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热闹(熱鬧)  拼音:rè nao
1.场面高兴、热烈。《红楼梦》第四三回:「园中人都打听得尤氏办得十分热闹,不但有戏,连耍百戏并说书的男女先儿全有。」《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听得彭、施二人房里拍手的声音很觉热闹,不由的踱了进去。」
2.人群聚集、喧哗吵杂。《老残游记》第一九回:「这东北上四十五里有大村镇,叫齐东村,热闹著呢;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漢語大詞典》:热闹场(熱鬧場)
(1).热闹的场所。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无过是赶几处沸腾腾热闹场儿,摇几下桑琅琅蛇皮鼓儿,唱几句韵悠悠信口腔儿。”《三侠五义》第六十回:“每逢热闹场中,必要去游玩。” 夏衍 《谈自己》:“在热闹场中挂了红条子挤来挤去,有意使观众觉得你是一个特殊人物。”
(2).指官场。 清 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自 绩溪 之游,见热闹场中卑鄙之状不堪入目,因易儒为贾。”
《国语辞典》:热闹哄哄(热闹哄哄)  拼音:rè nao hōng hōng
形容人声吵杂,情绪高昂。《老残游记》第二回:「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
《国语辞典》:热热闹闹(热热闹闹)  拼音:rè rè nào nào
喧哗繁荣。如:「热热闹闹的过一个新年。」
分类:喧哗繁荣
《国语辞典》: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拼音:nèi háng kàn mén dào,wài háng kàn rè nào
同样一件事物,内行的人探索其内涵,外行的人则看其表面。如:「参观电脑展的人潮汹涌,有的是想吸收新资讯,有的只是凑凑热闹,真是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国语辞典》:看热闹(看热闹)  拼音:kàn rè nào
1.观看热闹的景象。如:「花车游行时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潮。」
2.只是袖手旁观而不插手。《文明小史》第二回:「看热闹的人,街上愈聚愈多。」
《国语辞典》:瞧热闹(瞧热闹)  拼音:qiáo rè nao
1.观看热闹的景象。如:「今天公园广场有表演,大夥赶著去瞧热闹。」《彭公案》第一三九回:「练完了,气不喘出,面不改色,真是行家瞧门道,力笨瞧热闹,一著一式,样样都好。」
2.对于纠纷等事袖手旁观。如:「同学打架,要调解,不要只在一旁瞧热闹。」
《漢語大詞典》:赶热闹(趕熱鬧)
到热闹场所去凑趣消闲。 茅盾 《动摇》十:“赶热闹的闲人,把五六亩大的空场挤得密密层层。” 徐铸成 《报海旧闻》三二:“四乡的农妇村姑,穿着红布棉袄,坐船来赶热闹,庙前的河面上,停满了小船。”参见“ 赶热 ”。
《國語辭典》:赶热(趕熱)  拼音:gǎn rè
1.凑热闹。如:「车祸现场围了一群赶热的人。」《警世通言。卷三五。况太守断死孩儿》:「却说邻近新搬来一个汉子,姓支名助,原是破落户,平昔不守本分,不做生理,专一在街坊上赶热管閒事过活。」
2.趁热。《三侠五义》第六五回:「俺这煎饼,是真正黄米面的,又有葱,又有酱,咬一口,喷鼻香。赶热呀,赶热。」《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一劈出了,恰好脑浆迸出,赶热好吃。」
分類:寻事生非
《漢語大詞典》:趁热闹(趁熱鬧)
赶热闹;凑热闹。《歧路灯》第一回:“ 孝移 一问,也只当在前院趁热闹看行李哩。”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八:“比号的第三天下晚,人越来越多。有的来站队比号,有的来呐喊助威;还有那自问比不上的也来趁热闹。”亦省作“ 趁闹 ”。《平妖传》第十一回:“又有一等閒汉儿童,虽不念佛投斋,都来趁闹观看。”
《國語辭典》:凑热闹(湊熱鬧)  拼音:còu rè nào
1.参加热闹的事情。如:「他好爱凑热闹!」
2.形容给人添麻烦。如:「什么时候不好问!偏在这节骨眼上凑热闹。」
《漢語大詞典》:热闹话(熱鬧話)
谓日常应酬的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聪明的试相度,惺惺的试窨付,不同热闹话,冷澹清虚最难做。”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舅太太以新亲礼相待,照例烟而不茶。彼此无非谈些天气春和、诸事吉利的热闹话。”
分類:日常应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