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95,分293页显示  上一页  270  271  272  273  274  276  277  278  27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陈谔(古直 野水 )
周密(公谨、公瑾 草窗、蘋洲、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 )
黄淼(水心 )
车若水(清臣 玉峰山民 )
刘埙(超潜、起潜 水村、水云村 )
汪元量(大有 水云子、水云、楚狂 )
夏若水(谨斋 )
刘友益(水窗 )
张炎(叔夏 玉田、乐笑翁、张春水 )
僧盘谷(丽水 益重 )
元淮(国泉 水镜 )
释水盛(竺源 无住翁 世称 之为实录 范 )
释守贵(无用 水庵 甄 )
黄清老(子肃 世称 樵水先生 )
顾瑛(德辉、阿瑛、瑛 仲瑛 金粟道人 水军千户、钱唐县男、钱塘县男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谔,字古直,号野水。尝为越学正。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曾作《襄鄂百咏》,已佚。事见《癸辛杂识》续集卷下。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1298 【介绍】: 宋济南人,后徙吴兴。字公谨,号草窗、蘋洲、弁阳老人、四水潜夫等。理宗时,曾为临安府幕属,监和剂局、丰储仓,又为义乌令。宋亡不仕,居杭州,广交游。工诗词,善画。有《草窗词》、《草窗韵语》、《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等,又选南宋词人佳作为《绝妙好词》。
全宋诗
周密(一二三二~一二九八),字公谨,号草窗、蘋洲、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四水潜夫等,祖籍济南(今属山东),南渡后居湖州(今属浙江)。以荫监建康府都钱库。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入浙西安抚司幕(《癸辛杂识》后集),因剔除毗陵民田浮额忤时宰,遂以母病归。度宗咸淳初为两浙运司掾属(《清容居士集》卷三三《师友渊源录》)。十年(一二七四),监丰储仓(《癸辛杂识》前集、续集卷上)。端宗景炎间知义乌县(清嘉庆《义乌县志》卷八)。宋亡家破,居杭州。元大德二年卒,年六十七。生平撰述甚多,有《草窗韵语》一至六稿,卷首有咸淳七年陈存序,系宋亡前作品;另有《蘋洲渔笛谱》、《草窗词》、《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云烟过眼录》、《志雅堂杂钞》、《绝妙好词》等传世。事见《珊瑚木难》卷五《弁阳老人自铭》、近人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周草窗年谱》,《宋史翼》卷三四有传。 周密诗,以民国乌程蒋氏密韵楼景刊宋咸淳本《草窗韵语六藁》为底本。参校吴县徐氏景印宋本(简称徐本)。另从《武林旧事》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七卷。
词学图录
周密(1232-1298) 字公瑾,号草窗、蘋洲、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原籍济南,后居吴兴。能诗词,善书画,与吴文英并称"二窗"。有笔记《武林旧事》、《齐东野语》、《浩然斋雅谈》、《癸辛杂识》、《云烟过眼录》。诗有《草窗韵语》,词有《草窗词》、《蘋洲渔笛谱》,并编纂《绝妙好词》。
元诗纪事
密字公谨,号草窗,济南人。流寓吴兴,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淳祐中,为义乌令。
