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浑沌(渾沌)  拼音:hùn dùn
1.传说中天地未形成时,元气不分、模糊不清的状态。汉。王充《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也作「混沌」。
2.模糊不分明。《抱朴子。外篇。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釐之根,无连抱之枝。」也作「浑敦」。
3.相传为尧舜时四凶中的驩兜。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后用以比喻冥顽糊涂不开通。也作「浑敦」。
4.庄子寓言中的中央之帝,天然无耳目鼻口。见《庄子。应帝王》。后用以比喻自然淳朴。汉。扬雄《太玄经。卷六。驯》:「浑沌无端,莫见其根。」
5.神话传说中的恶兽。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昆崙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浑沌。」
《国语辞典》:凿浑沌(凿浑沌)  拼音:zuò hún dùn
浑沌本无五官,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为报浑沌殷厚相待之德,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见《庄子。应帝王》。后比喻造物陶冶。「浑」文献异文作「混」。金。元好问〈陀罗峰〉诗二首之一:「凿开混沌露元气,散布兜罗弥梵天。」
《漢語大詞典》:浑沌氏(渾沌氏)
亦作“ 浑敦氏 ”。 传说中的上古帝名。庄子·天地:“彼假脩 浑沌氏 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宋 罗泌 路史·初三皇纪:“乃谓天地之初,有 浑敦氏 者,出为之治。继之以 天皇氏 、 地皇氏 、 人皇氏 。” 宋 罗泌 《中三皇纪·浑沌氏》:“ 浑沌氏 ,是为 浑敦 ,后有 浑氏 、 沌氏 、 屯氏 ,若至於所谓 盘古氏 异矣……虽然, 浑沌氏 之治,於今果何如邪? 老儋子 曰:古者被髮而无卷领,以王天下,其德生而不杀,予而不夺。天下之人,非其服而同怀其德。当是之时,阴阳和平,万物无息,蜚鸟之巢,可俯而探也,走兽可繫而从也。盖执中涵和,除日无岁,无内而无外者,此 浑沌氏 之治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鹘突:“ 浑沌氏 ,古之贤人也。”
分類:古帝帝名
《漢語大詞典》:浑浑沌沌(渾渾沌沌)
(1).旧指天地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吕氏春秋·大乐:“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则成章,浑浑沌沌。”
(2).混杂、不分明貌。孙子·势:“纷纷紜紜,鬪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这绝对的东西,就是所谓‘道’,所谓‘一’。一切都笼罩在里面,分什么彼此,分什么是非?浑浑沌沌,各任自然。” 宋家玲 等《神秒的古道》:“那风,挟持着砾石、沙土,把地面搅得浑浑沌沌,似 黄河 决口,翻着巨浪。”
(3).糊涂无知貌。庄子·在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 郭象 注:“浑沌无知而任其自復,乃能终身不离其本。” 田汉 《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第三场:“在 湖南 念书的时候,我还是浑浑沌沌的,不太晓得事情。”
(4).形容迷糊,不清醒。 欧阳山 《苦斗》五八:“她才浑浑沌沌地睡过去了。” 柯岩 《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还有人什么也没带去,什么也没留下,走着浑浑沌沌的路,度过了空虚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