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暑湿
亦作“ 暑湿 ”。 炎热潮湿。史记·大宛列传:“ 条枝 在 安息 西数千里,临 西海 ,暑溼。”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 明 唐顺之 《送太平守江君序》之一:“以北土能寒之人而争騖于毒利暑湿瘴癘之域……此兵家之忌。” 清 王鹏运 《〈彊邨词〉序》:“江干暑溼,不可久留。”
《國語辭典》:湿地(溼地)  拼音:shī dì
经常为水淹没的地带。通常是河口流域的边际地带,也是界于沿海水域和陆地间的过渡带。湿地蕴育丰富的物种,是许多鱼类、两栖类、鸟类、爬虫类乐于生活的环境,国际保育组织已将湿地保育列为优先目标。
《骈字类编》:草湿(草湿)
唐 骆宾王 久客临海有怀 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
宋 谢翱 宋骑吹曲 谕归朝曲第五 淮南草湿网虫露,家在先朝父尚主。
《國語辭典》:湿润(溼潤)  拼音:shī rùn
潮湿而润泽。如:「土壤湿润有助于植物生长。」
《漢語大詞典》:风湿(風濕)
中医病名。属痺症一类,指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症见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痠痛、不能屈伸等。 汉 王充 论衡·道虚:“凡人禀性,身本自轻,气本自长,中於风湿,百病伤之,故身重气劣也。”《敦煌曲子词·定风波》:“风湿伤寒脉紧沉,遍身虚汗似汤淋。” 宋 叶适 《夫人陈氏墓志铭》:“比寡居而病风湿,沉废逾二十年。”
《國語辭典》:湿湿(濕濕)  拼音:shī shī
1.浪涛开合的样子。《文选。木华。海赋》:「惊浪雷奔,骇水迸集,开合解会,瀼瀼湿湿。」
2.摇动的样子。《诗经。小雅。无羊》:「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3.小解、小便。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王兽医云:『婶子,我要湿湿去。』」
《漢語大詞典》:蒸湿(蒸濕)
热而潮湿。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抱香履:“﹝抱香履﹞夏月纳之,可御蒸湿之气,出 扶南 大秦 诸国。”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南方春夏梅雨蒸湿,墨皆胶败,滞笔而无光。”明史·成祖纪一:“时 燕 连失大将, 淮 土盛暑蒸湿,诸将请休军 小河 东,就麦观衅。”
分類:潮湿
《韵府拾遗 缉韵》:流湿(流湿)
张随蟋蟀鸣西堂赋若乃愁云结阴暮雨流湿拂寒威之密迩当暝色而逾急
《骈字类编》:苔湿(苔湿)
司空图杂题诗见莎衣下
《骈字类编》:泥湿(泥湿)
宋书礼志北郊晋成帝世始立本在覆舟山南宋太祖以其地为乐游苑移于山西北后以其地为北湖移于湖塘西北其地卑下泥湿又移于白石村东 南史曹景宗传魏军攻钟离蒋帝神报敕必围许扶助既而无雨水长遂挫敌人亦神之力焉凯旋之后庙中人马脚尽泥湿当时并目睹焉
《漢語大詞典》:湿生(濕生)
亦作“溼生”。 佛教语。众生形成的四种形态之一。谓从湿而生,如腐肉中生蚤、虱之类。 南朝 梁 沈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山藪翾飞,湿生、化生,有想、无想,皆藉今日慈悲,咸簉浣濯。”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袭介披鳞,溼生卵化。八苦六穷,三涂五道。”法苑珠林卷八九引《般若经》:“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湿生,四者化生……三者湿生,所谓蚤、虱、蚁子之类。”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凡胎生、湿生、卵生、化生之万形千汇,亦皆与我耳目相接,魂知相通,爱磁相摄,而吾何能恝然!”参见“ 四生 ”。
《國語辭典》:四生  拼音:sì shēng
佛教用语:(1)谓轮回众生的四种出生方式。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卵生,从卵壳而生;胎生,由母胎而生;湿生,从湿气而生;化生,无所依托,因业力现出。《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八:「于中有四生,有情谓卵等。」(2)谓一切轮回的众生。唐。道宣〈大唐雍州长安县清官乡净业寺戒坛铭〉:「三圣位隆,四生仰极。」
《漢語大詞典》:水湿(水濕)
(1).水气;潮气。 汉 陆贾 新语·资质:“夫楩柟豫章,天下之名木……精捍直理,密緻博通,虫蝎不能穿,水湿不能伤。”
(2).沾水变潮;潮湿。《元典章·户部七·押运》:“解纳金银、疋帛、寳钞诸物到来 大都 ,检覷得多有水湿,浥变损坏,短少数目。”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一时早见堂屋里靠西边那扇大槅窓上水湿了一大片。” 沙汀 《记贺龙》十六:“现在还是个水湿屋子,主要要形成一个战斗中心才对呢。”
(3).因经常坐卧湿地,汗出沾衣或涉水淋雨等引起的病症。《诗·小雅·巧言》“既微且尰”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魏 孙炎 曰:“皆水湿之疾也。”
《國語辭典》:阴湿(陰溼)  拼音:yīn shī
阴暗潮湿。如:「蕨类植物多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湿银(濕銀)
(1).形容镜光。 唐 李商隐 《河阳诗》:“湿银注镜井口平,鸞釵映月寒錚錚。” 冯浩 笺注:“湿银,镜光。井口,镜形。”
(2).指水中月光。 宋 范成大 《顷乾道辛卯岁三月望夜》诗:“三更半醉吹笛去,櫂入湿银天镜中。”
分類:水中月
《漢語大詞典》:湿热(濕熱)
(1).潮湿闷热。 茅盾 《追求》三:“空间是重淀淀的铅色,湿热的南风时时吹来。”
(2).中医称温病的一种。表现为发热、头痛、身重而痛、腹满少食、小便短赤而黄、舌苔黄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