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16,分14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火鼠
火鼠冰蚕
火鼠论寒,冰蚕语热
火树银花
火乌
火枣交梨
火宅
劫火(又作:劫火烧)
昆冈火
青藜火
星流大火(又作:流空大火将西)
刘昆反火
牡童火
咸阳一火(又作:咸阳三月火)
乞火
典故

旧题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
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岸九万里。上有风生兽,似豹,青色,大如鲤。张取之,积薪数车以烧之,薪尽,而此兽在火中不燃。以铁椎鍜其头,十数下乃死,以其口向风,须臾便活而起,以石上菖蒲塞即死,取脑,以花服之尽十斤,得寿五百岁。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二百许里,晦望见山林,乃此兽光火照,状如火光相似,取其兽毛,以缉为布,时人号为火浣布,此是也。国人衣服污垢,以灰汁浣之,终无洁净,唯火烧此衣服,两盘饭间,振{目祭}其垢自落,洁白如雪。
《三国志》卷四〈魏书·齐王芳纪〉~7~
「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寮。」南朝宋·裴松之注:「东方朔《神异经》曰:南荒之外有火山,长三十里,广五十里,其中皆生不烬之木,昼夜火烧,得暴风不猛,猛雨不灭。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长二尺馀,细如丝,可以作布。常居火中,色洞赤,时时出外而色白,以水逐而沃之即死,续其毛,织以为布。」
晋·张勃《吴录》
日南北景县有火鼠,取毛为布,烧之而精,名火浣布。

例句

火鼠重收布,冰蚕乍吐丝。 王贞白 寄郑谷

典故
火鼠冰蚕


《艺文类聚》卷八十〈火部·火〉~364~
《十洲记》曰: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崖九万里。上有风生兽,似豹青色,大如狸,张取之,积薪数车以烧之,薪尽而此兽在火中,燃其毛不燋,斫刺不入,打之如皮囊,以铁椎锻其头数十下,乃死。以其口向风,须臾便活而起,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取其脑,菊花服之,尽十斤,得寿五百岁。又曰: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曰:山可百里许,取其兽毛,绩以为布,名曰火浣布。国人衣服之,此布垢洿,以水浣濯之,终日不絜。以火烧布,两食久许出,其垢即去,白如雪。
《太平御览》卷八百二十五〈资产部五·蚕〉~3807~2~
《拾遗录》曰:「员峤之山名环丘,有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鳞,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茧,长一尺,其色五䌽,织为文锦,入水而不濡,投火则经宿不燎,海人献尧以为黼黻。」
典故
火鼠论寒,冰蚕语热


《艺文类聚》卷八十〈火部·火〉~364~
《十洲记》曰: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崖九万里。上有风生兽,似豹青色,大如狸,张取之,积薪数车以烧之,薪尽而此兽在火中,燃其毛不燋,斫刺不入,打之如皮囊,以铁椎锻其头数十下,乃死。以其口向风,须臾便活而起,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取其脑,菊花服之,尽十斤,得寿五百岁。又曰: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曰:山可百里许,取其兽毛,绩以为布,名曰火浣布。国人衣服之,此布垢洿,以水浣濯之,终日不絜。以火烧布,两食久许出,其垢即去,白如雪。
《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齐王芳〉~7~
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宣王辅政。诏曰:「朕以眇身,继承鸿业,茕茕在疚,靡所控告。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司徒、司空、冢宰、元辅总率百寮,以宁社稷,其与群卿大夫勉勖乃心,称朕意焉。诸所兴作宫室之役,皆以遗诏罢之。官奴婢六十已上,免为良人。」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寮。
《梁诗》卷一〈梁武帝萧衍·乐府·河中之水歌〉~520~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全唐诗》卷六十五〈正月十五夜【上元】〉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玉漏莫频催】。
典故
相关人物
周武王


《史记》卷四〈周本纪〉~20~
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注引郑玄曰:「《书说》云乌有孝名。武王卒父大业,故乌瑞臻。赤者,周之正色也。」

