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8,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李花山(字 令则 淮阳公主 )
李光弼( 临淮郡王、蓟郡公 武穆 )
徐淮(别称 徐涵 字 黄河 )
韩秀弼( 淮阳县男 )
武元衡(字 伯苍 临淮郡公 忠悯 )
李淮( 李钜 别称 李淮 )
袁滋(字 德深 淮阳郡公 )
刘禹锡(字 梦得 世称 刘宾客、前度刘郎 行第 二十八 )
郑淮(名 镒 )
赵德諲( 淮安郡王 )
钱俶(字 文德 世称 后王钱俶 别称 吴越后主 吴越忠懿王、忠懿 名 弘俶 淮海国王、邓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秦国王 )
李昌龄(字 天锡、天钖 )
王嗣宗(字 希阮 号 中陵子 景庄 )
雷有终(字 道成 )
其它辞典(续上)
李道玄( 淮阳王 壮 )李花山(字 令则 淮阳公主 )
李光弼( 临淮郡王、蓟郡公 武穆 )
徐淮(别称 徐涵 字 黄河 )
韩秀弼( 淮阳县男 )
武元衡(字 伯苍 临淮郡公 忠悯 )
李淮( 李钜 别称 李淮 )
袁滋(字 德深 淮阳郡公 )
刘禹锡(字 梦得 世称 刘宾客、前度刘郎 行第 二十八 )
郑淮(名 镒 )
赵德諲( 淮安郡王 )
钱俶(字 文德 世称 后王钱俶 别称 吴越后主 吴越忠懿王、忠懿 名 弘俶 淮海国王、邓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秦国王 )
李昌龄(字 天锡、天钖 )
王嗣宗(字 希阮 号 中陵子 景庄 )
雷有终(字 道成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4—622 【介绍】: 唐宗室。高祖从父兄子。勇敢善战。武德元年封淮阳王,时年十五。后为洺州刺史。在下博与刘黑闼军战,阵亡,全军尽没。谥壮。
人物简介
简介
字令则。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女,母王德妃,惠宣太子李业、凉国公主李㝹的同母姐妹。武周长安年间,封淮阳公主,十七岁嫁琅邪王氏王承庆,王承庆官至太子少詹事、临沂公。长安四年(704年)十月十六日,淮阳公主在女儿王怜儿出生时,因难产去世于东都洛阳永丰坊的家中,享年十九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8—764 【介绍】: 唐营州柳城人。其父为契丹酋长。幼持节行,善骑射,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肃宗即位,授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节度使。平安史之乱,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用兵谋定而战,能以少击众,治师训整,天下服其威名。代宗朝封临淮郡王,卒赠太保,谥武穆。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光弼。营州柳城人。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寻加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范阳大都督府长史范阳节度使。肃宗立。更授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载迁司空。拜郑国公。乾元元年兼侍中。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上元元年拜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河中尹晋绛等州节度使。进太尉。宝应二年进封临淮郡王。赐铁券。藏名太庙。图形淩烟阁。长庆二年薨。年五十七。赠太保。谥曰武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扬州广陵人。韩择木子。工书法,与兄韩秀荣、韩秀实均以八分擅名。代宗大历五年,官卫尉少卿,封淮阳县男。德宗贞元五年,为王府长史。终官国子司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815 【介绍】: 唐河南缑氏人,祖籍并州文水。字伯苍。武平一孙。曾祖武载德,为武则天族弟。德宗建中四年进士。历官比部员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封临淮郡公,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八年,还朝秉政,力主削藩。十年,裴度用兵淮西讨吴元济,王承宗请赦元济,元衡叱之。未几,被李师道所遣刺客刺死。有《临淮诗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5 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德宗建中四年(783)登进士第。历监察御史、华原县令、比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宪宗元和二年(807)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封临淮郡公。旋出为西川节度使。八年复入相。因力主削藩,遭藩镇忌恨,十年六月早朝,为淄青藩帅李师道遣刺客杀害。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其诗藻思绮丽,琢句精妙。张为《诗人主客图》奉为“瑰奇美丽主”。魏泰以为“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临汉隐居诗话》)。《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唐诗汇评
