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沙地
(1).海滨河岸由泥沙淤积成的滩地。元史·河渠志二:“八月以来,秋潮汹涌,水势愈大,见筑沙地塘岸,东西八十餘步,造木柜石囤以塞其要处。”清史稿·食货志一:“ 乾隆 五十九年巡抚 吉庆 言,沿海沙地滩涨靡常,约十三万三千餘亩,悉令入官,交原佃耕作纳租,永著为例。”
(2).含沙多的土地。《新华月报》1952年第8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有大量的废弃土地,如沙地、碱地、红土地等,经验证明是可以利用的。” 范长江 《中国的西北角》十七:“由 磴口 东北行,沙地渐少, 黄河 冲积平原上,丰腴可爱。”
《漢語大詞典》:黑沙地狱(黑沙地獄)
佛教语。十六游僧地狱之一。长阿含经卷十九:“宿罪所牵,不觉忽到黑沙地狱,时有热风暴起,吹热黑沙来著其身。”
《漢語大詞典》:抽沙
指松散而易塌的沙地。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八:“其地善崩,俗谓之抽沙,每欲包展入壁,而土陷不可城。”
分類:松散沙地
《漢語大詞典》:平沙
(1).指广阔的沙原。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 张仲素 《塞下曲》:“朔雪飘飘开 雁门 ,平沙歷乱转蓬根。”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
(2).含沙量一般的沙地。对“轻沙”、“重沙”而言。清史稿·食货志一:“ 河南 沙荒地三万三千餘顷。可垦者分三等:曰轻沙,曰平沙,曰重沙。”
分類:广阔沙地
《國語辭典》:沙场(沙場)  拼音:shā cháng
1.平坦广阔的沙地。晋。成公绥 洛禊赋:「临清流,坐沙场,列罍樽,飞羽觞。」
2.战场。唐。王翰〈凉州词〉二首之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高适〈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漢語大詞典》:沙汀
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 南朝 梁 江淹 《灵丘竹赋》:“鬱春华於石岸,赩夏彩於沙汀。” 宋 陆游 《小舟》诗:“云气分山迭,沙汀蹙浪痕。” 清 沈树本 《浴象行》:“鼓声初歇人语寂,并立沙汀卸羈绊。” 张资平 《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一:“八分满的月轮,跑出松林上面来了。她照在沿海岸线一带沙汀上,和雪一样的白。”
《國語辭典》:莎草  拼音:suō cǎo
植物名。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茎高十至六十公分。叶细长,深绿色,夏日由茎顶分歧生开黄褐色花穗。地下块根称为「香附子」,可入药,有健胃、理气、调经等功能。也称为「雷公头」、「土香」。参见「土香」条。
《漢語大詞典》:登相
进位宰相。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 潞公 自 庆历 八年登相,至七十九岁以太师致仕。”
草名。即东廧,又名沙蓬。生于北方沙地,籽可食。宋史·外国传六·高昌国:“﹝ 六窠沙 ﹞沙深三尺……不育五穀,沙中生草名登相,收之以食。”
《国语辞典》:海滩(海滩)  拼音:hǎi tān
泛称海边的沙地。如:「我们在海滩上堆城堡。」
《漢語大詞典》:漫沙
广阔的沙地。 晋 潘岳 《西征赋》:“爆鳞骼於漫沙,陨明月以双坠。”
分類:广阔沙地
《漢語大詞典》:沙莽
谓广阔的沙地,大漠。 宋 曾巩 《游麻姑山》诗:“冈陵稍转露楼阁,沙莽忽尽横园林。” 宋 曾巩 《送江任序》:“其山行水涉沙莽之驰,往往则风霜冰雪瘴雾之毒之所侵加,蛟龙虺蜴虎豹之羣之所抵触,衝波急洑隤崖落石之所覆压。”
《漢語大詞典》:沙原
(1).指广阔平坦的沙漠。 李季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诗二六:“压倒风雪掠沙原,这喊声在沙漠上空盘旋。”
(2).指大片沙地。 郭沫若 《创造十年》一:“社前的甬道通向海滨的地方,展开了一片银白的沙原。”
《漢語大詞典》:沙墟
荒废的沙地。 宋 曾巩 《司徒员外郎蔡公墓志铭》:“沙墟莽崖肆经营,马羊茁肥狱讼平。”
分類:荒废沙地
《漢語大詞典》:沙壤
(1).沙漠。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妾愿使 邕 得充一卒,効力王事,膏涂朔边,骨粪沙壤,成 邕 夙心。”
(2).沙地,含沙多的土壤。 宋 苏舜钦 《并州新修永济桥记》:“ 太原 地括众川而 汾 为大,控城扼关,与官亭民居相逼切,每涨怒则汩漱沙壤,批啮廉岸。” 李广田 《地之子》诗:“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我的襁褓;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保母的怀抱。”
《漢語大詞典》:沙葱
茖葱的一种。生于沙地的一种野葱。 唐 曹唐 《病马》诗之二:“陇上沙葱叶正齐,腾黄犹自跼羸蹄。” 明 金幼孜 《北征前录》卷三二:“二十三日,驻蹕 金刚阜 ,地生沙葱,皮赤,气辛臭。”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茖葱:“茖葱,野葱也,山原平地皆有之。生沙地者名沙葱,生水泽者名水葱,野人皆食之。开白花,结子如小葱头。”
分類: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