例句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 李贺 白虎行

典故
火枣交梨


《真诰》卷二〈运象〉
玉醴金浆,交梨火枣,此则腾飞之药,不比于金丹也。
《医方类聚第九册》卷一百九十九〈养性门一·修真秘诀一·服食交梨火枣玉醴金浆诀〉~357~
夫言交梨火枣者,在人体中,元皇上经曰:始清之下月与日,两半同升合为一,出披玉池入金室,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佳味甜如蜜,子能得之谨勿失,审能修之天相毕。太清真诰曰:仙人许远游与王羲之书曰:交梨火枣者,是腾飞之药也,君候心未正真,秽念盈怀,恐此难致也,苟能省嗜欲,寡贪淫,道亦无私矣。
典故

《妙法莲华经》卷三〈譬喻品〉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所烧,我皆拔济之。
《高僧传》卷八〈释宝亮·萧衍·涅槃义疏·序〉
救焚灼于火宅。拯沈溺于浪海。
《涅槃义疏·序》
救焚灼于火宅。拯沈溺于浪海。

例句

余劝诸稚子,急离火宅中。 寒山

微踪旧是香林下,馀烬今成火宅中。 皎然 兵后经永安法空寺寄悟禅师

既伤火宅眩中门,还嗟宝渚迷长坂。 义净 与无行禅师同游鹫岭瞻奉既讫遐眺乡关无任殷忧聊述所怀为杂言诗

典故  
劫未成灰
 
劫沙
  
劫火烧
  
劫灰池
 
劫石成灰
 
寒灰劫尽
 
昆明事
 
昆明出劫
 
昆明劫
   
昆池劫墨
 
昆池劫灰
 
昆池灰
  
池辨烧灰
  
灰劫昆明
 
胡僧识
 
辨沈灰
 
黑土成灰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一《汉洛阳白马寺竺法兰》
「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搜神记》卷十三~98~
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试问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入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馀也。」乃知朔言有旨。

简释

劫灰:喻灾难后的遗迹。唐韩偓《寄禅师》:“劫灰聚散铁辎墨,日御奔驰茧栗红。”


例句

下辇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林披馆陶榜,水浸昆明灰。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 朱庆馀 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

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 李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李端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李贺 秦王饮酒

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 李频 书怀

是法从生有,修持历劫尘。 李频 题栖云寺立上人院

凤纪编生日,龙池堑劫灰。 杜甫 千秋节有感二首之一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杜甫 海棕行

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卢纶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旧苑经寒露,残池问劫灰。 郑愔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 韩偓 寄禅师

典故
昆冈火
 
玉俱焚
 
玉石同焚


《尚书》卷七〈夏书·胤征〉~0~
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呜呼!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其尔众士懋戒哉!」汉·孔安国传:「山脊曰冈,山出玉,言火逸而害玉。」

例句

大底鹪鹏须自适,何尝玉石不同焚。 吴融 閒书

势异昆冈发,光疑玄圃生。 温庭皓 观山灯献徐尚书

唯愁残焰落,逢玉亦俱焚。 韦蟾 上元(一作奉和山灯)三首

鲸鲵陆死骨,玉石火炎灰。 韩愈 咏雪赠张籍

典故
天禄杖
 
太乙燃藜
 
太乙藜
 
植青藜
 
然藜太乙
 
照藜
 
燃天禄字
 
藜头烬
 
青藜杖
 
青藜火
 
青藜照
 
青藜独照


《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一神一·刘向~239~
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黑衣,植青藜之杖,扣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赫然火出,因以照向,具说开辟以前。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辞说繁广,向乃裂裳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教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余略授子焉。」向子歆,从向授其术,向亦不悟此人也。
《三辅黄图》卷六〈阁〉
天禄阁,藏典籍之所。《汉宫殿疏》云:「天禄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曰:馀略授子焉。至子歆,从授其术,向亦不悟此人焉。