黄淼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宁瓯宁人,字水心。通经史诸子百家之说。理宗景定间领乡荐。宋亡不仕,隐居天湖山,常以不能如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为愧。有《正一斋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黄岩人,字清臣,号玉峰山民。车似庆孙。尝师从陈耆卿、杜范,又为王柏弟子。贾似道聘其入史馆,不赴。工古文与诗。有《宇宙略记》、《世运录》、《道统录》、《玉峰冗稿》、《脚气集》。
全宋诗
车若水(?~一二七五),字清臣,号玉峰山民,黄岩(今属浙江)人。初师陈耆卿学古文,后从杜范游,遂潜心理学。度宗咸淳十一年卒(《脚气集》车惟一跋)。有《脚气集》传世。明万历《黄岩县志》卷五、《宋元学案》卷六六有传。今录诗十八首。
全宋文·卷七九九三
车若水(一二○八——一二七五),字清臣,号玉峰山民,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似庆孙。少传家学,又从陈耆卿学古文。后事杜范,得闻降志精思,鞭辟向内之言。贾似道聘入史馆,不赴。咸淳十一年卒。著有《宇宙略记》、《世运录》、《道统录》、《脚气集》二卷(存)、《玉峰冗稿》。见所撰《宇宙略记序》、《玉峰冗稿序》、《晦翁语录汇编序》、《胡立方墓铭》,车惟一《脚气集跋》,《宋史翼》卷二五,《宋元学案补遗》卷六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0—1319 【介绍】: 宋元间南丰人,字超潜,号水村。卓荦不群。工诗文。宋亡十余年,以荐署旴郡学正,又十余年,命为延平郡教授,秩满归里卒。有《水云村稿》
元诗选
埙字起潜,别号水村,南丰人。研经究史,网罗百氏,文思如涌泉,宋季与同里谌祐自求各以诗文鸣。年三十七而宋亡,越十八年,当路交荐,署昭郡学正。年七十,受朝命为延平教授,既满,诸生复留授业者,三年乃归。延祐六年卒,年八十。所著有《经说讲义》、《水云村稿》、《泯稿》、《哀鉴》、《英华录》、《隐居通义》,凡百二十五卷。
全宋诗
刘埙(一二四○~一三一九),字起潜,号水云村,南丰(今属江西)人。入元后,年五十五为建昌路学正,年七十为延平路儒学教授。元仁宗延祐六年卒,年八十。有《隐居通议》、《水云村稿》。事见《吴文正集》卷七一《故延平路儒学教授南丰刘君墓表》。今录诗十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全宋诗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著《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为《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乾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为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词学图录
汪元量(约1241-约1317) 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以善琴事谢后、王昭仪,宋亡,随三宫留燕,后南归为道士。有《水云集》、《湖山类稿》、《水云词》。
元诗纪事
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唐人。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全宋文·卷八三二七
汪元量(一二四一——一三一七),字大有,号水云,临安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善琴供奉掖庭。德祐二年恭帝降元,元量随三宫入燕,多历年所,后乞为黄冠还钱塘。元量又工诗,著有《湖山类稿》(存)、《水云集》(存)。其诗多慷慨悲歌,大凡亡国之戚、去国之苦、间关愁叹之状,皆备见于诗篇,故当时闻人多推为诗史。见《南宋书》卷六二,马廷鸾《湖山类稿跋》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4—1323后 【介绍】: 元杭州路钱塘人,号谨斋。世祖至元二十九年任温州路总管,雪冤狱,革宿弊,颇有惠政。成宗大德间改婺州总管。英宗至治三年犹存。
