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官水土

相关人物


《尚书》卷三〈虞书·舜典〉~44~
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例句

削玉风姿官水土,黑头公自古来难。 韩偓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

典故
平水土

相关人物


《尚书·虞书·舜典》
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例句

大禹平水土,吾人得其宗。 吕温 登少陵原望秦中诸川太原王至德妙用(一本无用字)有水术因用感叹

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 杜甫 可叹

《國語辭典》:水土  拼音:shuǐ tǔ
1.水和土、水中和陆上。《礼记。郊特牲》:「笾豆之实,水土之品也。」《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列传。孟轲》:「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
2.国土、疆土。汉。曹操 让还司空印绶表:「水土不平,奸宄未静,臣常愧辱,忧为国累。」唐。杜甫〈石犀行〉:「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迟奔忙。」
3.一地方的气候、风土等自然环境。《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西游记》第四四回:「忍不得寒冷,服不得水土,死了有六七百。」
《国语辞典》:服水土  拼音:fú shuǐ tǔ
习惯于一地的气候水土与环境,因而对其身体的有害影响随之减轻。
《漢語大詞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俗谚。谓当地资源可以养活当地的人。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淀里水,凭着治鱼解苇维持生活,不靠土地。”
《国语辞典》:水土不伏  拼音:shuǐ tǔ bù fú
因生活环境的变迁所造成的不适应。《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水土不伏。」也作「水土不服」。
《國語辭典》:不伏水土  拼音:bù fú shuǐ tǔ
无法适应某地的气候、饮食等。《三国演义》第三三回:「嘉此时不伏水土,卧病车中。」也作「不服水土」、「不习水土」。
《國語辭典》:不服水土  拼音:bù fú shuǐ tǔ
不适应某地的气候、饮食等。《三国演义》第四四回:「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红楼梦》第六六回:「方知薛蟠不惯风霜,不服水土,一进京时便病倒在家,请医调治。」也作「不伏水土」、「不习水土」。
分類:适应饮食
《漢語大詞典》:不便水土
同“ 不服水土 ”。 北史·崔宏传:“参居羣县,处榛林之下,不便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则百姓意阻。”
《國語辭典》:不习水土(不習水土)  拼音:bù xí shuǐ tǔ
不适应异地的气候、饮食习惯等。《通俗编。地理引南史。王融传》:「上以魏所送马不称,使融问之,宋弁答曰:『当是不习水土。』」也作「不伏水土」、「不服水土」。
《國語辭典》:不服水土  拼音:bù fú shuǐ tǔ
不适应某地的气候、饮食等。《三国演义》第四四回:「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红楼梦》第六六回:「方知薛蟠不惯风霜,不服水土,一进京时便病倒在家,请医调治。」也作「不伏水土」、「不习水土」。
分類:适应饮食
《国语辞典》:水土不服  拼音:shuǐ tǔ bù fú
因生活环境的变迁所造成的不适应。《水浒传》第一○一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以致养成大患。」《镜花缘》第四四回:「奈小山受不惯海面风浪,兼之水土不服,竟自大病。」也作「水土不伏」。
《國語辭典》:水土流失  拼音:shuǐ tǔ liú shī
土壤受到水流、风力等外力而流失的现象。此易造成河道淤塞、土地贫瘠等灾害。
《分类字锦》:水土气升(水土气升)
物理论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分类:
《分类字锦》:水土相黏
释名泥迩也迩近也以水沃土使相黏近也
分类:
《國語辭典》:水土保持  拼音:shuǐ tǔ bǎo chí
为求土地安定,防止土壤受侵蚀,并保持其生产力的一种措施。如造林、修建梯田、植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