简释

青藜杖:咏勤学。宋陆游《村居》:“青藜杖出氛埃外,白版扉开水竹边。”

典故
授衣时节
 
星流大火
 
流空大火将西


《毛诗正义》卷八之一〈国风·豳·七月〉~280~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汉·毛亨传:「火,大火也;流,下也。」汉·郑玄笺:「大火者,寒暑之候也。火星中而寒暑退,故将言寒先著火所在。」唐·孔颖达疏:「《尧典》云: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注云:司马之职,治南岳之事,得则夏气和。夏至之气,昏,火星中,所以五月得火星中者。」
典故
刘昆反火

相关人物
刘昆


《后汉书》卷七十九上《儒林传·刘昆传》
「刘昆字桓公,陈留东昏人,梁孝王之胤也。」「建武五年,举孝廉,不行,遂逃,教授于江陵。光武闻之,即除为江陵令。时县连年火灾,昆辄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徵拜议郎,稍迁侍中、弘农太守。」

例句

孟尝还珠,刘昆反火。 李瀚 蒙求

典故
牡童火

相关人物
秦始皇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刘向〉~954~
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馀年,越人发之。及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瘗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馀丈,周回五里有馀;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薶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

例句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杜牧 过骊山作

典故
冠服衣猿狙
 
冠沐猿
 
咸阳一火
 
咸阳三月火
 
楚沐猴
  
沐猴不冠
  
沐猴冠带
  
沐猴自笑
  
衣冠沐猴
 
项籍屠国

相关人物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
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简释

楚沐猴:喻徒有其表之人。宋苏轼《代书答梁先》:“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

沐猴冠:喻徒有其表。目光短浅之人。宋苏拭《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贤。”


例句

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 吴融 废宅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 张九龄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沐猴本不冠,未是谋生错。 皮日休 初夏游楞伽精舍

典故
相关人物
曹相国
 
东郭先生
 
梁石君
 
蒯通


《汉书》卷四十五《蒯通传》
客谓通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齐国莫若先生者。先生知梁石君、东郭先生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通曰:「诺。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缊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于曹相国。」

简释

乞火:指为人排解纠纷。唐杜牧《酬张枯处士见寄长句四韵》:“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例句

