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山川满目泪沾衣
 
汾水雁飞
 
满目山川
 
空有年年雁

相关人物
李峤


《本事诗·事感》
天宝末,玄宗尝乘月登勤政楼,命梨园弟子歌数阕。有唱李峤诗者云:「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秖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时上春秋已高,问是谁诗,或对曰李峤,因凄然泣下,不终曲而起,曰:「李峤真才子也。」又明年,幸蜀,登白卫岭,览眺久之,又歌是词,复言李峤真才子,不胜感叹。时高力士在侧,亦挥涕久之。
典故 
歌汾水
 
济汾
  
秋风辞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武帝故事》
上幸河东,欣言中流,与群臣饮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曰:「汎楼舡兮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吹,发棹歌,极欢乐兮哀情多。」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辞·秋风辞〉~2025~
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舡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例句

酆镐谁将敌,横汾未可方。 宋若宪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官

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崔元翰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鸣銮初幸代,旋盖欲横汾。 席豫 奉和圣制答张说邕从南出雀鼠谷

汉武横汾日,周王宴镐年。 张说 承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徐彦伯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群臣相庆嘉鱼乐,共哂横汾歌吹秋。 徐彦伯 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自知秋风词,长侍昭阳殿。 戴叔伦 独不见

此日欣逢临渭赏,昔年空道济汾词。 李乂 奉和三日祓禊渭滨

谬陪登岱驾,欣奉济汾篇。 李乂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中流箫鼓诚堪赏,讵假横汾发棹歌。 李亨 九日绝句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贵主称觞万年寿,还轻汉武济汾游。 李适 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

横汾宴镐欢无极,歌舞年年圣寿杯。 李适 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岁岁秋风辞,兆人歌不足。 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

哀挽渭川曲,空歌汾水阳。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之三

思逸横汾唱,欢留宴镐杯。 沈佺期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

古来徒羡横汾赏,今日宸游圣藻雄。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

欲笑周文歌宴镐,遥轻汉武乐横汾。 王维 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圣恩便赐宴乐敢书即事

圣图恢宇县,歌赋小横汾。 苏颋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兴逸横汾什,恩褒作颂才。 袁晖 奉和圣制答张说邕从南出雀鼠谷之作

《骈字类编》:汾水
唐 萧楚材 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 已降汾水作,仍深迎渭情。
唐 戴叔伦 广陵送赵主簿自蜀归绛州宁觐 将归汾水上,远省锦城来。
分类:汾水
《漢語大詞典》:汾水游
庄子·逍遥游:“ 尧 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 姑射之山 , 汾水 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后以“汾水游”形容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昔闻 汾水 游,今见尘外鑣。”
《國語辭典》:河汾  拼音:hé fén
黄河与汾水的合称。亦指两河之间的区域,即今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史记。卷三九。晋世家》:「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自彼河汾,奄齐七政。」
《漢語大詞典》:沮汾
沮水 与 汾水 的并称。亦指 沮 汾 两水之间的地区。国语·吴语:“三岁於 沮 汾 以服 吴 越 。” 韦昭 注:“ 沮 汾 ,水名。 楚 东鄙 沮 汾 之閒 乾谿 也。”
《漢語大詞典》:汾阳(汾陽)
(1). 汾水 之北地区。 春秋 时属 晋 。国语·晋语二:“中大夫 里克 与吾矣,吾命之以 汾阳 之田百万。”
(2).犹 汾 射 。《晋成帝哀册》:“韵隆 汾阳 ,道侔垂拱。”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黄屋实不殊於 汾阳 即事也。”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屈至道於 汾阳 ,劳疑神於 藐射 。”
《漢語大詞典》:汾阴(汾陰)
地名。在今 山西省 万荣县 境内。因在 汾水 之南而名。 汉武帝 时曾于此得宝鼎。 战国 时属 魏 , 汉 始建县。 唐 开元 十年改名 宝鼎县 , 宋 改 荣和县 , 元 明 清 因之。竹书纪年卷下:“ 周威烈王 十七年 魏文侯 伐 秦 至 郑 ,还筑 汾阴 、 郃阳 。”史记·秦本纪:“﹝ 惠文君 ﹞九年渡 河 ,取 汾阴 、 皮氏 。”
《漢語大詞典》:横汾
汉武故事, 汉武帝 尝巡幸 河东郡 ,在 汾水 楼船上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舡兮济 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句。后因以“横汾”为典,用以称颂皇帝或其作品。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 汉武 横 汾 日, 周王 宴 镐 年。”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燕 镐 皇恩渥,横 汾 圣藻雄。” 蒋士超 《秋日百花洲绝句》:“欲唱横 汾 追 汉武 ,已无十万水犀军。”
《漢語大詞典》:汾晋(汾晉)
指 汾水 流域。亦特指 山西省 太原 地区。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千秋 汾 晋 间,事与云水白。” 金 元好问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诗:“我从 汾 晋 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悟真》:“寓身 汾 晋 之间,栖志 蓬 瑶 之上。”
《漢語大詞典》:汾曲
汾水 源出 山西省 宁武县 管涔山 ,东南流经 太原市 至 新绛县 而西折入 黄河 。其西折处谓 汾 曲。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魏书·安同传:“宜截 汾 曲为南北浮桥,乘西岸筑围。西围既固,贼至无所施其智力矣。”《周书·武帝纪下》:“往者军下 宜阳 ,衅由彼始;兵兴 汾 曲,事非我先。”
《漢語大詞典》:汾浍(汾澮)
汾水 与 浍水 。左传·成公六年:“不如 新田 ,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 汾 澮 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也。”
分類:汾水
《漢語大詞典》:汾潞
亦作“ 汾露 ”。 汾水 与 潞水 。亦泛指二水流经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 内曰 冀州 ……其浸 汾 潞 。” 郑玄 注:“ 汾 出 汾阳 , 潞 出 归德 。”逸周书·职方:“其浸 汾 露 。” 孔晁 注:“露、潞古亦通用也。”隋书·鲍宏传:“进兵 汾 潞 ,直掩 晋阳 。”
《漢語大詞典》:汾桥(汾橋)
古桥名。在 汾水 之上。故址在今 山西省 阳曲县 东。相传为 战国 初期 晋 刺客 豫让 为其主 智伯 报仇而谋刺 晋 大夫 赵襄子 处。 唐 王昌龄 《驾幸河东》诗:“ 晋水 千庐合, 汾桥 万国从。”
《国语辞典》:洪洞县(洪洞县)  拼音:hóng tóng xiàn
县名。位于山西省临汾县北,濒汾水东岸。渗水、涧水流于南境,同蒲铁路经此,地肥民富,县内产无烟煤。
《漢語大詞典》:秋风客(秋風客)
指 汉武帝 。 武帝 曾作《秋风辞》,故称。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跡。” 宋 苏轼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 茂陵 秋风客,劝尔麾一杯。”
分類: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