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词典
法意
参处法意
分类词汇
密迹金刚
屈折语
孤立语
词形
佛类词典
有法意许
其它辞典
释法意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江左人。营精舍。至五十三所。晋义熙中。祭酒朱应子。先谪居钟山。分山以施意。建寺号延贤。杯渡道人曰。此当有变。然终亦佳地。正上对天宫。易营福耳。俄为野火焚之。齐谐张寅。以杯渡之语。欲复建之。恨山中无水。意竭诚礼忏。愿乞西天池水。已三日弥加勤敬。闻空中有声堕地。意疑必宝现也。视之无有。即其处掘之。有泉泫然而出。今号八功德水。意后不知所终。
高僧传·卷第十三 兴福
释法意。江左人。好营福业起五十三寺。晋义熙中钟山祭酒朱应子。先是孙恩建义之党窜居此山。分其外地少许。与意为寺号曰延贤寺。后杯度去来此寺云。此处寻有诸变。后时当好地对天堂易为福业。俄为野火所烧。后齐谐及张寅等。藉杯度之旨。语在度传。乃与意共行山地更欲修立。而无水不可住。意惟杯度之言。乃竭诚礼忏。乞西方池水。经于三日恳恻弥至。忽闻空中有声扑然著地。意恐是金帛。试令人掘。入二尺许泫然清流遂成涧不绝。于是立寺。意后不知所终。
《國語辭典》:法意  拼音:fǎ yì
1.法律的精义,或立法的精神。
2.书名,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著作,于西元1748年出版,由严复翻译为《法意》(西元1909),现译为《论法的精神》(De l'esprit des lois)。该书认为法律会因社会习俗、文明与自然因素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书中亦将政治体系分成专制、君主与共和三种,其支撑的原则分别为:对统治者之恐惧、热爱荣誉与崇尚德性。此书后世的评价不一,有学者视之为法国与美国分权制衡政治的思想泉源,亦有学者认为该书仍主张精英统治。
《分类字锦》:参处法意(参处法意)
唐书戴胄传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直其人哉即日命胄参处法意至析秋毫随类指摘言若泉涌帝益重之
分类:卿监
《国语辞典》:密迹金刚(密迹金刚)  拼音:mì jī jīn gāng
保护佛法的天人。根据佛教的传说,密迹金刚原为法意太子,后来发愿要经常亲近佛,随侍佛的左右,普闻诸佛秘要密迹之事。后来真的成为五百名随从的首领。密迹金刚原只有一个,但在寺院三门殿内的两侧,各塑一尊,头戴宝冠,袒露上半身,手持金刚杵,作忿怒相。在中国古小说中则说金刚力士是郑伦、陈奇死后封神而成。也称为「金刚力士」。
《国语辞典》:屈折语(屈折语)  拼音:qū zhé yǔ
一种语言类型。屈折语的特点在用词根内音位交替和词尾变化──即所谓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来表达语法意义。如英语man与men以a和e表示该名词的单数、复数,是内部屈折语的例子,或如laughing与laughed的-ing和-ed表示进行式和过去式的差别,便是外部屈折的例子。一般以印欧语系的语言为屈折语的代表。
《國語辭典》:孤立语(孤立語)  拼音:gū lì yǔ
一种语言类型。特点是缺少型态变化,其词与词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本身以外的成分,如虚词和词序等来表示。如汉语。也称为「分析语」、「独立语」。
《漢語大詞典》:词形
指词的形态,印欧语系语言等词的形态随词表示的语法意义的不同而变化,汉语词的形态变化不丰富。例如:分词或动词的词形。
有法意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宗之前名辞所用之语为立敌共许,然以狡黠之手段,秘有别种之意见者。四相违中,有法自相相违因与有法差别相违,敌者看破有法意许,即以立者自身之因喻破立者,立者之过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