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16,分142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猎火
阴火
火城
火流
火山
禁火
火灭
火伞
纵火
火冷
藜火
松火
火灾
无火
火气
《漢語大詞典》:猎火(獵火)
(1).打猎时焚山驱兽之火。 唐 李白 《大猎赋》:“羽毛扬兮九天絳,猎火燃兮千山红。” 明 陈束 《咸宁山中雪霁晚行》诗:“田空猎火还,林冻栖乌警。”
(2).指古代游牧民族出兵打仗的战火。 唐 高适 《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 狼山 。” 蒋士超 《出关至沈阳作》诗之二:“不关猎火 狼山 照,丛木如燐夜放光。”
《國語辭典》:阴火(陰火)  拼音:yīn huǒ
中医上指肝肾的虚火。
《漢語大詞典》:火城
(1).谓于城周举火,形成火的城墙,使敌不能进。梁书·羊侃传:“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 侃 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於里筑城,贼不能进。”
(2).古代朝会时的火炬仪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每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至五六佰炬者,谓之火城。宰相火城将至,则众少皆扑灭以避之。”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鑾声。” 明 高启 《早至阙下候朝》诗:“騶吏忽传丞相至,火城如昼晓寒销。” 清 钮琇 觚賸·燕京元夜词:“曾望蕊珠宫闕,星桥云烂,火城日近,踏遍天街月。”
《漢語大詞典》:火流
(1).形容酷热。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炎丘火流,焦邑灭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炎夏火流,閒居倦想。”
(2).犹流火。指大火星西流。 宋 苏辙 《秋后即事》诗:“苦热真疑不復凉,火流渐见迫西方。” 清 许承钦 《送郭皋旭之大梁》诗:“火流七夕秋初到,客去 三河 雁有声。”
《國語辭典》:火山  拼音:huǒ shān
地壳内部的岩浆喷出的熔岩、岩块及其他物质堆积在地面而形成的锥形山。分为活火山、休火山、死火山三种。
《國語辭典》:火山汤海(火山湯海)  拼音:huǒ shān tāng hǎi
比喻极艰难、危险的地方或情况。《晋书。卷八六。张轨传》:「虽有火山汤海,无所辞难,岂寒暑之足避哉!」
分類:艰难危险
《國語辭典》:禁火  拼音:jìn huǒ
1.严禁升火。《后汉书。卷三一。廉范传》:「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
2.禁止炊爨。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二月》:「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唐。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诗:「万井闾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也作「禁烟」。
3.皇宫中的烟火。唐。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五首之四:「禁火曙然烟焰袅,宫衣寒拂雪花轻。」
《骈字类编》:火灭(火灭)
唐 李白 古风 其五十九 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
唐 白居易 和渭北刘大夫借便秋遮虏寄朝中亲友 堠空烽火灭,气胜鼓鼙鸣。
宋 苏轼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 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
宋 苏轼 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二 室空无可照,火灭膏自冷。
《國語辭典》:火伞(火傘)  拼音:huǒ sǎn
比喻夏日炽热的阳光。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大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國語辭典》:纵火(縱火)  拼音:zòng huǒ
放火。《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三国演义》第一回:「二更以后,一齐纵火,嵩与俊各引兵攻击贼寨。」
分類:纵火放火
《骈字类编》:火冷
宋 苏轼 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 灯青火冷不成眠,一夜撚须吟喜雪。
宋 陆游 寒夕 灯残焰作孤萤小,火冷灰如积雪深。
《漢語大詞典》:藜火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载: 汉 刘向 校书 天禄阁 ,夜默诵,有老父杖藜以进,吹杖端,烛燃火明。取《洪范五行》之文,天文舆图之牒以授焉, 向 请问姓名。云“太乙之精”。后因以“藜火”为夜读或勤奋学习之典。 明 李东阳 《刘太宰入阁后省墓》诗:“ 天禄阁 中藜火动, 相州 堂上锦衣归。” 清 姚鼐 《自嘲》诗:“虽讎《七略》无藜火,未证《三轓》愧苾蒭。”
《漢語大詞典》:松火
(1).燃松柴的火。 唐 戴叔伦 《南野》诗:“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緑。” 明 谢宗可 《茶烟》诗:“蚓窍声微松火暗,凤团香暖竹窗阴。” 清 恽寿平 《画芋》诗:“地炉松火同煨芋,自起推窗看雪时。”
(2).照明用的松明。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寒夜访寂人次韵》:“数叶贝书松火暗,一声金磬檜烟深。”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鹿皮朝拥卷,松火夜挑灯。”
分類:照明松明
《國語辭典》:火灾(火災)  拼音:huǒ zāi
因失火而造成灾害。火灾分为天灾和人灾:物体自然燃烧造成的火灾称为天灾,人为疏忽所引发或蓄意纵火则属于人灾。
《漢語大詞典》:无火(無火)
(1).没有火光。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秦·苻坚:“初 坚 之未乱, 关中 土燃,无火,而烟气大起,方数十里中,月餘不灭。”
(2).指古寒食节禁烟火。 唐 王建 《寒食行》:“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3).无烽火。谓边境安靖。 唐 赵伯励 《出师赋》:“盖使烽埤无火,亭障息肩。”
《國語辭典》:火气(火氣)  拼音:huǒ qì
1.中医上指可引起发炎、红肿、烦躁等症状的病因。
2.脾气不佳,遇事容易动怒。如:「他今天火气特别大,你可别招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