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26,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尝汤戏
爱吃枣儿汤
奔汤
蹈赴汤火
蹈火赴汤
蹈火探汤
蹈汤赴火
蛋花汤
趁汤推
衬汤
赐之汤沐
赐汤沐邑
搓熟的汤团
清汤寡水
词典(续上)
茶汤壶尝汤戏
爱吃枣儿汤
奔汤
蹈赴汤火
蹈火赴汤
蹈火探汤
蹈汤赴火
蛋花汤
趁汤推
衬汤
赐之汤沐
赐汤沐邑
搓熟的汤团
清汤寡水
《韵府拾遗 阳韵》:奔汤(奔汤)
汲冢周书:桀与其属五百人南徙千里,止于不齐。民往奔汤于中野,桀复请汤,言君之有也。汤曰:否。桀与其属五百人徙于鲁,鲁士民复奔汤。桀又曰:国君明之。士民复奔汤。桀又曰:国君之有也,吾则外人有言,彼以吾道是耶?我将为之。
《國語辭典》:蹈赴汤火(蹈赴湯火) 拼音:dào fù tāng huǒ
比喻不避艰险。《太平广记。卷四九二。灵应传》:「君子杀身以成仁,徇其毅烈,蹈赴汤火,旁雪不平。」也作「赴汤蹈火」。
《漢語大詞典》:蹈火赴汤(蹈火赴湯)
同“ 蹈汤赴火 ”。 李瑛 《深夜里发生的故事》诗:“五里远的山路,真正似蹈火赴汤。”
《漢語大詞典》:蹈火探汤(蹈火探湯)
同“ 蹈汤赴火 ”。 清 孙雨林 《皖江血·狱会》:“知己相逢兴更长,浑身枷锁仍无恙,又何妨蹈火探汤。”
《漢語大詞典》:趁汤推(趁湯推)
趁水滚热时把鸡鸭身上的毛推光拔净。比喻及时收拾干净,不留痕迹。《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不若趁这机会杀了,去山下掘个坑埋了,又无踪跡,那里查考?这个叫做‘趁汤推’,又唤做‘一抹光’。”
《韵府拾遗 阳韵》:衬汤(衬汤)
西湖志馀:绍兴十三年,张俊解兵柄,封清河郡王,敕建甲第。二十一年,高宗幸其第,供进御筵,下酒十五盏,第六盏沙鱼脍,炒沙鱼衬汤。
《分类字锦》:赐之汤沐(赐之汤沐)
淮南子:汤沐具而虮虱相吊。葛长庚虱诗:裤里无供给。裈头尽受降。赐之汤沐罢。投置不毛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