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滋旨
美好的滋味或意味。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明 周 之德,厌滋旨而识寡嗛之急,仁恕之功。”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肴馔》:“此盖滋旨之极珍,岂从余而并进。”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三復忘疲,百遍无斁。”
《漢語大詞典》:致味
极尽滋味之美。国语·吴语:“饮食不致味,听乐不尽声,求以报 吴 。” 韦昭 注:“致,极也。不极五味之调。”礼记·乐记:“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饗之礼,非致味也。” 陈澔 集说:“乐之隆盛,不是为极声音之美;食饗禘祫之重礼,不是为极滋味之美。”
分類:极尽滋味
《漢語大詞典》:殊滋
特别的滋味;美味。 晋 傅玄 《桑椹赋》:“繁实离离,含甘吐液。翠木三变,或玄或白。嘉味殊滋,食之无斁。” 唐 白居易 《立制度策》:“饮食不守其度,则殊滋异味攻之。”
《国语辞典》:品酒  拼音:pǐn jiǔ
饮酒而品评其滋味及等级。如:「他在品酒方面很有一套。」
《漢語大詞典》:享味
享受祭品的滋味。《穀梁传·成公十七年》:“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
《國語辭典》:入味  拼音:rù wèi
1.有滋味。如:「腌渍肉类,时间久了自能入味。」
2.有趣味。如:「台下来宾听得十分入味,不时报以掌声和笑声。」
《漢語大詞典》:逞味
谓食物滋味鲜美可口。 清 汪懋麟 《九日颂嘉招同诸子饮黑龙潭得九字》诗:“韭花正逞味,蟹螯持左手。”
《漢語大詞典》:汤厨(湯廚)
相传 伊尹 曾为 有莘氏 媵臣,负鼎俎,以滋味悦 汤 。事见史记·殷本纪。后以“汤厨”指美味。 唐 张说 《奉和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丛觴祝 尧 寿,合鼎献 汤 厨。”
《漢語大詞典》:噆味
仔细辨别滋味,回味。《淮南子·览冥训》:“今夫赤螭青虬之游 冀州 也,天清墬定,毒兽不作,飞鸟不骇,入榛薄食荐梅,噆味含甘,步不出顷亩之区,而蛇鱓轻之,以为不能与之争於江海之中。” 高诱 注:“噆味,长美也。” 明 屠隆 《昙花记·奸相造谋》:“莫怪心怀坑堑,奈触机太险,噆味还甜。刀头切玉未云銛,火光烧海方为燄。”
《國語辭典》:没味(沒味)  拼音:méi wèi
没趣、无味道。如:「这首歌听久了就没味了。」
《漢語大詞典》:砸嘴舔唇
形容吃得有滋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段:“ 武震 却吃的又香又甜,一面吃,一面还砸嘴舔唇的品着滋味。”
分類:吃得滋味
《國語辭典》:酸甜苦辣  拼音:suān tián kǔ là
各种味道。也用来比喻生活中如意、失意等种种遭遇。也作「甜酸苦辣」。
分類:滋味遭遇
《漢語大詞典》:提味
由于增加佐料而使得可口、好吃
加上美味的配料(如调味品或调味香料)使可口;使增添趣味或滋味
《国语辞典》:美味可口  拼音:měi wèi kě kǒu
能满足口腹之欲的美好滋味。如:「她做的菜,美味可口。」
《国语辞典》:殊滋异味(殊滋异味)  拼音:shū zī yì wèi
特别的滋味,指佳肴美食。唐。白居易〈策林二。二十五立制度〉:「饮食不守其度,则殊滋异味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