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70,分9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沙田
含沙
沙弥
沙寒
云沙
汀沙
江沙
鸥沙
沙觜
沙暖
沙溪
沙外
爬沙
聚沙
披沙
《國語辭典》:沙田  拼音:shā tián
江海边因沙土冲积而成的新生地。
《漢語大詞典》:含沙
即蜮。古代传说中一种害人的怪物。因其能在水中含沙射影,使人致病,故又称为含沙。 宋 苏轼 《江涨用过韵》诗:“长驱连山烧,一扫含沙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绛妃:“济恶以才,妬同醉骨;射人於暗,奸类含沙。”参见“ 含沙射影 ”。
《國語辭典》:含沙射影  拼音:hán shā shè yǐng
传说水中有一种叫蜮的怪物,能含沙喷射人影,使人得病。见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二。比喻暗中害人。《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含沙射影,言鬼蜮之害人。」明。屠隆《䌽毫记》第三四出:「何物含沙射影,一出神京,辗转飘零萍梗。」也作「含沙射人」。
《國語辭典》:沙弥(沙彌)  拼音:shā mí
胡语音译。佛教称出家受十戒,尚未受比丘戒的男子。〈沙弥十戒法并威仪〉:「汝今已受沙弥十戒竟,当尽形寿顶戴奉持,终身不得犯。」
《骈字类编》:沙寒
唐 郑巢 送僧归富春 石净闻泉落,沙寒见鹤翻。
《漢語大詞典》:云沙(雲沙)
亦作“ 云砂 ”。
(1).白云和黄沙。亦借指边塞风光或边塞地区。魏书·张伦传:“荡定云沙,扫清逋孽。”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八:“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 孙钦善 校注:“谓天云岸沙竞相延伸,不分前后,会合于天边。” 唐 李白 《塞下曲》之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2).犹云泥。指相距遥远。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屨,目断更云沙。” 仇兆鳌 注:“舟泛日斜,来途已远,故杖屨登岸,犹如昨日,而目断 湘 祠,渺隔云沙矣。”
(3).指苍茫空阔、云沙遥接处。 宋 黄庭坚 《题花光画》诗:“ 湖 北山无地, 湖 南水彻天。云沙真富贵,翰墨小神仙。” 明 汪道昆 《洛水悲》:“歇马登高驰望,极目云沙烟莽。山歷歷,水汤汤。”
(4).云母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葯:“又云母有五种……但有青黄二色者名云沙,宜以季夏服之。”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云母﹝集解﹞引 陶弘景 曰:“如冰露乍黄乍白者名云砂。”
《漢語大詞典》:汀沙
(1).汀上之沙。 唐 白居易 《花楼望雪命宴赋诗》:“冰铺湖水银为面,风卷汀沙玉作堆。”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只见远树寒鸦,岸草汀沙,满目黄花,几缕残霞。”
(2).沙洲。 唐 刘长卿 《与鲍侍郎泛舟耶溪》诗:“兰橈縵转傍汀沙,应接云峰到 若耶 。” 明 高瑞南 《玉包肚·四声怨》曲:“西风雁字,落汀沙烟浑柳丝。”
分類:沙洲
《漢語大詞典》:江沙
(1).江边沙滩;江中沙洲。 南朝 梁元帝 《鸳鸯赋》:“朝浮兮浪华,夜集兮江沙。” 唐 杨炯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诗:“白云断巖岫,緑草覆江沙。” 明 高启 《寄云间朱国史同宿左掖约至江上见访》诗之二:“曾期访旧到江沙,惆悵参差过落花。” 清 张善重 《自囦溪历延平抵建宁杂咏》:“风吹 博望 槎,白浪滚江沙。”
(2).江中泥沙。宋史·河渠志七:“ 萧山县 西兴镇 通江两牐,近为江沙壅塞,舟楫不通。”
《漢語大詞典》:鸥沙(鷗沙)
鸥鸟栖息的沙洲。亦指隐者居处。 宋 方岳 《简李桐庐》诗:“鸥沙草长连江暗,蟹舍潮回带雨腥。” 元 马祖常 《石田山居》诗之六:“春天云嫵媚,相对坐鸥沙。”
《漢語大詞典》:沙觜
见“ 沙嘴 ”。
《國語辭典》:沙嘴  拼音:shā zuǐ
一种海岸堆积地形,形状狭长,一端向水域延伸,一端与陆地相连。多出现在曲折的海岸或河口,且有沙或砾石供给之处。
《骈字类编》:沙暖
唐 杜甫 绝句二首 其一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 李贺 追和柳恽 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唐 白居易 新乐府 昆明春 思王泽之广被也 洲香杜若抽心短,沙暖鸳鸯铺翅眠。
《骈字类编》:沙溪
唐 苏颋 夜发三泉即事 沙溪忽沸渭,石道乍明灭。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八十三 石洞沙溪二十年,向明杭日夜朝天。
宋 苏轼 和蒋夔寄茶 沙溪北苑强分别,水脚一线争谁先。
《漢語大詞典》:沙外
犹言大漠以北。指北方边远地区。 南朝 宋 谢庄 《为八座江夏王请封禅表》:“拨乱寧民,应天受命,鸿徽洽于海表,威稜震乎沙外。”
《國語辭典》:爬沙  拼音:pá shā
爬行。宋。杨万里 和萧判官东夫韵寄之诗:「尚策爬沙追历块,未甘直作水中凫。」元。张宪听雪斋诗:「扑纸春虫乱,爬沙夜蟹行。」也作「扒沙」、「杷沙」。
《漢語大詞典》:聚沙
亦作“ 聚砂 ”。 《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原比喻积小善为大行。后亦指年幼慕道,学佛论道。 唐 于志宁 《〈大唐西域记〉序》:“奇开之岁,霞轩月举;聚沙之年,兰薰桂馥。” 唐 李俨 《〈法苑珠林〉序》:“幼嶷聚砂,落饰綵衣之岁;慈殷接蚁,资成具受之坛。” 五代 齐己 《寄怀江西僧达禅翁》诗:“长忆旧山日,与君共聚沙。”
《漢語大詞典》:披沙
淘去泥沙。 唐 李峤 《金》诗:“向日披沙浄,含风振鐸鸣。”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四八:“披沙应有地,浅处定无金。” 宋 苏辙 《戏呈试官》诗:“剪烛看书良寂寞,披沙见玉忽喧哗。”
分類: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