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棒鼓
即花鼓,用三棒上下敲击,故名。通俗编·俳优引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 吴 越 间妇女用三棒上下击鼓,谓之三棒鼓。 江 北 凤阳 男子尤善,即 唐 三杖鼓也。 咸通 中, 王文举 好弄三杖鼓,打撩万不失一,杖音与歌声句拍附和为节,又能夹一刀弄之。” 关启普 《扑不灭的火》:“一天,我们村上出现了几个唱大鼓的。他们敲着三棒鼓,开头唱的是《水浒》《三国》里的故事;等人多了,他们就唱起新编的《翻身谣》来。”
《国语辞典》:车鼓阵(车鼓阵)  拼音:chē gǔ zhèn
一种由大陆花鼓结合台湾当地的音乐和表演形式,演变成的歌舞小戏。车鼓的车在闽南语里有翻、舞的意思。表演不限场地大小,角色造型亦无严格限制。演员以小丑和小旦为基本表演组合,有时另加副旦,或数组轮番演出。戏目取材于民间故事,音乐主要是闽南流行的一些民歌小调,如〈桃花过渡〉、〈五更鼓〉、〈牵红姨〉等。如:「这次的国庆晚会安排了车鼓阵等民俗技艺表演。」也作「车鼓弄」。
《国语辞典》:车鼓弄(车鼓弄)  拼音:chē gǔ nòng
台湾一种载歌载舞的小戏。系由大陆地区花鼓流传至闽南,再传至台湾,结合当地的音乐和表演形式,演变成的歌舞小戏。「车」在闽南语里有「翻」或「舞」的意思,「弄」有舞蹈的意思。车鼓的表演不限场地大小,演员以小丑和小旦为主,有时另加副旦,但通常以「二小」为一组,做为基本的表演形式,可数组或轮番演出。角色造型亦无严格限制。戏目取材于民谣故事,音乐主要是闽南流行的一些民歌小调,如〈桃花过渡〉、〈五更鼓〉、〈牵红姨〉等。也作「车鼓阵」。
《国语辞典》:大鼓阵(大鼓阵)  拼音:dà gǔ zhèn
台湾常见的民俗活动。系由大陆花鼓表演演变而来。包括车鼓、跳舞两部分。演出时,人数由五、六人至十馀人不等,以打击乐器的节奏配合舞步,注重舞步的变化与身段特技的表演。节目内容可随时间长短而调整,大致有龙凤旗对演、双龙旗对合演、双龙骑表演舞、女子特技表演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