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日薄
(1).类似日蚀的一种现象。古谓日光为阴气所掩蔽。宋书·五行志五:“ 晋孝怀帝 永嘉 元年十一月乙亥黄黑气掩日,所炤皆黄。案河图占曰:‘日薄也。’其説曰:‘凡日蚀皆於晦朔,有不於晦朔者,为日薄。虽非日月同宿,时阴气盛,掩薄日光也。占类蚀。’”
(2).日色暗淡。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诗:“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簷。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鎌。” 钱仲联 集释引 朱熹 考异:“‘薄’,或作‘落’。今详语势,但如 白乐天 所谓‘旌旗无光日色薄’耳。” 宋 欧阳修 《黄杨树子赋》:“日薄云昏,烟霏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 明 邵璨 《香囊记·设祭》:“你看那战场风景,真个好悽惨,只见日薄风悲,草枯蓬断。”
(3).傍晚,天色将黑之时。新唐书·王琚传:“帝於 琚 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閤中,视日薄乃得出。”
(4).日益浇薄。宋史·选举志二:“ 宝祐 二年,监察御史 陈大方 言:‘士风日薄,文场多弊。’”
《漢語大詞典》:衰薄
衰败;衰败浇薄。常指世风道德。诗·王风·中谷有蓷序:“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饉,室家相弃尔。”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乃衰薄之弊俗,膏肓之废疾,安共为之,可悲者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然故同籍之谊,寖以衰薄矣。”
《國語辭典》:薄恶(薄惡)  拼音:bó è
1.土地贫瘠。《周礼。夏官。大司马》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下地食者参之一,田薄恶者所休多。」
2.浇薄。《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习俗薄恶,民人抵冒。」《六十种曲本。明。汪錂。春芜记。第一三出》:「只是命运低微,人情薄恶,觅利如大海捞针,揽祸似乾柴引火。」
《漢語大詞典》:不偷
(1).不苟且;不懈怠。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俗教安,则民不偷。” 贾公彦 疏:“偷,苟且也。”荀子·王制:“使百吏免尽,而众庶不偷。”
(2).不浇薄;不轻佻。论语·泰伯:“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邢昺 疏:“偷,薄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敬慎威仪,示民不偷。” 薛综 注:“毛诗曰:‘敬慎威仪,视民不佻。’ 毛萇 曰:‘佻,偷也。’”
《漢語大詞典》:险薄(險薄)
(1).轻薄无行。北齐书·任延敬传:“ 房子远 、 郑仲礼 等并险薄无赖。”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 张易之 、 昌宗 ,方贵宠用事,潜相者言其当王,险薄者多附会之。”《宋史·王畴传》:“浮华险薄之徒,往来諫官、御史家,掎摭人罪,寖以成俗,请出詔戒励。” 清 沈葆桢 《察看福州海口船坞大概情形疏》:“且浮浇险薄之子,必无持久之功。”
(2).谓时世衰乱,命运不佳。 晋 陆云 《九愍·感逝》:“哀时命之险薄,怀斯类以结忧。”
(3).谓民风浇薄,地方偏狭。《梁书·袁昂传》:“ 三吴 险薄, 五湖 交通,屡起 田儋 之变,每惧 殷通 之祸。”
《國語辭典》:醇醨  拼音:chún lí
1.浓烈的厚酒与温和的薄酒。宋。王禹偁〈北楼感事〉诗:「樽中有官酝,倾酌任醇醨。」