自愧扫门士,谁为乞火人。 杜牧 寄崔钧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杜牧 酬张祐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漢語大詞典》:火鼠
(1).传说中的异鼠。其毛可织火浣布。太平御览卷八二○引 晋 张勃 《吴录》:“ 日南 比景县 有火鼠,取毛为布,烧之而精,名火浣布。” 唐 张说 《喜雨赋》:“南穷火鼠之泽,北尽烛龙之会。” 宋 苏轼 《徐大正闲轩》诗:“冰蚕不知寒,火鼠不知暑。” 清 赵翼 《途遇大雪》诗:“先生身将作火鼠,去向炎方尝溽暑。”参见“ 火鼠布 ”。
(2).古代一种鼠形武器,利用火药发挥杀伤力。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火药:“ 戚继光 帅 蓟门 ,又用火鸦、火鼠、地雷等物。”
《漢語大詞典》:火鼠布
即火浣布。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锁锁:“ 回讫 野马川 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彼处妇女取根製帽,入火不焚,如火鼠布云。”参见“ 火浣布 ”。参阅旧题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分類:火浣布
《國語辭典》:火树银花(火樹銀花)  拼音:huǒ shù yín huā
形容灯火通明,灯光灿烂的景象。唐。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也作「火树琪花」。
《漢語大詞典》:火乌(火烏)
周武王 伐 纣 前二年曾东观兵于 盟津 。相传其渡 河 后,“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事见史记·周本纪。后因以“火乌”代指 周 朝的国祚。 唐 李贺 《白虎行》:“火乌日暗崩腾云, 秦王 虎视苍生羣。”
《國語辭典》:火宅  拼音:huǒ zhái
1.佛教用语。比喻炽燃著烦恼火焰的轮回世界。《妙法莲华经》卷二:「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2.比喻痛苦的境地。《喻世明言。卷一七。单符郎全州佳偶》:「恩官拔人于火宅之中,阴德如山。妾惟有日夕吁天,愿恩官子孙富贵而已。」也称为「火院」。
《漢語大詞典》:劫尘(劫塵)
亦作“刧尘”。亦作“刼尘”。
(1).凡尘,人世。 清 黄宗羲 《陈定生先生墓志铭》:“贞元朝士无多,劫尘冷落。”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药捣长生离刼尘,清妍面目本来真。”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一》:“觉当时尚有秋水一泓,兹则尽成平陆,亦刧尘之小变也夫。”
(2).谓兵火战乱之馀烬。 元 耶律楚材 《过沁园有感》诗:“垣頽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漢語大詞典》:劫后灰(劫後灰)
亦作“刧后灰”。 劫后所剩的灰烬。 苏曼殊 《为调筝人绘像》诗:“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刧后灰。”
《漢語大詞典》: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國語辭典》:劫灰  拼音:jié huī
1.劫火烧剩的灰烬。古印度人认为世界将毁坏时,劫火出现,烧毁一切,世界都成灰烬。唐。李商隐 寄恼韩同年二首时韩住萧洞诗:「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2.战争烧杀后,残存的东西。
分類:劫火
《漢語大詞典》:昆明劫灰
见“ 昆明灰 ”。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无劳问待詔,自识 昆明 灰。” 倪璠 注引三辅黄图:“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问胡人,胡人曰:‘烧劫之餘灰也。’”亦作“ 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 清 钱谦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记事》之五:“请看 襄 雒 新烽火,还道 昆明 旧劫灰。”
分類:劫火战乱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无劳问待詔,自识 昆明 灰。” 倪璠 注引三辅黄图:“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问胡人,胡人曰:‘烧劫之餘灰也。’”亦作“ 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 清 钱谦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记事》之五:“请看 襄 雒 新烽火,还道 昆明 旧劫灰。”
分類:劫火战乱
《漢語大詞典》:池灰
三辅黄图·池沼:“ 武帝 初穿池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东方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劫烧之餘灰也。’”后因以“池灰”指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唐 章孝标 《次韵和光禄钱卿》之一:“废兴今古事,何必叹池灰。”
分類:兵火毁坏
《漢語大詞典》:灰劫
(1).佛教语。指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 唐 杜甫 《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宋 米芾 《山光寺》诗:“仙来石畔怀灰劫,鹤语池边劝后生。”
(2).指被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清 叶燮 《集吴天章传清堂感旧限红字》:“忽惊灰劫餘芳砌,重愴 山阳 拭槁桐。”
《國語辭典》:沐猴  拼音:mù hóu
猕猴的别名。参见「猕猴」条。
分類:沐猴猕猴
《漢語大詞典》:沐猴冠
同“ 沐猴而冠 ”。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
《國語辭典》: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沐猴,即猕猴。猴子学人戴上帽子,虽外表装扮得像人,却少了人的本质。比喻人徒具衣冠而不脱粗鄙本性。也用以讥讽人虚有其表,没有才能而窃据名位。《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伍被》:「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衣冠」、「沐猴冠冕」。
《漢語大詞典》:猴冠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以比喻不相称的官职。 宋 刘克庄 《解连环·甲子生日》词之二:“已发心懺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
《國語辭典》:乞火  拼音:qǐ huǒ
1.借取火种。《淮南子。览冥》:「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宋。陆游 晚泊诗:「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2.汉代蒯通以里妇为洗刷邻妇偷肉的冤屈,往邻家借火驱逐为肉相争的狗群的故事,向曹相国推荐梁石君、东郭先生。见《汉书。卷四五。蒯通传》。后以喻向人说情或推荐。唐。杜牧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