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1,分2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劫灰
寒灰
死灰
灰烬
灰心
心灰
灰飞
灰冷
飞灰
炉灰
葭灰
灰尘
秦灰
灰灭
灰劫
《國語辭典》:劫灰  拼音:jié huī
1.劫火烧剩的灰烬。古印度人认为世界将毁坏时,劫火出现,烧毁一切,世界都成灰烬。唐。李商隐 寄恼韩同年二首时韩住萧洞诗:「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2.战争烧杀后,残存的东西。
分類:劫火
《國語辭典》:寒灰  拼音:hán huī
1.死灰。《三国志。卷二一。魏书。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2.比喻心死。唐。韦应物 秋夜诗二首之二:「岁晏仰空宇,心事若寒灰。」唐。杜甫 喜达行在所诗三首之一:「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國語辭典》:死灰  拼音:sǐ huī
1.冷却不再燃烧的灰烬。比喻人颓丧或枯寂。《庄子。齐物》:「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2.形容颜色的惨白。《淮南子。修务》:「面若死灰,颜色黴墨。」《聊斋志异。卷一。画壁》:「女大惧,面如死灰。」
《國語辭典》:灰烬(灰燼)  拼音:huī jìn
物体燃烧后所剩下的粉屑。《文选。曹囧。六代论》:「宗庙焚为灰烬,宫室变为蓁薮。」
《國語辭典》:灰心  拼音:huī xīn
1.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比喻内心寂然不动如死灰。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七○:「灰心寄枯宅,曷顾人间姿!」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泥尾休摇掉,灰心罢激昂。」
2.遭逢失意,志气消沉,气馁不振。宋。苏轼〈紫团参寄王定国〉诗:「灰心宁复然,汗喘久已静。」《红楼梦》第七一回:「凤姐由不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得灰心转悲,滚下泪来。」也作「灰念」。
《國語辭典》:心灰  拼音:xīn huī
心若死灰。比喻失望到了极点。唐。白居易 冬至夜诗:「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骈字类编》:灰飞(灰飞)
唐 无名氏 高宗祀大礼鼓吹歌曲五首 其一 导引 灰飞缇室气潜嘘。
《韵府拾遗 微韵》:易林花灯百枝消暗衰微精光讫尽奄有灰飞
《漢語大詞典》:灰冷
(1).心灰意冷。 宋 苏轼 《送参寥师》诗:“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争位》:“不料四镇英雄,可笑如此,老夫一天高兴,却早灰冷一半也。”
(2).谓冷漠。 鲁迅 《华盖集·补白三》:“外人不足责,而本国的别的灰冷的民众,有权者,袖手旁观者,也都于事后嘲笑,实在是无耻而且昏庸。”
《漢語大詞典》:飞灰(飛灰)
(1).律管中飞动的葭灰,古代以此候测节气。 唐 阴行先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2).飞扬的灰烬。 明 刘基 《巫山高》诗:“猛风吹雨洗不尽,假手 秦 炬歊飞灰。” 鲁迅 《南腔北调集·火》:“一场大火,几十里路的延烧过去,稻禾、树木、房舍--尤其是草棚--一会儿都变成飞灰了。”
《國語辭典》:炉灰(爐灰)  拼音:lú huī
炉中燃料烧尽后所残馀的灰烬。
《國語辭典》:葭灰  拼音:jiā huī
一种古代占气候的方法。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以占。《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國語辭典》:灰尘(灰塵)  拼音:huī chén
尘土、尘埃。《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只见途间一人,头带毡笠,身背皮囊,满身灰尘,是个惯走长路的模样。」
《國語辭典》:秦灰  拼音:qín huī
1.秦朝阿房宫被项羽焚烧成灰。唐。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诗:「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2.秦始皇焚书成灰。元。郝经 秋兴诗:「六经依旧垂天地,千载秦灰散劫空。」
《國語辭典》:灰灭(灰滅)  拼音:huī miè
消灭、泯灭。《魏书。卷三八。刁雍传》:「逮乎秦皇,剪弃道术,灰灭典籍,坑烬儒士。」《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漢語大詞典》:灰劫
(1).佛教语。指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 唐 杜甫 《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宋 米芾 《山光寺》诗:“仙来石畔怀灰劫,鹤语池边劝后生。”
(2).指被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清 叶燮 《集吴天章传清堂感旧限红字》:“忽惊灰劫餘芳砌,重愴 山阳 拭槁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