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年忌  拼音:nián jì
有灾厄的年纪。相传以七岁为始,以后每隔九年为一次年忌。如十六岁、二十五岁等;或以为凡岁数遇九则当忌,如十九、二十九、三十九等岁。
《國語辭典》:压蔓(壓蔓)  拼音:yā màn
将植物爬在地面上的茎蔓按间隔用土压住,以防止被风及动物折断,亦可使茎蔓上长出根以吸取养分。
《国语辞典》:平台阶段(平台阶段)  拼音:píng tái jiē duàn
在山坡地上,每隔相当的高度开垦成阶梯状的田地。可供种植及防止表土冲刷流失。因为是一段一段的平台状,故称为「平台阶段」。
《国语辞典》:期中选举(期中选举)  拼音:qí zhōng xuǎn jǔ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参议员共一百名,每隔两年轮流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四百三十五名,每隔两年,全部改选,因选举系于总统四年任期之中间举行,故称为「期中选举」。
《国语辞典》:景气变动(景气变动)  拼音:jǐng qì biàn dòng
商业和经济活动的活跃状态,每隔一段时间出现的不定期波动。
《漢語大詞典》:组织生活(組織生活)
党派、团体的成员每隔一段时间聚集在一起进行的交流思想、讨论问题等的活动。 谢觉哉 《书同文,语同音》:“农民不大喜欢长的词儿,如过组织生活叫‘过生活’,组织介绍信叫‘生活条子’等。” 刘心武 《班主任》四:“爬山,那叫什么组织生活?” 张书绅 《正气歌》二:“党员们已经二年没过组织生活,像风筝断了线,像孩儿离开了妈,他们重新聚在一起,心似大海翻腾。”
《國語辭典》:隔三差五  拼音:gé sān chā wǔ
间隔三、五天,时常。如:「他隔三差五地去探望社区的独居老人,非常热心。」
《漢語大詞典》:点种(點種)
点播种子。播种的一种方法。每隔一定距离挖一小坑,放入种子。然后覆盖。也叫点播。 古华 《芙蓉镇》第一章:“镇上的小学生们就刨了芙蓉树根点种蓖麻。”
《國語辭典》:十里长亭(十里長亭)  拼音:shí lǐ cháng tíng
泛指送别的地方。古时于路旁,每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憩息。因此,近城的十里长亭常为人们送别的地方。宋。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