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08,分14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从官负薪
大臣书
大战元鼎年
戴武弁
倒载干戈
得陇望蜀
苏武封薄
吊魏武
盘中钓
迁鼎
东道主
夺袍
使君于此不凡
东武
李少卿
典故
从官负薪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42~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馀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旱,乾封少雨。天子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窴决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
《新校本汉书》卷五十张冯汲郑传第二十汲黯
始黯列九卿矣,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已而弘至丞相封侯,汤御史大夫,黯时丞史皆与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汲黯之言,日益甚矣。」

例句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典故
大臣书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东方朔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
武帝初即位,徵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例句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典故
大战元鼎年
  
斗蛙蟆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二十七中之下〈五行志中之下〉~430~
武帝元鼎五年秋,蛙与虾虾蟆斗。是岁,四将军众十万征南越,开九郡。

例句

谁识大君谦让德,一毫名利斗蛙蟆。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大战元鼎年,孰强孰败桡。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

典故
戴武弁


《后汉书·舆服志下》
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

例句

今兹戴武弁,谬列金门彦。 权德舆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

两年戴武弁,趋侍明光殿。 韩翃 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

典故 
干戈识虎皮

相关人物
周武王


《礼记·乐记》
「武王克殷。反商。……车甲?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橐。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东汉·郑玄注:「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唐·孔颖达疏:「包之以虎皮者,虎皮,武猛之物也。用此虎皮包裹兵器,示武王威猛能包制服天下兵戈也,或以虎皮有文,欲以见文止武也。」

例句

萧条井邑如鱼尾,早晚干戈识虎皮。 杜牧 即事

倒载干戈是何日,近来麋鹿欲相随。 杜荀鹤 春日山居寄友人

典故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岑彭


《东观汉记》卷九《岑彭传》
彭宠与吴汉围隗嚣于西城,敕彭书曰:「西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例句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李白 古风之二十三

典故
典属国
 
苏属国
 
苏武封薄

相关人物
苏武


《汉书》卷五十四《苏建传》附《苏武传》
「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禁十九年,回到汉朝后,『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例句

感深苏属国,千载五言诗。 储嗣宗 过王右丞书堂二首之二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王维 陇头吟

灞亭不重李将军,汉爵犹轻苏属国。 皎然 武源行赠丘卿岑

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 聂夷中 胡无人行

苏武封犹薄,崔骃宦不工。 骆宾王 边夜有怀

典故
吊魏武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陆机


《昭明文选》卷六十晋·陆士衡(机)《吊魏武帝文·序》
「观其所以顾命冢嗣,贻谋四子,经国之略既远,隆家之训亦弘。又云:『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小忿怒,大过失……。』善乎达人之谠言矣!声类曰:『谠,善言也。』持姬女而指季豹以示四子曰:『以累汝!』因泣下。伤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爱子托人。伤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爱子托人。……。又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铜爵台。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馀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

例句

请君骑马望西陵,为我殷勤吊魏武 李颀 送刘方平

典故
盘中钓
 
钓鱼座上
 
铜盘钓鱼

相关人物
左慈
 
曹操(魏武帝)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传·左慈传》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道。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操大拊掌笑,会者皆惊。操曰:「一鱼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放乃更饵钩沈之,须臾复引出,皆长三尺馀,生鲜可爱。操使目前鲙之,周浃会者。操又谓曰:「既已得鱼,恨无蜀中生姜耳。」

例句

玉管时来凤,铜盘即钓鱼。 王维 赠东岳焦炼师

卖鲊市中何许人,钓鱼坐上谁家子。 韩翃 赠别华阴道士

典故 
鼎迁

相关人物
周武王
 
商汤


《春秋左传·桓公二年》
「臧哀伯谏曰:『……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晋·杜预注:「九鼎,殷所受夏九鼎也。武王克商,乃营雒邑而后去之,又迁九鼎焉,时但营洛邑,未有都城。」
《昭明文选》卷四十六南朝齐·王元长(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迁鼎息大垌之惭。」唐·李善注:「《帝王世纪》曰:『汤即天子位,遂迁九鼎于亳,至大垌,而有惭德。』」

