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窃据
买卖
外情
方张
职当
侥幸
杀害
鼎贵
方刚
苟利
妄念
得当
诡遇
邪气
任性
《國語辭典》:窃据(竊據)  拼音:qiè jù
以不合法的方式占据。《新唐书。卷一三五。哥舒翰传》:「禄山虽窃据河朔,不得人心。」
《國語辭典》:买卖(買賣)  拼音:mǎi mài
1.商场上买进卖出的交易行为、生意。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我今做买卖回来,今日特到他家去,一来去望妈儿,二来就题这门亲事。」《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尝往洛阳买卖,乘车而回,路遇一美妇人,来求同载。」
2.以非法的途径夺取财物。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一生好打家截舍,这两日无买卖,将这件衣服去王员外家当些钱钞去来。」《水浒传》第六回:「是个剪径的强人,正在此间等买卖。」
《漢語大詞典》:外情
(1).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 晋 枣据 《杂诗》:“引义割外情,内感实难忘。”史记·乐书“感於物而动,性之颂也” 唐 张守节 正义:“其心虽静,感於外情,因物而动,是性之贪欲也。”
(2).指宫廷外臣民的情绪。新唐书·李石传:“于时大臣新族死,岁苦寒,外情不安。帝曰:‘人心未舒何也?’ 石 曰:‘刑杀太甚,则致阴沴。’”
(3).外国的情况。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欧 亚 交通,几五十年,而国人犹茫昧于外情。”
(4).指与外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小的媳妇,虽是懒惰娇痴,小的闺门也严谨,却不曾有甚外情。”
《漢語大詞典》:方张(方張)
谓正当扩展、强大之际。 宋 岳珂 《金陀粹编·绍兴五年》:“万骑鼓行,震天声於不测;千里转战,夺勇气於方张。” 明 沈鲸《双珠记·剿虏同功》:“以彼久疲之兵,临我方张之鋭,不劳血刃,敌可擒矣。”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顾其间反对共和之説者,要以就程度立言者为最坚,貌为持重,善於附会,而怠乎方张鋭进之人心,其最不可不辨也。”
《漢語大詞典》:职当(職當)
犹正当,正处于。 唐 杜甫 《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职当忧戚伏衾枕,况乃迟暮加烦促。”
分類:正当正处
《國語辭典》:侥幸(僥幸)  拼音:jiǎo xìng
希望获得意外的成功或免去灾祸的心理。如:「这次比赛中,他很侥幸获得第一名。」也作「徼幸」。
《國語辭典》:杀害(殺害)  拼音:shā hài
以不正当理由而将人杀死。《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遂等稍争权利,更相杀害,其诸部曲并各分乖。」
《漢語大詞典》:鼎贵(鼎貴)
(1).正当显贵。汉书·贾捐之传:“ 捐之 復短 石显 。 兴 曰:‘ 显 鼎贵,上信用之。今欲进,弟从我计,且与合意,即得入矣。’”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言方且欲贵矣。”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今州将鼎贵,且厚遇,逆之必不可,为之柰何?”
(2).显赫尊贵之人。文选·左思〈吴都赋〉:“其居则高门鼎贵,魁岸豪杰。” 张铣 注:“鼎贵,鼎食者。” 宋 叶适 《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阉佞给使,当沉伏奔走,今名闻鼎贵,大贼也。”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知君仍世自鼎贵,朱轮十乘张彤幨。”
《漢語大詞典》:方刚(方剛)
(1).谓人在壮年时体力、精神正当旺盛。《诗·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鬭。”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禕 体质方刚,器干彊固,董率之才, 鲁肃 不过。”
(2).指壮年。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陛下年在方刚,圣虑未衰,愿还既误之封,析后族之势。”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臣 香 年在方刚,适可驱使。”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侯忠节公父子为僮宾作书:“ 宾 齿方刚,其尚努力进德,为纲为纪,为楷为则,则吾将观於尔后。”
(3).刚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他小孩子家也懂得这句话,可见我方刚不是瞎客气了。”
《漢語大詞典》:苟利
贪求不正当的利益。《淮南子·人间训》:“贤主不苟得,忠臣不苟利。”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进思必告之道,退无苟利之专。” 刘良 注:“退不苟且於利以专擅其事。”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何乃苟利从欲,刼掠为功?”
《國語辭典》:妄念  拼音:wàng niàn
不正当的想法、念头。如:「他一时财迷心窍,竟然起了妄念。」
《漢語大詞典》:得当(得當)
(1).相当;相配。史记·匈奴列传:“ 汉 留 匈奴 使, 匈奴 亦留 汉 使,必得当乃肯止。”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及饮, 卓氏 弄琴, 文君 窃从户窥,心説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颜师古 注:“当谓对偶之。”
(2).谓当事任职。《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王逸 注:“言信直之臣被蒙譖毁而身败,弄虚伪之人进用在位而当显职也。”
《國語辭典》:诡遇(詭遇)  拼音:guǐ yù
本指打猎时不依规定而追杀猎物。《孟子。滕文公下》:「我驱驰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汉。赵岐。注:「横而射之曰诡遇。」后比喻不以正道追求名利。唐。白居易〈适意〉诗:「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
《國語辭典》:邪气(邪氣)  拼音:xié qì
邪恶不正之气。《庄子。刻意》:「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文选。枚乘。七发》:「邪气袭逆,中若结轖。」
《國語辭典》:任性  拼音:rèn xìng
1.放纵性情恣意而为。《后汉书。卷四八。杨终传》:「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纵而莫诲,视成任性。」《儒林外史》第五回:「凡事须要斟酌些,不可任性。」也作「任情」。
2.顺任性情之自然,不矫揉造作。《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