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03,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断根
根由
根极
寻根
性根
麦根
根心
命根
意根
桑根
诸根
发根
苍根
大根
除根
《國語辭典》:断根(斷根)  拼音:duàn gēn
1.断绝根部。如:「大树移植前,需要先分次断根。」《西游记》第二六回:「灵根!灵根!我已弄了他个断根哩!」
2.断绝根源。常指疾病或缺点。如:「只要做一次澈底治疗,就会断根。」《西游记》第三一回:「莫说百十个,就有几千、几万,只要一个查明白了好打,棍棍无空,教你断根绝迹。」
《國語辭典》:根由  拼音:gēn yóu
来历、缘故。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二折:「倚著这盖世的才名,来寻问俺往日的根由。」《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廖化问起根由,好生拜敬。」
《漢語大詞典》:根极(根極)
犹根本。 宋 叶适 《〈东溪先生集〉序》:“文不为扶疎茂好,惟自根极而成者,无不具也,故不得志於科举。”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观其帝王所产,而知民族奥区,斯为根极。”
分類:根本
《国语辞典》:寻根(寻根)  拼音:xún gēn
寻找根源。
分类:寻找根源
《國語辭典》:性根  拼音:xìng gēn
根性。唐。李绅〈寿州法华院石经堂记〉:「随其性根,用假方便。」
分類:根性
《骈字类编》:麦根(麦根)
后汉书鲁恭传三辅并凉少雨麦根枯焦牛死日甚此其不合天心之效也
《漢語大詞典》:根心
出自本心。后汉书·宋弘传论:“夫器博者无近用,道长者其功远,盖志士仁人所为根心者也。” 明 张居正 《两宫尊号议》:“臣仰见我皇上,大孝根心,纯切恳至,臣连日方欲以此上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袁了凡》:“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跡者假。”
分類:出自本心
《國語辭典》:命根  拼音:mìng gēn
1.花木的直根。
2.比喻最珍爱的事物。也称为「命根子」。
《國語辭典》:意根  拼音:yì gēn
佛教用语。为法境六根之一。产生意识作用的基础。佛教部派或主张是某种看不到的物质,或主张是前一刹那的意识。唯识宗则称末那识,一种比意识更微细的意识为意根。《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三:「第六意根,于能了别一切境识有增上用。」
《國語辭典》:六根  拼音:liù gēn
能接触外境与心境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的六种感官功能。《西游记》第一七回:「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漢語大詞典》:桑根
(1).桑树的根。可作中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桑:“古《本草》言桑根见地上者名马额,有毒杀人;旁行出土者,名伏蛇,亦有毒,而治心痛。”
(2).蜻蛉的别名。尔雅·释虫“虰蛵负劳” 清 郝懿行 义疏:“蛉,蜻蛉也,一名桑根。”
(3).蛇名。参见“ 桑根蛇 ”。
《漢語大詞典》:桑根蛇
赤练蛇的别称。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黄颔蛇:“黄喉蛇俗名赤楝蛇,一名桑根蛇。頷,喉下也。以色名赤楝,桑根象形。”
《漢語大詞典》:诸根(諸根)
佛教语。谓信、勤、念、定、慧五根及其他一切善根;或指眼、耳、鼻、舌、身五根。《无量寿经》卷上:“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诸根智慧广普寂定……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浄,光颜巍巍。” 清 敬安 《雪中酬徐叔鸿郎中见怀之作》诗:“断妄诸根寂,观空万事慵。”
《漢語大詞典》:发根(髮根)
犹发达。指显达,腾达。《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 应伯爵 ﹞拏银子到房中,与他娘子儿説:‘老儿不发根,婆儿没布裙。’”
头发的根部。 宋 陆游 《夏日》诗:“颼颼风露髮根凉,月落菱歌尽意长。”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一·发髲:“ 李当之 以为童男髮, 陶弘景 以为鬈髮, 苏恭 以为髮根, 宋奭 以为陈髮者,并误矣。” 清 郁永河 《土番竹枝词》之五:“丫髻三叉似幼童,髮根偏爱繫红绒。”
《骈字类编》:苍根(苍根)
《骈字类编》:大根
传灯录慧能大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國語辭典》:除根  拼音:chú gēn
除去根源。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