例句

高居迁鼎邑,遥傅好书王。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弘农公杨凭也。为御史李夷简所弹)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水斗宫初毁,风变鼎将迁。 陆敬 游隋故都

臣心未肯教迁鼎,天道还应欲止戈。 韦庄 湘中作

典故
相关人物
烛之武


《春秋左传·僖公三十年》
郑大夫烛之武「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例句

东道听游子,夷门歌主人。 于武陵 送鄮县董明府之任

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王初 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

典故 
夺锦才
 
夺锦袍
 
东方学士袍
 
诗成夺袍
 
让锦袍
 
赌锦袍

相关人物
宋之问
 
武则天


《隋唐嘉话》下~40~
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赏锦袍。左史东方?既拜赐,坐未安,宋之问诗复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袍衣之。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列传中·宋之问〉~5025~
则天幸洛阳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锦袍以赏之。
典故
使君于此不凡
 
抚筝揽须
   
揽须
 
政尔良难君臣事
 
东山老听桓筝
 
桓伊不凡
 
桓伊哀弦
 
桓伊抚筝
  
桓筝
 
泪落哀筝曲
 
闻筝
 
闻筝堕泪

相关人物
司马炎(晋武帝)
 
桓伊
 
谢安


《晋书》卷八十一〈桓宣列传·(族子)桓伊〉~28~
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内,而会稽王道子昏醟尤甚,惟狎昵谄邪,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而好利险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无迕,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简释

桓伊筝:咏抚筝,或指心情悲愤。宋陆游《夜闻湖中渔歌》:“悲伤似击渐离筑,忠愤如抚桓伊筝。”


例句

谢傅何由接,桓伊定不凡。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

典故

《乐府诗集》卷四十一《东武吟行》解题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东武吟行》,今不歌。」《乐府解题》曰:「鲍照云『主人且勿暄』,沈约云『天德深且旷』,伤时移事异,荣华徂谢也。」

例句

遗韵留壁间,凄然感东武。 权德舆 早夏青龙寺致斋凭眺感物因书十四韵(寺壁有舅氏庶子诗)

典故
李少卿
 
李陵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李陵


《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附《李陵传》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馀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馀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馀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馀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馀亡散得归汉者四百馀人。

例句

不是史迁书与说,谁知孤负李陵心。 司空图 狂题十八首之三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二

