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白羊子  拼音:bái yáng zǐ
天生毛发俱白的人。参见「天老」条。《品花宝鉴》第三九回:「生的一头白发,连眉毛汗毛都是白的,北边叫做『天老』,南边谓之『白羊子』。」
《国语辞典》:白化症  拼音:bái huà zhèng
病名。皮肤、毛发及眼睛等部位,因缺乏黑色素,而颜色变淡的一种病症。人或脊椎动物罹患此病的原因,主要是在染色体遗传的代谢障碍中,缺乏酪胺酸酶或其他合成黑色素所需物质。
《国语辞典》:料毛  拼音:liào máo
兽类发怒或警戒时,毛发竖起、抖动。比喻人有所倚仗而发威。常用作骂人或开玩笑的话。《金瓶梅》第七六回:「贼奴才!你见你主子与了你好脸儿,就料毛儿打起老娘来了!」
《国语辞典》:臭头(臭头)  拼音:chòu tóu
头上生癣或疥疮而致毛发脱落。如:「臭头儿子是自己的好。」
《国语辞典》:殖毛剂(殖毛剂)  拼音:zhí máo jì
能刺激毛囊,促使毛发生长的药剂。
《国语辞典》:髭髭著  拼音:zī zi zhe
毛发张散的样子。如:「他好些天没刮脸了,胡子髭髭著,怪怕人的。」
分类:毛发
《国语辞典》:发光可鉴(发光可鉴)  拼音:fǎ guāng kě jiàn
毛发润泽黑亮。《幼学琼林。卷二。女子类》:「张丽华发光可鉴,吴绛仙秀色可餐。」
分类:毛发润泽
《国语辞典》:秃发症(秃发症)  拼音:tū fǎ zhèng
毛发细胞受到伤害,产生头发脱落的病症。发生此症状的原因是遗传、年龄及性激素的不平衡。但亦有因外在刺激及伤害,如营养不良、发高烧、皮肤炎、x光线的照射等,而造成秃发现象。
《国语辞典》:杨白头(杨白头)  拼音:yáng bái tóu
俗称生下来毛发都呈白色的人。为缺乏色素而导致的现象。也作「羊白头」。
《国语辞典》:生发剂(生发剂)  拼音:shēng fǎ jì
促使毛发生长的药剂。
《漢語大詞典》:伐毛换髓
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明 梅禹金 《昆仑奴》第四折:“你此去伐毛换髓,变姓逃形,我何处会得你着。”参见“ 伐毛洗髓 ”。
《國語辭典》:伐毛洗髓  拼音:fā máo xǐ suǐ
清除毛发、洗清骨髓。比喻涤除垢秽,脱胎换骨。见《太平广记。卷六。东方朔》。清。黄景仁 浴汤泉诗:「我来正值春雨后,桃花浅涨方萦纡;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國語辭典》:发上指冠(髮上指冠)  拼音:fǎ shàng zhǐ guān
比喻愤怒到了极点。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你听他们言辞慷慨,使人壮心勃勃,发上指冠。」
《國語辭典》:黄毛丫头(黃毛丫頭)  拼音:huáng máo yā tou
年幼的女孩。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七出:「难道三百两花银,买不去你这黄毛丫头么?」
《國語辭典》:黑色素  拼音:hēi sè sù
黑色素是一种生物色素,存在人体的皮肤、毛发与组织等。它先由酪胺酸经氧化反应形成单体,再聚合成黑色素聚合物。阳光能增加皮肤细胞内黑色素的合成量,藉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國語辭典》:触觉(觸覺)  拼音:chù jué
皮肤轻触外物所产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