武元衡(758-815),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洛阳东南)人。建中四年(783),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贞元中,历监察御史、华原令、比部员外郎。贞元末,迁御史中丞。永贞中,贬右庶子,复为御史中丞。元和二年正月,自户部侍郎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十月,授剑南西川节度使。八年,复征为相。十年六月,因力主对藩镇用兵,被藩镇遣刺客杀害。元衡工五言诗,当世流传,往往被于管弦。有《武元衡集》十卷,己佚。《全唐诗》存诗二卷。黄鹤楼志·人物篇
武元衡(758~815) 唐代官员、诗人。字伯苍,唐代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人,武则天玄侄孙。建中四年(783)进士,历官御史中丞、户部侍郎、门下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八年复为宰相。后遇刺身亡,赠司徒,谥忠悯。《全唐诗》录其诗197首,有《临淮集》《武元衡集》。所作七律《送田三端公还鄂州》,“鄂州杂诗碑”录存。全唐诗补逸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宪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为盗所害,年五十八。补诗一首。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举进士。德宗朝迁御史中丞。元和二年由户部侍郎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吏部尚书。充剑南节度使。封临淮郡公。八年复知政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元衡叱其悖慢。承宗怒。使盗害之。赠司徒。谥忠悯。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李淮。生平无考。《全唐诗逸》收其《听弹沉湘怨》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蔡州朗山人,字德深。袁宪后裔。初客荆、郢间,起学庐讲授。德宗建中中以赵赞荐,授试校书郎,迁工部员外郎,累转尚书右丞。出为华州刺史。宪宗时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刘辟反,滋平反不力,贬吉州刺史。寻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吴元济反,滋以平反无功,贬抚州刺史,稍迁湖南观察使。累封淮阳郡公。工书,雅有古法。有《云南记》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2 【介绍】: 唐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字梦得。德宗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史,以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裴度荐为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友善,并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唱和,并称“刘白”。工诗,曾仿民歌体作《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又著有《天论》等。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2 字梦得,排行二十八。匈奴族后裔,北魏孝文帝时改汉姓,占籍洛阳(今属河南)。唐安史之乱时,全家避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自称“余少为江南客”(《金陵五题》引)。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开始进入仕途。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弊政,刘禹锡时任屯田员外郎,为革新之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叔文、伾)刘柳(宗元)”。顺宗被迫让位与宪宗,革新失败,刘禹锡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815)召回,又出为连州刺史,历夔、和二州。文宗初,为主客、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不久,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836),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武宗初,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平见其临终前所撰《子刘子自传》,新、旧《唐书》本传,及今人卞孝萱所著《刘禹锡年谱》、《刘禹锡丛考》、《刘禹锡评传》。刘禹锡以诗文称,哲理亦佳。“早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晚与居易为诗友,号‘刘白’”(《郡斋读书志》卷四上)。存诗约800余首,名篇甚多。评者谓其“无体不备,蔚为大家”(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乐府小章,优于大篇”(宋黄庭坚《跋刘梦得〈三阁辞〉》)。“七言尤工”(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绝句尤工”(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一)。又谓其“始以议论入诗,下开杜紫微一派”。