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彙、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轩陛(軒陛)
(1).殿堂;居室。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自绸繆轩陛,十有餘载,温树靡答,露事不詶。” 唐 张九龄 《酬王履震游园见贻》诗:“逶迤恋轩陛,萧散反丘樊。” 明 张居正 《得道长生颂》:“然皇上身不出乎轩陛,而化已行於域中;机独运於玄冥,而应已响於寰宇。”
(2).殿堂的台阶。 唐 陆贽 《奉天论奏当今所切务状》:“郡国之志不达於朝廷,朝廷之诚不升於轩陛。上泽闕於下布,下情壅於上闻。” 元 揭傒斯 《全州学记》:“及期而庙成,乃易夫子十哲像分祠先儒及贤守于讲堂之左右翼,门序轩陛以次咸毕。”
《漢語大詞典》:高崇
(1).高大,高峻。《淮南子·泰族训》:“致其高崇,成其广大。”
(2).指高大宏丽的殿堂。 明 李梦阳 《玄明宫行》:“人心嗟怨入骨髓,鬼也孰敢安高崇。”
(3).犹丰厚。 唐 白居易 《凶宅》诗:“凡为大官人,年禄多高崇。”
《漢語大詞典》:堂廉
(1).殿堂的侧边。仪礼·乡饮酒礼:“设席于堂廉,东上。” 郑玄 注:“侧边曰廉。”礼记·丧大记:“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东上。” 孔颖达 疏:“堂廉,谓堂基南畔,廉陵之上。”
(2).泛指殿堂,厅事。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之二:“毅然如九官,罗立在堂廉。” 清 金农 《近事》诗:“曦光烘纸坐堂廉,书字无缘换束縑。”
(3).借指朝廷。明史·刘宗周传:“厂卫司机察,而告訐之风炽;詔狱及士绅,而堂廉之等夷。”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将见堂廉之地,所图者大,所议者远,所见者深。” 蔡东藩 《唐史演义》第四三回:“群臣均对仗奏陈, 玄宗 当然准奏,堂廉壅蔽,因得尽除。”
《漢語大詞典》:轩堂(軒堂)
殿堂。《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黄金为君门,璧玉为轩堂。”
分類:殿堂
《漢語大詞典》:庙殿(廟殿)
指太庙的殿堂。魏书·崔光传:“自比鴟鹊巢於庙殿,梟鵩鸣於宫寝,菌生宾阶轩坐之正,準诸往记,信可为诫。”
分類:太庙殿堂
《漢語大詞典》:堂坛(堂壇)
犹殿堂。《楚辞·九章·涉江》:“鸞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营划援域,堂坛宏敞。”
分類:殿堂
《漢語大詞典》:轩殿(軒殿)
谓殿堂。宋书·后废帝纪:“弃冠毁冕,长袭戎衣,犬马是狎,鹰隼是爱,皁歷轩殿之中,韝緤宸扆之侧。” 南朝 梁 江淹 《让太傅扬州牧表》:“上公祕鉞,声震都鄙;文剑彫舄,礼殊轩殿。”
分類:殿堂
《漢語大詞典》:坛堂(壇堂)
殿堂。 章炳麟 《辨诗》:“《毛诗传》曰:‘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登高孰谓?谓坛堂之上,揖让之时。”
分類:殿堂
《漢語大詞典》:十王殿
指寺庙里供奉十王的殿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或戏之云:‘君有豪名,能深夜赴十王殿,负得左廊判官来,众当醵作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盖 陵阳 有十王殿,神鬼皆以木雕,妆饰如生。”参见“ 十殿阎王 ”。
《國語辭典》:十殿閻王  拼音:shí diàn yán wáng
民間信仰中將陰曹地府分為十殿,分由秦廣王、初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閻羅王、變成(卞成)王、泰山王、平等(平正)王、都市王、五道轉輪王等十位閻王所掌理,合稱為「十殿閻王」。負責審判陰魂,給予刑罰並投入「六道」中進行輪迴。
《國語辭典》:玉堂  拼音:yù táng
1.富貴之家。唐。張柬之東飛伯勞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參差繡戶懸珠箔。」
2.嬪妃居住的地方。《漢書。卷八五。谷永傳》:「深惟日食再既之意,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
3.宮殿的美稱。漢。揚雄 解嘲:「處不諱之朝,與群賢同行,歷金門,上玉堂,有日矣。」
4.古代官署。漢代侍中有玉堂署。《漢書。卷七十五。李尋傳》:「食太官,衣御府,久汙玉堂之署。」
5.北宋太宗淳化年間,賜翰林「玉堂之署」四字,後遂用玉堂代稱翰林院。宋。黃庭堅 病起荊江亭即事詩十首之七:「玉堂端要真學士,須得儋州禿髩翁。」
6.神仙居住的地方。晉。庾闡 遊仙詩:「神嶽竦丹霄,玉堂臨雪嶺。」
《國語辭典》:廟堂  拼音:miào táng
1.宗廟。《禮記。禮器》:「廟堂之上,罍尊在阼,犧尊在西。」《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
2.朝廷。宋。范仲淹 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孤本元明雜劇。活拏蕭天佑。第一折》:「你是那調和鼎鼐廟堂臣,扶危救困安邦器。」
《國語辭典》:堂上  拼音:táng shàng
1.大堂之上。《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
2.稱謂。對父母的敬稱。《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見過泰山,又請岳翁受禮;參完堂上,還叫父母升廳。」
3.茶樓餐廳的服務人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那堂上抖開來一看,是一塊方方的藍洋布。」
4.舊時對司法機關主審官員的敬稱。《老殘遊記》第一六回:「又聽堂上把驚堂一拍,罵道:『這個淫婦,真正刁狡!拶起來!』」
《漢語大詞典》:堂下
(1).宫殿、厅堂阶下。《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 赵盾 而入,放乎堂下而立。”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 中山 素女抚流徵於堂上,鸣鼓 巴俞 作於堂下。”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2).殿堂下的人。借指侍从。韩非子·内储说下:“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诛之。” 陈奇猷 集释:“説文:‘堂,殿也。’堂下,盖谓殿堂下之人。”
(3).神名。史记·封禅书:“ 荆 巫,祠 堂下 、 巫先 、 司命 、 施糜 之属。”
《國語辭典》:畫堂  拼音:huà táng
裝飾華麗的廳堂。南唐。李煜〈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詞:「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國語辭典》:琳宮  拼音:lín gōng
仙宮、道院。唐。殷堯藩 游王羽士山房詩:「落日半樓明,琳宮事事清。」清。徐珂《清稗類鈔。迷信類。陸麗京因夢尋太和山》:「一夕,夢至琳宮,丹梯碧瓦中,有神建龜蛇之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