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6,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銮殿
殿东
寝殿
绀殿
大殿
出殿
鲁殿
碧殿
殿庐
升殿
明光殿
堂殿
避殿
殿廷
殿邦
《漢語大詞典》:銮殿(鑾殿)
金銮殿 的省称。 南唐 李中 《献中书汤舍人》诗:“ 鑾殿 对时亲 舜 日,鲤庭过处著 莱 衣。”
分類:金銮殿
《韵府拾遗 东韵》:殿东(殿东)
辽史地理志圣踪殿碑述太祖游猎之事殿东有楼立碑以纪太祖创业之功
《國語辭典》:寝殿(寢殿)  拼音:qǐn diàn
1.陵墓的正殿。《续汉书志。第九。祭祀志下》:「秦始出寝,起于墓侧,汉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
2.皇帝的卧室。《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法善道:『玉笛何在?』玄宗道:『在寝殿中。』」
《國語辭典》:寝庙(寢廟)  拼音:qǐn miào
1.旧称皇帝宗庙的前殿为庙,后殿为寝。亦用以泛指宗庙。《礼记。月令》:「寝庙毕备。」汉。郑玄。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
2.泛指寝居之处。《左传。襄公四年》:「经吞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國語辭典》:绀殿(紺殿)  拼音:gàn diàn
佛殿。唐。崔日用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紫宸欢每洽,绀殿法初隆。」唐。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诗:「绀殿横江上,青山落镜中。」也称为「绀坊」。
分類:佛寺
《國語辭典》:大殿  拼音:dà diàn
1.封建王朝举行庆典,接见大臣或使臣等的宫殿。
2.寺庙中供奉主要神佛的地方。
《韵府拾遗 霰韵》:出殿
王建赠王枢密诗长承密旨归家少独奏边机出殿迟
《漢語大詞典》:鲁殿(魯殿)
见“ 鲁灵光殿 ”。
《漢語大詞典》:鲁灵光殿(魯靈光殿)
(1). 汉 代著名宫殿名。在 曲阜 (今 山东 曲阜 )。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序:“ 鲁 灵光殿 者,盖 景帝 程姬 之子 恭王 餘 之所立也……遭 汉 中微,盗贼奔突,自 西京 未央 、 建章 之殿皆见隳坏,而 灵光 岿然独存。”亦省作“ 鲁殿 ”。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 秦宫 既获, 鲁殿 犹存。”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孤嶂 秦 碑在,荒城 鲁 殿餘。”
(2).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明 王思任 《留别山僧》诗序:“诸僧旧俱已隔世,无復存者,独 幻林上人 如 鲁 灵光殿 也。”亦省作“ 鲁殿 ”。 清 赵翼 《新春即日》诗:“死尽故人成 鲁殿 ,占先春色有唐花。”
《漢語大詞典》:碧殿
金碧辉煌的殿堂。 唐 沈佺期 《游少林寺》诗:“紺园澄夕霽,碧殿下秋阴。” 唐 杨巨源 《早朝》诗:“朝时但向丹墀拜,仗下方从碧殿回。”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一:“草遮回磴絶鸣鑾,云树深深碧殿寒。”
分類:殿堂
《漢語大詞典》:殿庐(殿廬)
指殿旁庐幕,为朝臣候朝及值宿之所。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殿庐幕次:三省官为一幕,枢密院为一幕,两省官为一幕,尚书省官为一幕,御史臺为一幕,中司则独设椅子,坐於隔门之内;惟翰林学士与知 开封府 同幕。”宋史·真宗纪一:“﹝ 开封 尹、皇太子 赵恒 ﹞殿庐幄次在宰相上,宫僚称臣,皆推让弗受。” 明 高启 《读史·董仲舒》诗:“早奏文章直殿庐, 茂陵 还復访遗书。”
分類:朝臣值宿
《漢語大詞典》:升殿
登殿。新唐书·礼乐志九:“应升殿者诣东、西阶,至解剑席,脱舃,解剑,升。”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帝自 端门 入,升殿,羣臣顿首谢罪。”
《漢語大詞典》:明光殿
(1). 汉 代宫殿名。三辅黄图·汉宫:“ 未央宫 渐臺 西有 桂宫 ,中有 明光殿 ,皆金玉珠璣为帘箔,处处明月珠,金陛玉阶,昼夜光明。”
(2).泛指宫殿。 唐 岑参 《杜公挽歌》之三:“忆昨 明光殿 ,新承天子恩。”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君侯合侍 明光殿 ,且作横槎海上仙。”
分類:宫殿殿名
《骈字类编》:堂殿
唐 徐浩 谒禹庙 探穴图书朽,卑宫堂殿修。
唐 杜甫 牵牛织女 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唐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 槐阴覆堂殿,苔色上阶砌。
分类:堂殿
《漢語大詞典》:避殿
避离正殿。 宋 王圭 《宋元宪公庠神道碑》:“时天子方以烖异避殿。”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嘉泰 四年,火及太庙, 寧宗 避殿。”《檮杌闲评》第四十回:“这正是天心原为姦雄擎,地震反貽司历灾,皇上因此避殿,撤乐减膳。”参见“ 避正殿 ”。
分類:正殿
《漢語大詞典》:避正殿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 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 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 避正堂 ”、“ 避正寝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復也。”隋书·礼仪志三:“ 隋 制,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寝,撤膳三日。”《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表》:“陛下忧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寝而不居,贬常珍而弗御。”
《漢語大詞典》:殿廷
(1).宫殿、宫廷。 元 张养浩 《赠李秘监》诗:“对章曾拜殿廷间,凛凛丰仪肃九关。”
(2).指皇帝举行殿试之所。 清 张惠言 《祭金先生文》:“对策鑾坡,声震殿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嘉 道 以后,殿廷考试尤重字体。”
《漢語大詞典》:殿邦
安邦定国。 唐 陆贽 《李纳检校司空制》:“以殿邦之勋,参论道之职。”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奕世荷殿邦之德,举宗联命氏之荣。”
分類:安邦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