刘友益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32 【介绍】: 宋吉州永新人,号水窗。家贫力学,博贯经传子史、天文地理、律历象数。宋亡,筑室山间,研精覃思三十年,著成《通鉴纲目书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20 【介绍】: 宋临安人,祖籍秦州成纪,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张镃曾孙。幼承家学。宋亡,潜迹不仕,纵游浙东西及江南,曾至元大都,旋返,落拓以终。与周密交厚。工词,多写亡国之痛。研究声律,尤得神解。以春水词得名,人因号曰张春水。有《山中白云词》、《词源》、《乐府指迷》。
全宋诗
张炎(一二四八~一三二○),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成纪,居临安(今属浙江)。俊裔孙。宋亡不仕,纵游浙东西以终,元仁宗延祐七年卒。平生工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因称张春水。有《山中白云词》。事见《山中白云词》卷首、冯沅君《张玉田先生年谱》(《双玉丛书》)。
词学图录
张炎(1248-1314) 字叔夏,号玉田、乐笑翁。先世成纪(天水)人,寓居临安。张俊后裔,张枢子。与周密、王沂孙为词友。有《词源》、《山中白云词》(一名《玉田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海盐人,号丽水。志气超迈,博览经史。工诗。喜山水之乐。受聘至杭州慧因寺讲《华严经》,众倾伏,名益重。晚居松郡,年七十余,无疾端坐而寂。有《游山诗集》。
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 解义篇第二之一
释盘谷号丽水。海盐人。师貌不扬而志气超迈。博览经史性耽山水之乐。至元中游五台峨眉伏牛少室名山胜地。尝云。足迹半天下。诗名满世间。时附马高丽沈王闻师德望。具书聘讲华严大意于杭之慧因寺。师展四无碍辩七众倾伏。王大悦师声价益重。后至松郡搆精舍。勤修净业日课弥陀佛号。年七十馀无疾预告以时。端坐而寂。有游山诗集三卷行世。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盘谷,号丽水,海盐人。状貌特殊,而志气超迈,博览经史,复假山水以怡禅性。至元中,游五台、莪眉、伏牛、少室诸名胜,每止其地,时发高吟。人尝谓其足迹半天下,诗名满世间,谷芺谢之。时附马高丽沈王闻其德望,具书聘讲《华严》大意于杭之慧因寺,乃展四无碍辩,七众倾伏,王大悦而声价益重。后至松郡搆精舍,勤脩净业,日课弥陀佛号。年七十馀,无疾,预告以时,端坐而寂。有《游山诗集》三卷行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抚州临川人,字国泉,号水镜。世祖至元初以军功显于闽。官至溧阳路总管。有《水镜集》。
元诗选
淮字国泉,别号水镜,临川人。徙于邵武。至元初,以军功显闽中,官至溧阳路总管。尝有诗云:「截发搓绳联断铠,扯旗作带系金创。卧薪尝胆经营了,更理毛锥治溧阳。」溧阳为金陵上邑,至元丙子,升为溧州,继改溧阳府,又升为路。水镜以丁亥秋之任,庚寅春,因公到省,乞改作孤州,少苏民力。作诗云:「此来为远客,归去作閒人。」又云:「问归行李轻如羽,沿路吟诗有一船。」其廉退之风可想也。所著《金渊吟》一卷。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水盛。字竺源。自号无住翁。饶之乐平范氏子。十七依罗山院尝公。尝使从儒者学。而师每习禅定。且针指出血。书金刚经。尝呵之。师云。学儒可敌生死耶。从度走。谒月庭忠公于蒋山。端坐一室。以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及山河大地。咸摄入一念。始觉变易。继凝定。双瞳与合为一。污从眦流。亦不知所楚。后三四日。见色闻声。渐摇撼不动。遂发愿云。吾此生不能作佛。当入无间地狱也。傍观者。为之吐舌。俄过匡庐。止东林。复奋云。今夕必就蒲茵上死尔。即正襟趺坐。加精进力。夜参。半至极切孤危之际。捐命一跃不觉。如出荆棘之丛。所履之地忽尔平沉。而秋空素月。连娟独炤。返观自身。湛湛澄澄。