“《竹枝》始于刘梦得,……后人仿为之者,总无能掩出其上也”(《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刘禹锡“为诗用僻事,须有来处”(《刘宾客嘉话录》)之主张,为宋代江西诗派所信服(参阅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八),所撰之若干作品,已开江西诗派风气(参阅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一〇、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四八)。其诗文合集,以《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较通行,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本《刘禹锡集》较完备。注本有近人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證》。《全唐诗》编为1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6首,断句5句。唐诗汇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登进士第,又登吏部取士科,授大子校书。为淮南节度使杜佑幕从事,调渭南主薄。入为监察御史。永贞元年,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宪宗主,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元和十年奉诏还京,因作诗语涉讥刺,复贬授播州刺史,改连州。长庆、宝历中,历夔、和二州刺史。大和初,入朝为主客、礼部郎中,充集贤直学士,复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改秘书监分司,加检校礼部尚书。卒,世称刘宾客。禹锡诗造精绝,白居易称之为“诗豪”。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有《刘禹锡集》四十卷,宋初佚其十卷。今有《刘梦得文集》(一名《刘宾客文集》)四十卷行世,其中《外集》十卷乃北宋宋敏求所辑。《全唐诗》编诗十二卷。词学图录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人。晚迁太子宾客,终于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有《刘宾客文集》,词存40余首。黄鹤楼志·人物篇
刘禹锡(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故又称中山人。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博学宏词二科,历官监察御史、郎州司马、连州刺史、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为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有《刘宾客集》。游览黄鹤楼时曾写下《武昌老人说笛歌》《出鄂州界怀表臣》及《梦黄鹤楼》等诗。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九
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顺宗朝擢屯田员外郎。宪宗立。贬连州刺史。开成中官至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卒。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作品评论
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诗人主客图
瑰奇美丽主:武元衡。上入室一人:刘禹锡。新唐书
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蔡百衲诗评》
刘梦得诗,典则既高,滋味亦厚。但正若巧匠矜能,不见少拙。《童蒙诗训》
苏子由晚年多令人学刘禹锡诗,以为用意深远,有曲折处。岁寒堂诗话
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沧浪诗话
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困学纪闻
刘梦得文不及诗。竹庄诗话
山谷云: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他文耳。杜工部草堂诗话
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馀也。《臞翁诗评》
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瀛奎律髓
刘梦得诗格高,在元、白之上,长庆以后诗人皆不能及。且是句句分晓,不吃气力,别无暗昧关锁。《吟谱》
刘禹锡诗以意为主,有气骨。升庵诗话
元和以后,诗人之全集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宛有六朝风致,尤可喜也。诗薮
唐七言律……梦得骨力豪劲,在中、晚间自为一格,又一变也。诗镜总论
刘梦得七言绝,柳子厚五言古,俱深于哀怨,谓骚之馀派可。刘婉多风,柳直损致,世称韦柳,则以本色见长耳。唐音癸签
禹锡有诗豪之目。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平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其才情之最豪者。司空图尝言:禹锡及杨巨源诗各有胜会,两人格律精切欲同;然刘得之易,杨却得之难,入处迥异尔。《诗源辨体》
刘虽与内齐名,而其集变体实少。五七言古及五言律俱未为工,七言律……两三篇声有类盛唐,……七言绝气格甚胜。《载酒园诗话又编》
刘梦得五言古诗,多学南北朝。如《观舞柘枝》曰:“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宫体中佳语也。唯近体中间杂古调,终有乌孙学汉之讥,不若唐音自佳。《载酒园诗话又编》
