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3,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老气
笔锋
烛天
气脉
虎气
堂皇
熊熊
词气
远势
雄词
猛气
作气
气焰
郁勃
气貌
《國語辭典》:老气(老氣)  拼音:lǎo qì
1.老年人的志气、气概。唐。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诗:「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
2.老年人说话唠叨。《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李万笑道:『去多少时,有许多说话,好不老气。』」
3.世故老成的样子。如:「你别看他年纪轻轻,说起话来却非常老气。」
4.形容服饰等的样式颜色陈旧。如:「这件衣服看起来很老气。」
5.形容树木苍老的气势。宋。林景熙 古松诗:「乔阴无六月,老气欲千年。」
《國語辭典》:笔锋(筆鋒)  拼音:bǐ fēng
1.笔毫的尖锋。唐。李白〈草书歌行〉:「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2.书法笔画的棱角、锋芒。宋。姜夔〈续书谱〉:「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矣。」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九。书诀。唐太宗笔法诀》:「趯须存其笔锋得而出,策须仰策而收。」
3.比喻所写的文章。如:「他的笔锋常带有感情。」
《漢語大詞典》:烛天(燭天)
(1).照耀天空。 晋 葛洪 神仙传·孙博:“於是 博 以一赤丸子掷军门,须臾火起烛天。” 宋 范成大 《鄂州南楼》诗:“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元 张宪 《黄金台》诗:“ 黄金臺 ,高且坚……黄金万斤光烛天。” 冰心 《再寄小读者》八:“今夜正是灯月交辉,焰火烛天。”
(2).犹冲天。比喻气势极为高涨。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忠陷》:“ 秦老丞相 势焰烛天,炙手可热……必当顺其意旨,不可违逆。”
《國語辭典》:气脉(氣脈)  拼音:qì mài
1.血气脉息。汉。桓宽《盐铁论。轻重》:「阳气盛则损之而调阴,寒气盛则损之而调阳,是以气脉调和,而邪气无所留矣。」《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2.气力。《金瓶梅》第八七回:「那妇人能有多大气脉?被这汉子隔桌子轻轻提将过来,拖出外间灵桌子前。」
3.气运。元。汤显祖《牡丹亭》第五一出:「淮海维扬,万里江山气脉长。」
4.诗文绘画的气势脉络。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诗虽工,气脉不贯。」
《漢語大詞典》:虎气(虎氣)
(1).老虎的气味。
(2).指宝剑的精气。 唐 杜甫 《蕃剑》诗:“虎气必腾上,龙身寧久藏。” 钱谦益 笺注:“《殷芸小説》《世説》云: 王子乔 墓在京 茂陵 。国乱时,有人盗发之,惟有一剑,悬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俄而飞上天。”
(3).雄壮的气势;威武的气概。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 太行 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解放军报》1974.11.10:“《连续作战》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猛打猛冲,虎气逼人的战士形象。”
《國語辭典》:堂皇  拼音:táng huáng
1.官吏办事的大堂。《汉书。卷六七。胡建传》:「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
2.气势宏伟的样子。如:「富丽堂皇」。宋。张耒 大礼庆成赋:「堂皇二仪,拓落八极,以定万世之业。」
《國語辭典》:熊熊  拼音:xióng xióng
1.火光旺盛的样子。如:「熊熊烈火,一下子就吞噬了他全部的家当。」《山海经。西山经》:「南望昆崙,其光熊熊,其气魂魂。」
2.气势壮盛的样子。《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索隐述赞》:「清飙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唐。王光庭〈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诗:「虎貔纷儗儗,河洛振熊熊。」
《漢語大詞典》:词气(詞氣)
言语或文词的气势。晋书·嵇康传:“ 康 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羣,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 宋 苏轼 《答李廌书》:“惠示古赋近诗,词气卓越,意趣不凡,甚可喜也。” 鲁迅 《彷徨·孤独者》:“他那词气的冷峭,实在又使我悚然。”
分類:文词气势
《漢語大詞典》:远势(遠勢)
谓远物的气势、姿态。 唐 方干 《东山瀑布》诗:“掛巖远势穿松岛,击石残声注稻畦。”
谓避免滥用权势。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二:“ 李翰林 宗諤 ,其父 文正公 昉 秉政时,避嫌远势,出入僕马与寒士无辨。”
《漢語大詞典》:雄词(雄詞)
气势雄壮的词句。 唐 岑参 《送魏升卿》诗:“如君兄弟天下稀,雄词健笔皆若飞。” 宋 苏轼 《故李承之待制六丈挽词》:“疑公 李北海 ,慷慨多雄词。” 明 朱鼎《玉镜台记·开场》:“雄词惊四座,压倒羣英。”
《漢語大詞典》:猛气(猛氣)
勇猛的气势或气概。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哮闞之兽,张牙奋鬣。志在触突,猛气不慴。”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清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年过五十猛气在, 王翦 既老称冠军。” 清 吴嘉纪 《垂钓行答郑绛州》:“敛抑猛气上小舟,天海之际垂钓钩。”
《漢語大詞典》:作气(作氣)
(1).振作勇气。《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誓众词》:“鼓以作气,旗以应机。”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作气须先鼓,争雄必上游。”
(2).指壮大气势。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但支港通诸小湖,故为盗区,客舟非结伴作气不可行。”
(3).犹言争气。《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作气不作气,休对我説。”
《國語辭典》:气焰(氣焰)  拼音:qì yàn
原指开始燃烧,尚未成势的火焰。常用以比喻人或其他事物的威势、声势。《左传。庄公十四年》:「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文明小史》第四八回:「自己实在不及他,气焰亦登时矮了半截。」
《國語辭典》:郁勃(鬱勃)  拼音:yù bó
盛多。汉。应玚 杨柳赋:「摅丰节而广布,纷郁勃以敷阳。」
《漢語大詞典》:气貌(氣貌)
(1).谓描述气势、形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气貌山海,体势宫殿,嵯峨揭业,熠燿焜煌之状,光采煒煒而欲然,声貌岌岌其将动矣。”
(2).气度,风貌。 唐 李华 《元鲁山墓碣铭》:“神体和,气貌融,视色至教,不言而信。” 南唐 李建勋 《赠送致仕郎中》诗:“衣冠皆古製,气貌异常人。”新五代史·杂传三·赵匡凝:“ 匡凝 为人气貌甚伟,性方严。” 明 王廷相 慎言·君子:“气貌可以观德,役使可以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