唯一念不忘耳。洎归罗山。方全体顿现。偶阅妙喜明心见性。非桑门事之辞。又复致疑。越五载。会孤舟济公于蒋山。有所言不契。复往无为。见无能教公。举济言质之。无能云。为汝不解故也。师忽大省。尽脱去玄妙知解。历观从前所悟。皆梦中尔。无能。抚其背而记之云。尔后当大弘吾宗也。师辞去。东游四明天童。已而归息浮梁。既隐于南巢。巢民柳氏。割山地建兰若。以栖师。地当五峰之下。旧有龙潭五所。闻师至。悉乘风雷徙去。天历己巳。遣官以聘起师。主西湖之妙果。师弘阐宗旨。震撼四方。学徒一集。至有不远万里而来者。时已行役僧之令。师引退。返南巢故隐。而向慕者。愈众。宗藩宣让王。累遣使者致师。师以老病固辞。淮西廉访使斡公王伦徒。监察御史常公道夫。尤极趍仰。集贤学士傅公立。月湾先生吴公存。与师为世外交甚笃。月湾至有晚始闻道之叹。师常瞩学徒云。凡剃发染衣。当洞诸佛心宗。行解相应。以正悟之境。灵灵自炤。岁久月深。具大无畏。如透水月华。万浪千波。触之不散。方不被生死阴魔所惑。此师生平实證实悟者。故亦用是以诲人也。师制行峻绝。有壁立万仞之意。广信祝蕃远尝云。番阳竺源。吴中断崖。其人类孤峰悬崖。可仰望而不可攀跻。人称之为实录。至正丁亥夏四月。召四众戒饬之。引纸膝上书偈。端坐而逝。将葬。是夜有光。如匹练自天际下烛。交相通贯。未几。散布五峰之顶。复合于塔中。弥三夕乃止。巢之居民。凡数十里聚观骇异之。世寿七十有二。僧腊五十又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水盛,字竺源,自号无住翁,姓范氏,乐平人也。母氏徐,生盛时,祥光照室。及成童,以嬉戏为佛事。年十七依罗山院僧常。初就塾师讲习文义,而盛每从静坐习禅定,且刺指濡血书《金刚经》。常呵之曰:“汝不先明文理,顾能深入禅关耶。”盛曰:“学佛了明生死,岂若儒者拘守章句乎。”及受度,谒月庭忠于蒋山,而孤舟济方居首庭,以皖山诲蒙山者诲之。盛抚几叹曰:“吾已见二老矣。”乃端坐一室,以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豪窍,及河山大地咸摄入一念,始觉变易,继凝定双眸,与念为一,汗从背出,亦不知所楚。后三四日,见色闻声渐撼摇不动,乃自信法决可證。因取所携帙,以火焚之,且发愿云:“吾生非深入佛海,当入无间狱也。”闻者惊叹。俄过匡庐,止东林,闻有僧所见不异云门,盛往叩焉。僧以无诚心让之。盛复自厉曰:“今夕必就蒲茵上死尔!”即正襟趺坐,加精进力,如临万人敌,如操滩上舟,不遑他接,夜牛参至极切孤危之际,捐命一跃,不觉如出荆棘,所履之地,忽尔平沈,而秋空素月,娟娟独照,返观自身,湛湛澄澄。唯一念之不忘,犹以坠于断灭,益进弗懈,或静或动,未尝间断。洎归罗山,方全体顿见,十方世界,举皆现前,参之诸祖契證,如镜照镜,坦然明白,自以为开悟。及掌藏钥东林,偶阅“妙喜明心见性非桑门事”之辞,又复致疑,不能释者数日。或谓之曰:“法离唇吻,道绝言诠。子何太滞也。”于是胸中又荡然如洗,然不敢谓已至也。越五年,重晤济于蒋山,济曰:“蒙山尝言栽松道者不具二缘而生,达摩葬熊耳后只履西归,果神通耶,抑法如是也?”盛云:“此形神俱妙而已。”济云:“不然,子他日当知之。”复往无为(州)见无能,教以济所举之言质之。 无能云:“为汝弗解故也。”盛忽大省,尽脱去玄妙知解,历观从前所悟如通宵一梦,梦时非无,及至觉后,绝无所得矣。无能抚其背而祝之曰:“尔后当大弘吾宗也。”盛复辞去,游四明天童。已而归息浮梁之凤游山。时海印如方长荐福,请分座说法。久之,往隐于南巢,巢民柳氏割山地建兰若,延盛居之。地当五峰之下,旧有龙潭五,及盛至,悉乘风雷徙去。元天历己巳,起主西湖之妙果寺,弘阐宗旨,震憾四方,学侣云蒸,有不远数千里而来者。郡守戍将虚己求道,日不暇给。时军书旁午,令僧充役,盛请于郡守刘公,特免其科繇。未几,返南巢故隐,而向慕者愈众,宗藩宣让王累遗使者欲邀致之,以老病固辞。至正丁亥夏四月二十四日黎明,召四众戒勖之,且云:“世尊有言,我今背痛,将入涅槃。吾其时矣。”引纸书偈,端坐而逝。初盛尝自营葬塔于山下,是夜有光如匹练,交烛通贯,顷之,散布峰顶,复合于塔中,弥三夕乃止,巢之居民数十里聚观,骇之。弟子慧月、慧观等奉遗骨瘗焉。寿七十三,腊五十三。 盛制行峻绝,有壁立万仞之意。每垂三关语以示人,多有不契其机者。然其淬砺学徒,必使洞明诸佛心宗,行解相应,以正悟之境自照,久之如透水月华,万浪千波,触之不散,方不被生死阴魔所惑。此盖一生实證实悟,故以之诲人,真切如此。