梦得佳诗,多在朗、连、夔、和时作,主客以后,始事疏纵,其与白傅倡和者,尤多老人衰飒之音。长律虽有美言,亦多语工而调熟。《五七言今体诗钞》
东坡天才,有不可思议处,其七律只用梦得、香山格调。《初白庵诗评》
陆放翁七律全学刘宾客,细味乃得之。说诗晬语
大历十子后,刘梦得骨干气魄,似又高于随州。人与乐天并称,缘刘、白有《倡和集》耳。白之浅易,未可同日语也。《唐诗别裁》
大历后诗,梦得高广文房。与白傅唱和,故称“刘白”。实刘以风格胜,白以近情胜,各自成家,不相肖也。剑溪说诗
新城公曰:“刘史部公他云:‘七律较五律多二字耳,其难什倍,譬开硬弩,只到七分,若到十分满,古今亦罕矣。……求其十分满者,惟杜甫、李颀、李商隐、陆游,及明之空同、沧溟二李数家耳。’”愚谓王维、刘禹锡亦有十分满者,岂反作故翁、沧溟下耶?石洲诗话
刘宾客之能事,全在《竹枝同》,至于铺陈排比,辄有怆俗之气。山谷云:“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昔子瞻尝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义云:“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极为确论。《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刘宾客长篇,虽不逮韩之奇横,而健举略足相当。七古刘之敌韩,犹五古郊之匹愈也。即梦得五言,亦自质雅可诵。世乃谓其不工古诗,何其武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至刘、柳出,乃复见诗人本色,观听为之一变,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刘宾客无体不备,蔚为大家,绝句中之山海也。始以议论入诗,下开杜紫微一派。《静居绪言》
梦得古诗边幅较文房为大,律诗不及。其酷嗜杜陵“年去年来洞庭上,白蘋愁杀白头人”,及张籍“药酒欲开期好客,朝衣暂脱见闹身”,又爱吟右丞“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亦可知其用意处。《退馀丛话》
大抵七律最忌率易成章。今人多著意颔联,能讲究起句及结句者甚少。又五、六一联,每患气弱,或不能开宕。刘梦得于此处倍研练,能操笔,最可法。养一斋诗话
乐天称梦得为诗豪,又谓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予读其集,唯律绝过人,古诗三卷,风格平弱,雅不足称作者。昭昧詹言
大约梦得才人,一直说去,不见艰难吃力,是其胜于诸家处,然少顿枰沉郁,又无自己在诗内,所以不及杜公。先君云:七律中以文言叙俗情入妙者,刘宾客也。次则义山。义山资之以藻饰。《艺概》
刘梦得诗稍近径露,大抵骨胜于白,而韵逊于柳。要其名隽独得之句,柳亦不能掩也。《唐诗五七言近体五七言绝句选评》
中唐七律,梦得呵继随州。后人与乐天并称,因刘、白有唱和集耳,神彩骨干,恶可同日语?《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
昔人论刘梦得为豪放,其体为东坡七律所自出,固不得而轻议之也。《诗法萃编》
唐人擅长七律者,老杜外……中唐作者,刘梦得、刘文房皆巨擘。《老生常谈》
七律与以工部为宗,附以刘梦得、李义山两家。《东目馆诗见》
梦得歌行,咏古皆爽脆,饶别致。五作极精深,惟五古多涩雅处。《东目馆诗见》
梦得主怨刺,故胜《主客阁》列之“瑰奇美丽”,尚未觉其典则高而滋味厚也。谓乐府小章优于大篇,山谷实具只服。三唐诗品
五言体杂不一。有如“深春风日净”、“昔听东武吟”等篇,宛转徘徊,取涂乐府;“秋江早望”、“谪居悼往”,则结休允晖。若“水禽残月”,模休文之韵思;“楚望苍然”,结韩卿之茂体。馀或放言理,失于音调,未求刻意,累在才多也。《女儿》作楚挽之哀词,《泰娘》谱新声之凄奏,七言此其选矣。《聚蚊》、《百舌》托意深微,亦得乐府遗意。律体独多,莹瑕间采。《诗学渊源》
其诗极似王维,清新流丽,格调自高。长篇间入魏晋,元和诗人自当首屈一指。韩、刘、元、白虽属异曲,未见同工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荥阳人,本名镒。初为昭应尉。僖宗乾符末,为福建观察使。初,黄巢起兵攻陷闽越,陈岩聚众号九龙军,淮奏为团练副使。中和四年,为陈岩所逐。淮遂表岩以自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蔡州人。从秦宗权为右将,以讨黄巢功授申州刺史。唐僖宗光启四年,知宗权必败,乃举地附朱温。时温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加忠义军节度使。宗权平,加中书令,封淮安郡王,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9—988 【介绍】: 五代吴越国君。钱元瓘第九子。字文德,初名弘俶。胡进思既废俶兄钱倧,即迎俶为吴越国王。卑事后汉、后周。助宋太祖平江南。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纳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封淮海国王,后累封邓王。在位三十年。卒谥忠懿。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9—988 字文德,原名弘俶,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九子。开运四年(947),出镇台州。乾祐元年(948)初,即吴越国王位。在位30年,保土安民,恭事中朝,两浙颇为安宁。曾先后助后周世宗、宋太祖攻南唐。开宝九年(976)入宋朝觐,逾月而归。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宋。宋封为淮海国王,又改封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卒谥忠懿。新、旧《五代史》及《宋史》有传。钱俶善草书,喜吟咏。有《政本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另《吴越钱氏传芳集》、《四明尊者教行录》等书尚存诗14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唐诗续补遗
