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烟霞气(煙霞氣)
山水清润的气息。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六三:“自知语乏烟霞气,枉负才名三十年。”
《漢語大詞典》:泓然
(1).深邃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 是 庾子躬 外孙。丞相目 子躬 云:‘入理泓然,我已上人。’”
(2).水深满貌。 唐 柳宗元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其崖谷之委会,则泓然为池。”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四:“泓然窥古甃,一勺试甘冷。” 清 戴名世 《〈章太占稿〉序》:“莫平於水,而一川泓然,渊涵渟蓄。”
(3).水清澈貌。 金 赵之杰 《题济源龙潭寺》诗:“树围修竹竹围庵,庵下泓然碧一潭。”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葛云蒸:“掘地得一巨石,数人舁起之,而泉泓然出其下。”
《漢語大詞典》:潾潾
(1).水清貌。 唐 杜甫 《杂述》:“ 泰山 冥冥崪以高, 泗水 潾潾瀰以清。” 前蜀 李珣 《浣溪沙》词:“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纹簟水潾潾。” 清 魏源 《送李春湖师归广西》诗:“ 桂水 潾潾 桂山 矗,朝衣拂拂綵衣宜。”
(2).波光闪烁貌。 唐 温庭筠 《三洲歌》:“月随波动碎潾潾,雪似梅花不堪折。”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城西杨柳向娇晚,门前沟水波潾潾。”
《國語辭典》:泓泓  拼音:hóng hóng
水深的样子。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瀰瀰平湖,泓泓澄渊。」
《漢語大詞典》:澄渟
(1).谓水清而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东望坳泽……其水澄渟,冬夏不减。” 唐 王季友 《鉴止水赋》:“鉴於水者,不在於广大而在於澄渟。”
(2).喻清静,平静。 晋 孙盛 《老聃非大贤论》:“值澄渟之时,则司契垂拱;遇万动之化,则形体勃兴。” 唐 白居易 《狂吟七言十四韵》:“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浄无尘。”
《漢語大詞典》:碧滩(碧灘)
水清流急而多石之处。 唐 吴融 《钓竿》诗:“曾抛钓渚入 秦 关,今却持竿傍碧滩。” 宋 朱熹 《武夷棹歌》之八:“七曲移船上碧滩, 隐屏 仙掌 更回看。”
分類:水清
《國語辭典》:湑湑  拼音:xǔ xǔ
1.茂密繁盛的样子。《诗经。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湑湑。」
2.清风吹拂。唐。柳宗元〈湘源二妃庙碑〉:「南风湑湑,湘水如舞。」
《漢語大詞典》:分沙
形容水清澈见底。 南朝 齐 萧子良 《宾僚七要》:“势含五水,气疏九河,既百寻而照底,亦千丈而分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澧水:“水色清澈,漏石分沙。”
《國語辭典》:汀滢(汀瀅)  拼音:tīng yíng
1.小水流。《抱朴子。内篇。极言》:「不测之渊,起于汀滢。」
2.水清澈的样子。唐。韩愈〈曲江荷花行〉:「玉山前却不复来,曲江汀滢水平杯。」也作「汀溁」。
《漢語大詞典》:雪潭
水清见底的水潭。 宋 陆游 《仲夏小旱方致祷忽大雨连日江水为涨喜而有作》诗:“江翻龟窟连云泽,雷挟龙腥起雪潭。”
《國語辭典》:玉展  拼音:yù zhǎn
书信用语。请受信人展阅书信的敬辞,多用于女性受信人。
《國語辭典》:阿井  拼音:ē jǐng
位于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的一座水井。井上筑有亭台,其水清冽甘美,可煮胶,称为「阿胶」。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尝煮胶以真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
《漢語大詞典》:清渟
水清澈平静。初学记卷七引 晋 王彪之 《井赋》:“澄澜恬以清渟,泓泠朗以寥戾。”
《漢語大詞典》:滢渟(瀅渟)
水清澈貌。 唐 皎然 《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效曹刘体》:“瀅渟前溪上,旷望古郡西。”
《漢語大詞典》:漃漻
水清静貌。文选·枚乘〈七发〉:“漃漻薵蓼,蔓草芳苓。” 李善 注:“言水清浄之处,生薵、蓼二草也。《上林赋》曰:‘悠远长怀,寂漻无声。’‘漃’与‘寂’音义同也。”
分類:水清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