降虏将军思,穷秋远客情。 杜牧

都尉出居延,强兵集五千。 杨凝 从军行

锦字窦车骑,胡笳李少卿。 武元衡 石州城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卢纶 从军行

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 胡曾 交河塞下曲

因嗟李陵苦,祗得没蕃名。 贯休 古塞上曲七首之七

玉榼酒频倾,论功笑李陵。 马戴 边将

《漢語大詞典》:蛙蟆胜负(蛙蟆勝負)
青蛙与虾蟆斗争的胜败。比喻不足介意的荣哀得失。 宋 刘克庄 《水龙吟·丙辰生日》词之二:“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儂方在, 华胥国 。”
《國語辭典》:倒载干戈(倒載干戈)  拼音:dào zài gān gē
将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也作「倒置干戈」。
《國語辭典》:得陇望蜀(得隴望蜀)  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
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参见「既得陇,复望蜀」条。《红楼梦》第四八回:「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著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
分類:贪心不足
《國語辭典》:迁鼎(遷鼎)  拼音:qiān dǐng
鼎,古以为王者传国的神器。迁鼎指迁都,比喻改朝换代。《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度静邑鹿丘之叹,迁鼎息大坰之惭。」
分類:迁都亡国
《國語辭典》:东道主(東道主)  拼音:dōng dào zhǔ
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见秦穆公,要求秦军停止进攻郑国,郑国今后作为东路上的居停主人招待来往的秦国使者。因郑国在秦国东面,所以称为「东道主」。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后借以泛称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唐。李白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也作「东道」、「东道主人」。
《漢語大詞典》:夺袍(奪袍)
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 武后 游 洛 南 龙门 ,詔从臣赋诗,左史 东方虯 诗先成,后赐锦袍, 之问 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后因称竞赛中获胜为“夺袍”。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亦称“ 夺锦 ”。 明 高启 《谢赐衣》:“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
《漢語大詞典》:揽桓须(攬桓須)
晋 谢安 功名盛极时,遭到构陷,见疑于 晋 孝武帝 。一天, 孝武帝 命 桓伊 吹笛, 桓伊 吹完一曲以后,又抚筝而歌怨诗:“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在座的 谢安 感动得泣下沾襟,“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鬚曰:‘使君於此不凡!’” 孝武帝 也面有愧色。见《晋书·桓伊传》。后用为忠而见疑的典故。 宋 苏轼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鹤楼见寄并寄子由》之二:“不矜持 汉 节,犹喜揽 桓 须。”
《漢語大詞典》:桓伊筝
见“ 桓郎笛 ”。
《漢語大詞典》:桓郎笛
《晋书·桓伊传》载, 桓伊 为 江州 刺史,善吹笛,独擅 江 左。 谢安 位显功盛,为人所谗, 孝武帝 疑之。会帝召 伊 饮宴, 安 侍坐。帝命 伊 吹笛,吹一弄后, 伊 请弹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慷慨。 安 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后因以“桓郎笛”为巧用乐曲传达心曲的典故。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岁笛字韵为寿戏答二君》词:“笑 谢公 旷达,暮年垂泪,听 桓郎 笛。” 清 赵翼 《六哀诗·阿文成公》:“敢抚 桓伊 筝,聊破弥远钻。” 清 徐夔 《闻笛有忆》诗:“谁将清夜 桓伊 笛,吹入 山阳 向秀 心。”参见“ 桓伊三弄 ”。
《漢語大詞典》:东武(東武)
“ 东武吟行 ”的省称。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更唱迭奏,声若自然。” 李善 注:“ 魏武帝 乐府有《东武吟》, 曹植 有《太山梁甫吟》。 左思 《齐都赋》注曰:‘《东武》《太山》皆 齐 之土风謡歌,謳吟之曲名也。’”参见“ 东武吟行 ”。
《漢語大詞典》:东武吟行(東武吟行)
乐府 楚 调曲名。一说为 齐 弦歌讴吟之曲名。 东武 , 齐 地名。 晋 陆机 、 南朝 宋 鲍照 、 梁 沈约 等均有拟作。内容多咏叹人生短促,荣华易逝。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楚调曲上题解。
《漢語大詞典》:都尉
(1).官名。 战国 时始置。 秦 灭六国,遂以其地为郡,置郡守、丞、尉。尉典兵,是比将军略低的武官。
(2).官名。 汉景帝 时改 秦 之郡尉为都尉,辅佐郡守并掌全郡的军事。 武帝 又置关都尉、农都尉、属国都尉于各要地。又中央官职中有水衡都尉;执行临时职务的有搜粟都尉、协律都尉等,亦 武帝 所设。
(3).官名。 唐 代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皆勋官。
(4).官名。 清 代三、四品武职之阶官亦以都尉为称号。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5).复姓。 汉 有 都尉朝 。见汉书·孔安国传
《漢語大詞典》:降虏(降虜)
俘虏。《汉书·公孙弘传赞》:“ 衞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后汉书·耿弇传:“ 子舆 弊贼,卒为降虏耳。” 唐 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家丁:“每当大敌,用以陷阵,其善战者多以首功自奋,间至登坛,亦有以降虏效顺者。”
分類: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