弘俶,字文德,元瓘第九子。内牙统军使胡进思等废兄弘倧,迎弘俶嗣吴越国王。历汉、周,累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凡三十五年。太平兴国三年,纳疆土归宋。历封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徙封邓王。雍熙四年(一作端拱元年)卒,年六十,追封秦国王,谥忠懿。著有《政本集》十卷,陶谷为之序。全唐文·卷一百三十
俶字文德。文穆王第九子。晋天福四年除内牙诸军指挥使。开运四年出镇台州。是年忠献王薨。弟宏倧袭位。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废宏倧。迎俶立之。汉乾祐二年授东南面兵马都元帅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杭州越州大都督上柱国吴越国王。三年加守尚书令。周显德中加天下兵马都元帅。宋建隆元年进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太平兴国三年再朝京师。遂上表纳土。封淮海国王。雍熙元年改封汉南国王。出为武胜军节度使。寻改封南阳国王。表辞国王。改封许王。端拱元年徙封邓王。八月薨。年六十。追封秦国王。谥忠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7—1008 【介绍】: 宋宋州楚丘人,字天锡。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历通判银州。京师开金明池,以献诗擢右拾遗。知广州,不能以廉自守。至道二年,由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居位无所建明。真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坐交结王继恩,贬忠武军节度。全宋文·卷六○
李昌龄(九三七——一○○八),字天钖,宋州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历判合州、银州。擢右拾遗、直史馆。后为淮南转运使,知广州。还,擢礼部郎中,为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充户部使。淳化三年改度支使,拜御史中丞。至道二年,以本官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坐交结王继恩贬。后以秘书监致仕。大中祥符元年卒,年七十二。《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21 【介绍】: 宋汾州人,字希阮,号中陵子。太祖开宝八年进士第一。通判河州。太宗遣武德卒潜察远方事,嗣宗械送京师,太宗怒削其秩。至道中官至淮南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真宗咸平中,以漕运称职,就拜太常少卿,复充三司户部使,改盐铁使,建言裁节冗食。拜御史中丞。历事三朝,轻险好进,所至以严明御下,尤傲狠,务以丑言凌挫群类,曾深诋参知政事冯拯、知制诰王曾。任枢密副使,与使寇准不协。官终静难军节度。卒谥景庄。有《中陵子》。全宋诗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太祖开宝八年(九七五)进士。补秦州司寇参军。历诸路转运使,累迁御史中丞。真宗大中祥符六(一○一三),授枢密副使。八年,求罢,知许州(《隆平集》卷一○)。以检校太尉致仕。天禧五年卒,年七十八。谥景庄。有《中陵子》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七有传。全宋文·卷一○四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治今山西汾阳)人。开宝八年中进士甲科,补秦州司寇参军。太宗朝屡司漕运,历河北、京西、河东、淮南等路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真宗咸平四年,为左谏议大夫,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出知并州,兼并代部署,召拜御史中丞。大中祥符六年,任枢密副使、检校太保,出知许州,移知河南府。天禧初致仕,五年卒,年七十八。著有《中陵子》三十卷。《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5 【介绍】: 宋同州合阳人,字道成。雷有邻弟。以荫补汉州司户参军,署莱芜尉。以揭发知监奸赃,代知监事。召为大理寺丞。历户部、度支、盐铁副使,江南、岭外茶盐制置使。李顺起事,官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调遣军备,规划战事。累拜泸州观察使、知益州,镇压王均起事。契丹南侵,以并代副都部署率兵援真宗亲征。召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全宋文·卷一三○
雷有终(九四七——一○○五),字道成,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人。以父德骧荫补官。太平兴国中知密州,徙淮南转运副使。后历度支、盐铁副使,领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路茶盐制置使。李顺起义时,命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改知许州、并州。真宗立,加工部侍郎,知审刑院,授户部使。王均据蜀叛,朝廷以有终为泸州观察使,知益州,兼川、陕两路招安捉贼事。事平,加保信军节度观察留后。景德初徙并代副都部署。召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二年七月卒,年五十九。《宋史》卷二七八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