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歌词(歌詞)  拼音:gē cí
歌曲中的文词部分。如:「歌词典雅」、「歌词通俗」。
《漢語大詞典》:踏歌词(踏歌詞)
唐 代乐曲名。相传为 唐 张说 所制。又称《缭踏歌》乐府诗集卷八二“近代曲辞”录 唐 崔液 《踏歌词》二首。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繚踏歌﹞并元夕歌名。 玄宗 尝命 张説 撰《元夕御前踏歌词》。”参阅 明 杨慎 词品卷一。
分類:乐曲张说
《漢語大詞典》:小歌词(小歌詞)
按谱填写的短篇歌词。 宋 李清照 《词论》:“至 晏元献 、 欧阳永叔 、 苏子瞻 ,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王介甫 、 曾子固 偶作小歌词,读者笑倒,亦天性少情之故。”
《國語辭典》:太平歌词(太平歌詞)  拼音:tài píng gē cí
一种流行于北方的说唱。参见「落子」条。清。张焘《津门杂记。卷下。唱落子》:「北方之唱莲花落者,谓之落子。即如南方之花鼓戏也。……前经当道出示禁止,稍知敛迹,乃迩来复有作者,改名为太平歌词云。」
分類:落子
《國語辭典》:落子  拼音:lào zi
1.旧时乞丐所唱的歌曲。参见「莲花落」条。清。徐珂《清稗类钞。音乐类。唱落子》:「京师、天津之唱莲花落者,谓之『唱落子』。」
2.生活上的著落。如:「他穷得都没落子了。」也作「落儿」。
《漢語大詞典》:落子
着棋下子。 宋 苏轼 《观棋》诗:“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又传一日过城上,瞰阁老何为。曰:‘方对奕。’‘何不闻落子声?’曰:‘棊以纸。’”
分類:着棋下子
《漢語大詞典》:登歌
亦作“ 登哥 ”。亦作“ 登謌 ”。
(1).升堂奏歌。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周礼·春官·大师:“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登歌,歌者在堂也。”《宋书·乐志一》:“ 晋氏 以来,登哥诵美,诸室继作。” 宋 梅尧臣 《凌霄花赋》:“或製裳於骚客,或登歌於乐章。”宋史·乐志一:“欲依月律,撰《神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会登歌首奏之。”
(2).指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所奏的歌。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乾豆上,奏登歌。”后汉书·章帝纪:“作登歌,正予乐,博贯六艺,不捨昼夜。”宋书·乐志一:“皇帝初登坛,奏登哥。”
(3).泛指歌词。 宋 王禹偁 《皇帝亲试贡士歌》:“应制非才但泪垂,强作登謌謌 舜 禹 。”
(4).犹歌颂。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亘古通今,明鲜晦多。千龄一见,书史登歌。”
(5).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所用的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二:“登歌二架,登於堂上两楹之前。”《宋史·乐志一》:“大乐署旧制,宫县三十六虡设於庭,登歌两架设於殿上。”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二年:“至是庙工未毕,妨陈宫县,止用登歌。”
《漢語大詞典》:乐辞(樂辭)
歌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昔 葛天氏 乐辞云,《玄鸟》在曲; 黄帝 《云门》,理不空綺。至 尧 有《大唐》之歌, 舜 造《南风》之诗,观其二文,辞达而已。”宋史·乐志一:“上又取 太宗 所撰《万国朝天曲》《同和之舞》《平晋曲》《定功之舞》,亲作乐辞,奏於郊庙。”
分類:歌词
《國語辭典》:骊驹(驪駒)  拼音:lí jū
1.黑马。三国魏。应璩〈与满公琰书〉:「骊驹就驾,意不宣展。」《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2.逸诗篇名。系告别的歌词。《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王式》:「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
《漢語大詞典》:作歌
谓作歌词而咏唱。《书·益稷》:“帝庸作歌曰:‘勑天之命,惟时惟几。’”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公主悲愁,自为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託异国兮乌孙王。’”《封神演义》第四五回:“ 惧留孙 领命,作歌而来。”
《國語辭典》:过门(過門)  拼音:guò mén
1.经过门口。《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2.俗称女子出嫁或男子入赘。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明日是个好日辰,将梁鸿招过门罢。」《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待三日后方过门。」
3.戏剧表演中,演唱中断时只有乐队单独演奏,称为「过门」。具有串场的作用。
《國語辭典》:玄冥  拼音:xuán míng
1.北方之神。一说为水神。《续汉书志。第八。祭祀志中》:「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文选。扬雄。甘泉赋》:「左欃枪而右玄冥,前熛阙而后应门。」
2.黑暗。《淮南子。俶真》:「夫秉皓白而不黑,行纯粹而不糅,处玄冥而不闇。」
《國語辭典》:翻作  拼音:fān zuò
按照旧曲谱制作新词。唐。白居易〈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漢語大詞典》:秋鸿(秋鴻)
(1).秋日的鸿雁。古诗文中常以象征离别。 南朝 梁 沈约 《愍衰草赋》:“秋鸿兮疏引,寒鸟兮聚飞。” 唐 李益 《赋得早燕送别》:“一别与秋鸿,差池詎相见。” 宋 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诗:“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清 方文 《重过东坝访汤仲贻兄弟时仍三白下未归》诗:“秋鸿飞不定,翘首暮云天。”
(2).古琴曲。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全曲分三十六段,每段均有标题和歌词,是篇幅最长的琴曲之一。此曲以飞翔凌空的秋鸿为喻,抒写怀才不遇、自命清高者的心情。
《國語辭典》:关山月(關山月)  拼音:guān shān yuè
乐曲名。汉代乐府横吹曲的调名,因离别伤感而作的歌曲。如唐李白关山月诗。
《漢語大詞典》:康哉
《书·益稷》:“﹝ 皋陶 ﹞乃賡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歌词称颂君明臣良,诸事安宁。后遂以“康哉”为歌颂太平之词。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协心毗圣世,毕力讚康哉。”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康哉可期,天下幸甚。”
《漢語大詞典》:小词(小詞)
(1).按谱填写的短篇歌词。 前蜀 牛峤 《女冠子》词:“浅笑含双靨,低声唱小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艳词不可填:“昔僧 秀关西 与 黄山谷 曰:‘作诗无害,惟艳歌小词可罢之。’” 清 侯方域 《绝句》:“容华博得春风歇,不羡《清平》赋小词。”
(2).民间歌谣或曲艺。犹小调。《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引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都门盛唱小词曰:‘喜则喜,得入手;愁则愁,不长久;忻则忻,我两个廝守;怕则怕,人来破鬭。’虽三尺之童皆歌之,不知何谓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 明 张岱 陶庵梦忆·二十四桥风月:“或发娇声唱《劈破玉》等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