所著语录,虞公邵庵既为之序而行之。宋文宪公濂,复捃其事而铭其塔。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守贵。字无用。别号水庵。婺之甄氏子。其家业于耕樵。每使之行馌田间。师志弗乐。乃同乡童子。从师学诗书。年十八。入里之康侯山。为僧所事丛脞。师又弗乐。弃之往浙水西。日以问道为事。适千岩长公。缚禅于龙华。往拜之。授以向上一机。冥参默究。恍若有所契。龙华与天龙院邻。天龙沙门平大道。务起废。之挽千岩主之。及千岩走乌伤。复与之俱。山有废刹。曰圣寿。千岩新之。命师领其徒。至正丙戌。还天龙。复往参中峰本公。断崖义公。梁山宽公。其反覆叩答。不异见千岩时。既而退居嘉兴。建庵为逸老计。忽一夜。梦大道来别曰。吾已弃人间世矣。师大惊。急拿舟往视之。大道果告寂。因名所居庵。为应梦。师自是复主天龙。天龙素无恒产。募斋民二千家。每临食时。辄取一小瓯。聚之养四众。凡大道未竟之业。师殚志毕虑。为造僧室与演法堂。堂上为阁。以安吴越钱氏所造大悲尊像。又买并寺之地。以为蔬畦。而寺制所有者。小大咸饰。隐然如大伽蓝矣。辛丑八月。作偈一首。副以高丽净瓶。寄别行省丞相达识公。明日沐浴。索笔书颂曰。一蜗臭壳。内外秽恶。撒手便行。虚空振铎。天龙一指今犹昨。掷笔而化。世寿七十有二。丞相加叹。遣官为具后事。奉全身塔于西冈。师平生不畜长物。寒暑唯一布衣。戒行甚峻。常落一齿。左右椟藏之。中生舍利。五色烨然。日见增长云。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守贵,字无用,别字水庵,姓甄氏,浦江人也。父力农业,日事耕樵,尝使贵行馌田间,志颇不乐,乃同里中童子入乡塾读书。元至治癸亥,年十八矣,趋邑中康侯山习浮图法,群僧各分檀越家,值其斋会,辄持鼓螺应之,贵又弗乐也。泰定乙丑,乃翩然往浙水西,日以问道为事。适千岩长缚禅于龙华山寺,贵往叩之,授以向上一机,冥参默究,时有所契。龙华与天龙院邻,天龙沙门大道平,方务起废,力挽千岩主之。丁卯春正月,笑隐䜣 言:“千岩行业于行宣政院,将俾出世住大禅坊。”千岩竟遁逃,不见使者。久之,夜渡涛江,东走乌伤伏龙山,贵复与之俱。山有废刹,千岩为一新之,遂命贵领其徒。至正丙戌,复还天龙,往参中峰本、断严义、梁山宽,反覆叩答,不异千岩。退而太息曰:“千江虽殊,明月则一。吾今后无疑矣。”戊子之夏,退居嘉兴,建庵为佚老。庚寅秋七月十日,梦大道来别,曰:“吾已弃人间世矣。”贵大惊,急棹舟往视之,大道果告寂,因名所居庵为“应梦”,黄文献公为记其事云。自是复住持天龙,其寺素无恒产,募斋民二千家,每临食辄取一小瓯,聚之养四众。大道既建大殿三门两序,及造佛菩萨阿罗汉诸像,贵继其后,殚志毕虑,增设僧室及演法堂,堂上为阁,以安吴越钱氏所造大悲尊象。又购寺侧地以为蔬畦,而寺制所有者大小咸备,钟鱼响应,经呗兼举,隐然如大伽蓝。辛丑八月二十日,作偈一首,副以高丽净瓶,寄别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穆尔。明日命浴,索笔书曰:“一蜗臭壳,内外秽恶。撒手便行,虚空振铎。天龙一指今犹昨。”掷笔而化,丞相闻之,大加叹异。弟子善法,为造慈济塔院于天龙西冈,奉灵骨藏焉。贵平生不蓄长物,寒暑唯一布衣,戒行甚峻。尝落一齿,其左右椟藏,中生舍利罗,五色烨然,日见增长。世寿七十有二,僧腊五十又四。贵与宋文宪濂同乡里,濂与千岩交最密,故于贵之行业知之甚悉,因铭其塔。其词曰:“伏龙之山,悬岩千尺。谁陟其巅,奋身一掷?躯命既绝,万缘顿息。绝后复生,真体轩兀。如摩尼珠,其光五色。照耀东南,不落名迹。天龙一指,斯为独得。无用之用,动而常寂。化为楼阁,庄严净域。茍以为是,涉乎相执。以空为楮,以无为笔。焯德示后,用垂千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0—1348 【介绍】: 元邵武人,字子肃。笃志励学,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除翰林国史院典籍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出为湖广儒学提举。时人重其学行,称樵水先生。有《春秋经旨》、《四书一贯》。
元诗选
