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九变(九變)
(1).复杂多变。汉书·武帝纪:“云:‘九变復贯,知言之选。’”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九,数之多也。”《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忠诚慷慨,在险弥亮,深识九变,妙察五色。” 章炳麟 《訄书·商鞅》:“ 鞅 之作法也,尽九变以笼五官,覈其宪度而为治本。”
(2).多次演奏。周礼·春官·大司乐:“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郑玄 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 唐 鲍防 《元日早朝行》:“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宋史·乐志九》:“乐谐九变,献举重觴。”参见“ 九成 ”。
(3).指用兵的多种机变。孙子·九变:“圯地无舍,衢地合交,絶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用矣。”
(4).谓认识大道的九项内容及其次序。庄子·天道:“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
《國語辭典》:九成  拼音:jiǔ chéng
1.成,乐曲终止。「九成」指乐声九变。《书经。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若五音之变化,济九成之妙曲。」
2.九层。比喻极高。南朝齐。谢朓〈观朝雨诗〉:「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3.百分之九十。如:「这事的成功率高达九成。」
《國語辭典》:目录(目錄)  拼音:mù lù
1.书籍的书目总录或分类书目著录。见「图书目录」条。
2.列在书刊正文前的篇章条目,以备检阅查询之用。《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看见刻的墨卷上目录摆在桌上,上写著『历科墨卷持运。』」《文明小史》第三四回:「细看目录,都是历代史鉴上的事。」在图书馆学专业领域中,则以「目次」为专门用语。
3.编列物品及资料类别、名称、数量的文件。如:「财产目录」、「货品目录」、「档案目录」。
《漢語大詞典》:纚纚
(1).有次序。韩非子·难言:“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旧注:“纚纚,有编次也。”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书辞数百言,纚纚有条理。”
(2).用以形容文章或言谈连绵不尽。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自序》:“我先君博极羣书,习闻臺阁旧事,每对客语,音吐洪畅,纚纚不得休。” 明 归有光 《五岳山人前集序》:“今见其燁燁尔、洋洋尔、纚纚尔,别之三年而其文之富如此。”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自 唐 以降,缀文者在彼不在此,观其流势,洋洋纚纚,即实不过数语。”
《國語辭典》:上面  拼音:shàng mian
1.物体的表面。《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每人读书的桌子上写一纸条贴著,上面写道:『不可学天长杜仪!』」《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抬头,先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甚好。」
2.前头。《朱子全书。卷二。学二。持敬》:「程先生所以有功于后学者,最是敬之一字有力,……但是他只知得那上面一截事,却没下面一截事。」《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四位走进书房,见上面席间先坐著两个人,方巾白须,大模大样。」
3.上级、上司。《朱子语类。卷一一一。论民》:「所说救荒赈济之意固善,而上面取出之数不节不可。」《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上面严紧,秀才不敢卖,到是把考等第的开个名字来补了禀罢。」
4.方面。《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儿子出去之后,文章上面倒也学得有限。」
5.里面。《儒林外史》第二○回:「这两本是我生平所做的诗,虽没有甚么好,却是一生相与的人都在上面。」
《國語辭典》:伦类(倫類)  拼音:lún lèi
1.同类。唐。方干 偶作诗:「若于岩洞求伦类,今古疏愚似我多。」
2.事物的条理、次序。《荀子。劝学》:「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國語辭典》:惇叙(惇敘)  拼音:dūn xù
依长幼亲疏之序,互相亲厚。《书经。皋陶谟》:「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尔可远,在兹。」也作「敦序」。
《國語辭典》:陈列(陳列)  拼音:chén liè
依次排列。《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老残游记》第一五回:「人瑞看著黄升带领众人,又将物件搬入,依旧陈列起来。」
《國語辭典》:贯鱼(貫魚)  拼音:guàn yú
依次排列的样子。《北史。卷一三。后妃传。序》:「宫闱有贯鱼之美,戚里无私溺之尤,可谓得君人之体也。」
《漢語大詞典》:无章(無章)
(1).不分明;不张扬。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赏罚无章,何以沮劝?” 孔颖达 疏:“章,明也。”国语·晋语一:“今夫以君为 紂 ,若 紂 有良子,而先丧 紂 ,无章其恶而厚其败。”
(2).没有次序。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 叶圣陶 《四三集·一桶水》:“往来取水只是杂乱无章的一阵胡闹。”
《國語辭典》:班序  拼音:bān xù
1.班列次序。《国语。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2.依官爵或年纪排列的次序。《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
《國語辭典》:星期  拼音:xīng qí
1.我国古代历法与西洋历法,皆以七天为一周,故以连续的七天做为计日名称,称为「星期」。如:「星期六」、「星期天」。
2.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七天为一星期。如:「他花了好几个星期,才完成这份读书报告。」
3.七夕。唐。王勃〈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
4.婚期。明。汪廷讷《种玉记》第四出:「年少,梦中恍惚相逢,想是星期将到,若果应梦中所遇,不但你遂终身之托。得才郎我也白头相靠。」《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成婚之日,曰星期。」
《國語辭典》:右列  拼音:yòu liè
1.武官。因朝官班次,皆文职居左,武职居右,故称为「右列」。
2.超群的人。南朝梁。江淹〈伤爱子赋〉:「谓比方于右列,望齐英于前修。」
《國語辭典》:循序  拼音:xún xù
依照次序。汉。刘向《新序。卷五。杂事》:「昔蛛蝥作网,今之人循序。」
《國語辭典》:循序渐进(循序漸進)  拼音:xún xù jiàn jìn
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步骤逐渐推进。《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句下宋。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清史稿。卷四四三。于式枚传》:「惟在朝廷本一定之指归,齐万众之心志,循序渐进。」也作「循次而进」。
《國語辭典》:排列  拼音:pái liè
1.依照次序排成行列。宋。卢炳〈念奴娇。白莲〉词:「西国夫人空里坠,圆盖亭亭排列。」
2.从一组物品中取出一定的数量,而置于某些位置,称为「排列」。数学上研究其排列方式的个数,称为排列数。
《國語辭典》:差次  拼音:chā cì
分别等级或轻重次序。《汉书。卷三。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位,世世勿绝,嗣子各袭其功位。」南朝梁。王琰《冥祥记。赵泰》:「故开经法,七日之中,随本所作善恶多少,差次免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