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台北盆地(台北盆地)  拼音:tái běi pén dì
地名。位于台湾北部,由大屯火山群、林口和桃园台地、雪山山脉的支脉包围而成。盆底地势东南部较高,而渐次向西北部斜下,形呈三角形,分别以树林、南港和关渡为顶点。
《国语辞典》:寄生火山  拼音:jì shēng huǒ shān
当火山出口被堵塞,熔岩在火山锥的坡上开了一小口或小裂缝喷出的新火山。
《国语辞典》:火山爆发(火山爆发)  拼音:huǒ shān bào fā
因造山运动,使得火山喷出大量气体、熔岩及火山碎屑物的现象。其所酿成的灾害有地震、海啸等。
《国语辞典》:吉力马札罗山(吉力马札罗山)  拼音:jí lì mǎ zhá luó shān
山名。位于非洲东部,坦尚尼亚东北的火山,高五千八百九十五公尺,是非洲第一高峰。
《国语辞典》:加拉巴哥群岛(加拉巴哥群岛)  拼音:jiā lā bā gē qún dǎo
Galapagos Islands
群岛名。位于太平洋东部的火山群岛,跨赤道两侧,距厄瓜多本土约一千公里。面积约五万九千平方公里。岛上雨量稀少,不宜农作。
《国语辞典》:休眠火山  拼音:xiū mián huǒ shān
是指过去历史有火山活动记录,但现在处于休眠状态的火山。
《国语辞典》:黑曜岩  拼音:hēi yào yán
Obsidian
源于火山的天然玻璃质火山岩,由花岗岩质的岩浆喷出地面后,急速冷却凝固而成。化学成分和花岗岩相似,多呈黑色或墨绿色。具强烈的玻璃光泽,典型的贝壳状断口。美国黄石公园、义大利西西里岛、冰岛等为著名产地。
《国语辞典》:大屯山  拼音:dà tún shān
山名。位于台北市近郊,为大屯火山群的一座锥状火山,主山高一千零八十七公尺。
《国语辞典》:班达群岛(班达群岛)  拼音:bān dá qún dǎo
Banda Islands
群岛名。位于印度尼西亚东部,摩鹿加群岛以南的火山群岛,散布在班达海的东北方,共由九个岛屿组成,面积约四十一万平方公里。附近岛屿皆盛产香料,是香料的重要产地及贸易中心。
《国语辞典》:地盘下陷(地盘下陷)  拼音:dì pán xià xiàn
指地表向下陷落的现象。形成的原因包括地壳运动、地震引起土壤液化、火山活动等自然因素,或超抽地下水、建物载重、地下采矿等人为因素。也称为「地层下陷」。
《国语辞典》:硫磺谷  拼音:liú huáng gǔ
一种位于火山地带的特殊地理景观。二氧化硫从地表喷出,在出口处遇冷凝结成金黄色的硫黄结晶。经常形成于火山谷口,故称为「硫磺谷」。如阳明山的小油坑。
《国语辞典》:喷气孔(喷气孔)  拼音:pēn qì kǒng
1.泛指提供气体排放的孔道。
2.是一种出现在火山附近的地壳裂缝,会喷发蒸气及各种气体,如二氧化硫、盐酸和硫化氢。
《国语辞典》:凝灰岩  拼音:níng huī yán
火山爆发所喷出的火山灰、火山尘等,与砂、黏土混合凝结成的岩石,多为红褐色、黄色或灰色。
《国语辞典》:金瓜石  拼音:jīn guā shí
地名。位于基隆火山群低凹处,新北市瑞芳区瑞芳街正东五里。盛产金、铜及煤矿,但因矿床范围不广,产量已日趋减少。设有金铜矿物局主管矿业。
《国语辞典》:玄武岩  拼音:xuán wǔ yán
为火山喷出的超基性火山岩。主要由钙质斜长石、斜辉石类的矿物所组成。质地坚硬细致,通常不含石英,可作建材。颜色有暗灰、暗绿、褐色或红色。
分类:火山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