清老,字子肃,其先光之固始人。讳惟谈者,徙居邵武。五子各治一经,人号黄五经。清老少治《春秋》,泰定三年,为浙江乡举第一,明年登李黼榜进士。曹尚书元用、马学士祖常请留馆阁,授翰林典籍。寻升简阅,迁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出为湖广行省儒学提举,至正八年卒于鄂,年五十九。子肃为文驯雅,诗飘逸有盛唐风,平生多所著述,学者称为樵水先生。有《樵水集》、《春秋经旨》、《四书一贯》行世。三山张以宁志道序其诗曰:子肃之于诗,天禀卓而涵之于静,师授高而益之以超,由李氏而入,变为一家。其自得之髓,则必欲蜕出垢氛,融去查滓,玲珑莹彻,缥缈飞动,如水之月,镜之花,如羚羊之挂角,不可以成象见,不可以定迹求也。志道与子肃为同年,好踰昆弟,故能言其妙悟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0—1369 【介绍】: 元昆山人,一名德辉,又名阿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年三十始折节读书。筑园池名玉山佳处,日夜与客置酒赋诗,四方学士咸至其家。园池亭榭之盛,图史之富,冠绝一时。尝举茂才,授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皆不就。张士诚据吴,欲强以官,乃去隐嘉兴之合溪。母丧归,士诚再辟之,遂断发庐墓。洪武初,徙濠梁卒。有《玉山璞稿》。
元诗选
瑛一名阿瑛,别名德辉,字仲瑛,昆山人。世居界溪之上,轻财结客,年三十,始折节读书,购古书、名画、三代以来彝鼎秘玩,集录鉴赏无虚日。举茂才,署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皆不就。年四十,以家产付其子元臣,卜筑玉山草堂,园池、亭榭、饩馆、声伎之盛,甲于天下。四方名士若张仲举、杨廉夫、柯九思、李孝光、郑明德、倪元镇,方外若张伯雨、于彦成、琦元璞辈,常主其家,日夜置酒赋诗。有二妓曰小璚花、南枝秀者,每遇宴会,辄命侑觞,一时风流文雅,著称东南焉。淮张据吴,避隐嘉兴之合溪。母丧归绰溪,张氏再辟之,断发庐墓,翻阅释典,自称「金粟道人」。至正末,元臣为水军副都万户,恩封武略将军、水军千户、飞骑尉、钱唐县男。洪武元年,以元臣为元故官,例徙临濠。二年三月卒,年六十。自为圹志,戒其子以纻衣、桐帽、棕鞋、布袜缠裹入土。尝自题其像曰:「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若说向时豪侠兴,五陵鞍马洛阳街。」所著有《玉山璞稿》,会粹一时高人胜流分题宴集之作为《玉山名胜集》。又第其箧笥所藏,都为一集,曰《草堂雅集》。又有《玉山饯别寄赠诗》及《玉山纪游诗》,则汝阳袁华所编也。李一初曰:玉山草堂,良辰美景,士友群集,四方之能为文辞者,凡过苏必之焉。欢意浓浃,随兴所至。罗尊俎,陈砚席,列坐分题,无间宾主。仙翁释子,亦往往而在。长短杂体,靡所不有,可谓盛矣!壬申秋,余同犀月访大临于界溪,得上绰墩,寻玉山遗址,遥望山色湖光,而缅想当年草堂文酒之会,真吾家千载一佳话也。
词学图录
顾阿瑛(1310一1369) 一名德辉,一名瑛,字仲瑛。平江昆山(今属江苏)人。家世豪富,年三十,始读书。筑别业"玉山佳处",盛冠一时,四方文学士张翥、杨维桢、柯九思、李孝光,方外张雨等,咸主其家。有《玉山璞稿》,存词四首,在集中。
槜李诗系·卷五
瑛字仲瑛,别名阿瑛,自称金粟道人,昆山人。元季辟会稽教谕,不就。筑室茜泾,曰玉山佳处,园池声妓之盛,甲于一时。招致海内名士,置酒赋诗。张士诚入吴,遂遁迹隐嘉兴之合溪,营别业居之。释来复有寄题合溪别业次韵诗云:草堂合溪上,云石静无氛。春水鲈三尺,秋风鹤一群。行厨依竹见,吹笛隔花闻。最喜逃禅好,蒲团拟共分。不食诸侯禄,閒居避俗氛。岸花红作阵,沙鸟白为群。贝叶风前读,菱歌月下闻。清游难再得,愁绝一江分。陈基有寄仲瑛寓嘉兴诗云:每忆吴门顾辟疆,旧开池馆带沧浪。绿波芳草盟鸥鹭,锦瑟玉笙悲凤皇。座客诗成谁最好,故人酒后我多狂。扁舟独往鸳湖上,老到犹能赋草堂。瑛以子元臣,封钱塘县男,明洪武元年徙临濠,卒。自为圹志,戒其子以纻衣、桐帽、棕鞋、布,袜、缠,裹入土归葬。绰墩按:瑛所著诗曰玉山璞稿,又辑交游诸公诗四十家,曰草堂雅集。有萃亭馆题咏,曰玉山名胜。集外又有玉山纪游集,在合溪,有暮云集,今多遗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