛇虫咬伤、痈肿、溃疡等症。又称蛇衔。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蛇含
(2).见“ 蛇含石 ”。
《漢語大詞典》:蛇含石
亦省作“ 蛇含 ”。 即蛇黄。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蛇黄:“蛇黄生腹中,正如牛黄之意。世人因其难得,遂以蛇含石代之,以其同出於蛇故尔……蛇含自是一种石,云蛇入蛰时,含土一块,起蛰时化作黄石,不稽之言也。”参见“ 蛇黄 ”。
《国语辞典》:土参(土参)  拼音:tǔ shēn
植物名。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茎高可达六十公分,地下根粗。掌状复叶,小叶三至五枚。伞形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果实如小豆,秋熟,红色。根茎可供药用。也称为「大叶三七」。
《国语辞典》:纸草(纸草)  拼音:zhǐ cǎo
植物名。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茎高约二公尺,三棱形,基部叶退化成鞘状,茎顶有苞叶,花序伞形,小穗聚生伞辐顶端,茶褐色。古代埃及以此为制纸原料,今亦栽培供观赏用。也称为「纸莎草」。
《國語辭典》:竹芋  拼音:zhú yù
植物名。竹芋科竹芋属,常绿多年生草本。原产热带南美。茎多分歧,高四十至一百公分。叶互生,长卵形而尖,有长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筒状,白色。坚果扁锥形。地下茎肉质、白色,纺锤形块状,称为「竹芋」,加工制成竹芋粉,含丰富淀粉,可供食用,具清凉滋养、帮助消化之效。
《国语辞典》:血参(血参)  拼音:xiě shēn
1.五加科「人参」的别名。参见「人参」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二。草部。人参》:「其在五参,色黄属土,而补脾胃生阴血,故有黄参、血参之名。」
2.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之根或「竹节三七」之根茎,亦入药,能补血。
3.菊科植物「麻叶蟛蜞菊」,全草入药,味甘性温,能补血活血,也称为「血参」。
《国语辞典》:莼科(莼科)  拼音:chún kē
属被子植物,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根茎,茎被黏胶,花瓣三片。叶型具有沉叶细裂或浮叶盾形。
《国语辞典》:铡草机(铡草机)  拼音:zhá cǎo jī
用来切碎根茎草料的农具。可分滚刀式、圆盘式、机动式、手摇式等。
《國語辭典》:凤尾草(鳳尾草)  拼音:fèng wěi cǎo
植物名。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茎短,横生,外被褐色线形鳞片。叶丛生,叶柄细长,一至二回羽状深裂,最下方羽片二至三叉分裂,锯齿缘。孢子囊群线形,位于羽片下缘两侧,为反卷之假孢膜覆盖。具治疗痢疾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