2.比喻民情风俗的纯厚与浇薄。宋。邢炳〈尔雅疏序〉:「醇醨既异,步骤不同。」
《漢語大詞典》:淳漓
厚与薄。多指风俗的淳厚与浇薄。 宋 陆游 《独酌》诗:“已於醉醒知狂圣,又向淳漓见古今。” 明 方孝孺 《常山教谕王府君行状》:“府君每留使者坐,与之言事,数千载治乱,人善恶成败,政当否,俗淳漓,随问随答,使者未尝不称善。” 清 方文 《惠泉歌》:“山水性情何瑰奇,咫尺之间分淳漓。” 黄节 《题寒琼水榭谈诗图》诗:“淳漓自 汉 庸能返,哀乐为文已不深。”
《漢語大詞典》:媮薄
浇薄,浮薄。汉书·刑法志:“媮薄之政,自是滋矣。” 唐 陈子昂 《为义兴公陈请终丧第二表》:“臣闻时方媮薄,劝人以孝;时方趋竞,劝人有礼。” 宋 司马光 《论以公使酒食遗人刑名状》:“臣恐忠厚之俗益衰,媮薄之风遂长,百司庶尹无所措其手足。” 章炳麟 《五朝学》:“济 江 而东,民有甘节,清劭中伦,无曩时中原媮薄之德。”
分類:浇薄浮薄
《漢語大詞典》:寖薄
(1).渐渐淡薄。汉书·王吉传:“诈伪萌生,刑罚亡极,质朴日销,恩爱寖薄。” 明 李贽 《刘伯温》:“公中忌者之毒,以太直故;晚而上之顾寖薄,以太刚故。”
(2).日渐浇薄。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自谓门生,遂成胶固。所以时风寖薄,臣节何施?树党背公,靡不由此。”
(3).逐渐鄙薄。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臺官 吴执中 等,屡上章言 蔡京 罪恶,上亦寖薄 京 之所为,遂降授太子少保致仕。”
《漢語大詞典》:俗漓
风俗浇薄。 明 宋濂 《贞节堂记》:“奈何世降俗漓,号为士大夫……或遇君父有难,作狐鼠窜去,往往而是。”
分類:风俗浇薄
《漢語大詞典》:怀砖(懷甎)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太傅 李延寔 者, 庄帝 舅也。 永安 年中除 青州 刺史。临去奉辞,帝谓 寔 曰:‘怀甎之俗,世号难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 齐 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论高谈,专在荣利。太守初欲入境,皆怀甎叩首,以美其意;及其代下还家,以甎击之。言其向背速於反掌。”甎,一本作“ 塼 ”。后因以“怀甎”为风俗浇薄之民迎候地方官之典。 宋 王安石 《公闢枉道见过获闻新诗因叙叹仰》诗:“怀甎 大峴 如迎日,供帐 閶门 忆去时。”
《漢語大詞典》:浇伪(澆僞)
浇薄,虚伪。 晋 李阐 《颜府君碑》:“以为人神相与,何远之有?但患人心浇伪,自絶於神耳。”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弟子中颇有浇伪之徒,致起流言,大被谤黷。”
《漢語大詞典》:淳浇(淳澆)
(1).指风俗的淳厚与浇薄。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风有厚薄,俗有淳浇。” 陈去病 《去鲁》诗:“ 鲁 风杂淳浇,别去尚可揣。”
(2).谓淳朴的风俗变得浇薄。 清 方苞 《读〈仪礼〉》:“后世淳浇朴散,纵性情而安恣睢,其於人道之大防,且阴决显溃而不能自禁矣。”
《漢語大詞典》:偷俗
浇薄的人情风俗。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近逢 公素 我同好,厌愤偷俗常鬱陶。”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
《漢語大詞典》:伪薄(僞薄)
(1).诈伪浇薄。汉书·匡衡传:“今之伪薄忮害,不让极矣。” 三国 魏 阮籍 《通易论》:“君子是以行重於恭,丧重於哀,篤伪薄也。”南史·谢方明传:“且当今人情伪薄,不可以古义相许。” 清 龚自珍 《与人笺三》:“从吾子之行,必且曰:恭敬为伪薄,胡不与人坦夷而酣嬉?”
(2).浮华轻巧。《汉书·贡禹传》:“去甲乙之帐,退伪薄之物,修节俭之化,驱天下之民皆归於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