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殖民地  拼音:zhí mín dì
被殖民的地区,殖民地居民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人权皆被剥夺,自然与文化资产亦受管控,常被以特定的空间文化治理型式来管辖,语言与文化也常呈混种状态。参见「殖民」、「殖民主义」条。
《漢語大詞典》:亚殖民地(亞殖民地)
即半殖民地。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四:“自己国内的产业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便不能不向外发展,去找寻殖民地或者亚殖民地,于是便发生出战争。”
分類:半殖民地
《国语辞典》:工业殖民地(工业殖民地)  拼音:gōng yè zhí mín dì
为救济失业贫乏,将失业者移居于某一指定地方,使其从事某种劳动。
《国语辞典》:次殖民地  拼音:cì zhí mín dì
同时为许多国家的殖民地,地位比一般殖民地还不如,称为「次殖民地」。
《漢語大詞典》:半殖民地
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自从世界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 以后,腐朽的 中国 封建社会即逐渐解体而沦为半殖民地。” 冰心 《再寄小读者》八:“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一个一个地独立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植民地
即殖民地。植,通“ 殖 ”。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吾若迁居植民地,当为其长,尽吾陇亩,为帝植麻,以之成一苍色巨索,织以银丝,俾 阿尔洛夫 (杀 彼得三世 者)得之,可繯 俄 帝颈也。”
分類:殖民地
《漢語大詞典》:文化买办(文化買辦)
指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里贩卖外国资本主义文化,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服务的反动文人。
《國語辭典》:本土  拼音:běn tǔ
1.原来生长的地方。《书经。多士》:「尔乃尚有尔土,尔乃尚宁干止。」汉。孔安国。传:「汝多为顺事,乃庶几还有汝本土。」《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南单于遣子入侍,奉奏诣阙。于是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门、上谷、代八郡民归于本土。」
2.殖民国家本国的领土。相对于殖民地而言。
《國語辭典》:帝国(帝國)  拼音:dì guó
1.有皇帝称号的国家。隋。王通《文中子。卷五。问易》:「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
2.有很大版图或殖民地的国家。如:「罗马帝国」、「日耳曼帝国」。
《國語辭典》:总督(總督)  拼音:zǒng dū
1.管理监督。《汉书。卷一○○。叙传下》:「昭、宣承业,都护是立,总督城郭三十有六。」《三国演义》第五回:「吾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
2.职官名。始置于明代,总管辖区内的文武庶政,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管理一省或兼管数省。也称为「制军」。
3.代表君主治理属地的官吏。如英国的香港总督。也译作「代王」。
《國語辭典》:地区(地區)  拼音:dì qū
某区域范围。如:「东亚地区」、「阳明山地区」。
《漢語大詞典》:种植园奴隶制
指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建立的、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农场制度。早期使用白人契约奴,后以西欧殖民者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代替。从事向欧洲出口的农产品生产。该奴隶制到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颁布后被废除。
《国语辞典》:加那列群岛(加那列群岛)  拼音:jiā nà liè qún dǎo
Canary Islands
群岛名。位于非洲西北岸大西洋中。西元一四九七年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是欧洲、南美间来往轮船的燃料供应站。全岛由火山所形成,气候温和,为极佳的养病憩息之地。盛产葡萄酒、咖啡、椰子等。
《国语辞典》:美国独立宣言(美国独立宣言)  拼音:měi guó dú lì xuān yán
西元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代表宣布脱离大英帝国统治,所发表的独立宣言。全文主要由杰佛逊写成,旨在表明美国将建立一个尊重自然人权的政府,让人民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
《国语辞典》:特惠制度  拼音:tè huì zhì dù
特惠关税制度,对于具有殖民地关系或密切政治同盟和经济关系国家的输入品,课以最低税率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