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渊远流长(渊远流长)  拼音:yuān yuǎn liú cháng
比喻源头深远而流传久广。如:「中国文化渊远流长。」
《国语辞典》:中药偏方(中药偏方)  拼音:zhōng yào piān fāng
流传于民间,不见于医药著作记载的中药药方。
《国语辞典》:贻羞万年(贻羞万年)  拼音:yí xiū wàn nián
耻辱永远流传下去。如:「秦桧、蔡京的恶行,足以贻羞万年。」
《国语辞典》:扬名后世(扬名后世)  拼音:yáng míng hòu shì
名声流传于后代。《文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
《国语辞典》:扬名立万(扬名立万)  拼音:yáng míng lì wàn
名声流传于万世。
《国语辞典》:永传不朽(永传不朽)  拼音:yǒng chuán bù xiǔ
永远流传而不磨灭。南朝梁。简文帝〈吴兴楚王神庙碑〉:「太守元景仲稽诸古典,于兹往烈,永传不朽。」也作「永垂不朽」、「永存不朽」。
《国语辞典》:永存不朽  拼音:yǒng cún bù xiǔ
永远流传而不磨灭。《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书》:「遗风馀爱,永存不朽。」也作「永垂不朽」、「永传不朽」。
《国语辞典》:英烈千秋  拼音:yīng liè qiān qiū
英勇壮烈的绩业流传万世。如:「台湾抗日志士为保卫乡土而牺牲,英烈千秋,永传后世。」
《国语辞典》:车鼓弄(车鼓弄)  拼音:chē gǔ nòng
台湾一种载歌载舞的小戏。系由大陆地区花鼓流传至闽南,再传至台湾,结合当地的音乐和表演形式,演变成的歌舞小戏。「车」在闽南语里有「翻」或「舞」的意思,「弄」有舞蹈的意思。车鼓的表演不限场地大小,演员以小丑和小旦为主,有时另加副旦,但通常以「二小」为一组,做为基本的表演形式,可数组或轮番演出。角色造型亦无严格限制。戏目取材于民谣故事,音乐主要是闽南流行的一些民歌小调,如〈桃花过渡〉、〈五更鼓〉、〈牵红姨〉等。也作「车鼓阵」。
《国语辞典》:黄腔(黄腔)  拼音:huáng qiāng
1.传统戏曲的腔调。原指流传于江西宜黄的地方戏曲腔调,清代后,乱弹、京剧中所谓之二黄,即指宜黄腔而言。因南人「二」、「宜」字音相近,讹宜为二,而称二黄,简称黄腔。
2.戏曲上指演员唱戏时腔调不标准。也作「荒腔」。
3.庸俗腐化或含有色情意味的言语。如:「那个人时常喜欢开黄腔,惹人生厌。」
《国语辞典》:垂馨千祀  拼音:chuí xīn qiān sì
德泽流传后代久远。《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化盛隆周,垂馨千祀。」
《國語辭典》:风流千古(風流千古)  拼音:fēng liú qiān gǔ
风雅之事流传久远。宋。李流谦 青玉案。相知元早来何暮词:「风流千古,一时人物,好记尊前语。」《醒世恒言。卷四○。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帝子之阁,风流千古,有子之文,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
《國語辭典》:积厚流光(積厚流光)  拼音:jī hòu liú guāng
积德深厚,影响深远。语本《大戴礼记。礼三本》:「所以别积厚者流泽光,积薄者流泽卑也。」也作「积厚流广」。
《漢語大詞典》:国际象棋(國際象棋)
国际棋类游戏。相传起源于古 印度 ,在流传中,几经变革,形成现制。棋盘为正方形,黑白相间,纵横八格,共六十四方格。黑白棋子各十六个,分成六种:一王、一后、两象、两车、两马、八兵。两人对弈,各子走法不同,以先“将死”对方为胜。子路运行全盘,战术相当复杂。有国际性的联合组织和比赛活动。
《國語辭典》:刮痧  拼音:guā shā
一种流行于民间对患痧症者的治疗方式。其法系用铜币等物蘸水或油,刮擦患者的胸背和颈部等处,使皮肤紫晕,局部充血,以减轻内部的炎症及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