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拜发(拜發)
誊好奏疏,供在案上,焚香叩拜后发出。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却説那 河 臺一面委员摘去 安老爷 的印信,一面拜发摺子,由马上飞递而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凝思片刻,他低下头来,看看 郑崇俭 拜发奏疏的日期,计算一下。”
《漢語大詞典》:锁子骨(鎖子骨)
亦作“鏁子骨”。
(1).见“ 锁骨 ”。
(2).相传 唐 大历 时, 延州 一妇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围绕赞叹于其墓,谓彼即锁骨菩萨。“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延州妇人》。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 唐 李繁 《邺侯外传》:“ 李泌 辟穀,身轻,能行屏风上。每导引,骨节珊然有声,谓之锁子骨。”一本作“鏁子骨”。 宋 黄庭坚 《戏答陈季长寄黄州山中连理枝》诗之二:“ 金沙 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蹔嬋娟。” 清 赵翼 《石女歌》:“偏有金刚不坏身,幻出嬋娟锁子骨。”亦省作“ 锁骨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肢体,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也。昔闻佛氏书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國語辭典》:锁骨(鎖骨)  拼音:suǒ gǔ
位于胸腔上部,颈根部两侧与肩胛骨相接的骨骼。
《漢語大詞典》:薰戒
焚香斋戒。新唐书·高宗三女传:“ 仪凤 中, 吐蕃 请主下嫁,后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方士薰戒,以拒和亲事。”
分類:焚香斋戒
《國語辭典》:香火情  拼音:xiāng huǒ qíng
于神明前焚香立誓的情义。《新唐书。卷二一五。突厥传上》:「又驰骑语突利曰:『尔往与我盟,急难相助,今无香火情耶?能一决乎?』」明。陈继儒《李公子传》:「君老于诗者也,不为美人更之,乃含糊作影子过耶?是必容香火情!」
《国语辞典》:香斗  拼音:xiāng dǒu
一种形状像斗的焚香用具。
《漢語大詞典》:媚寝(媚寢)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孙亮 作琉璃屏风甚薄而莹澈,每於月下清夜舒之。常与爱姬四人,皆振古絶色:一名 朝姝 ,二名 丽居 ,三名 洛珍 ,四名 洁华 。使四人坐屏风内,而外望之如无隔,惟香气不通於外。为四人合四气香……故有朝姝香、丽居香、洛珍香、洁华香。 亮 每游,此四人皆同舆席,来侍皆以香名前后为次,不得乱之。所居室名为‘思香媚寝’。”后以“媚寝”为焚香之典。 明 高启 《焚香》诗:“方传媚寝法,灵著辟邪勋。”
分類:焚香
《漢語大詞典》:熏戒
同“薰戒”。
焚香斋戒。
分類:焚香斋戒
《漢語大詞典》:薰戒
焚香斋戒。新唐书·高宗三女传:“ 仪凤 中, 吐蕃 请主下嫁,后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方士薰戒,以拒和亲事。”
分類:焚香斋戒
《漢語大詞典》:萧膋(蕭膋)
(1).香蒿和脂膏。祭祀时两物焚烧可以产生馨香。 唐 刘禹锡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籩甒在堂,萧膋在庭。”
(2).借指焚香祭祀。 清 刘大櫆 《程氏宗祠碑记》:“于时降登,于时兴俛,于时萧膋,于时燕语。”
《國語辭典》:黄串饼(黃串餅)  拼音:huáng chuàn bǐng
放在香炉里熏烧的香饼。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烧尽御炉香,再添黄串饼。」也称为「黄篆饼」。
分類:焚香石炭
《漢語大詞典》:焚盥
焚香盥洗。表示虔诚。 唐 陆龟蒙 《入林屋洞》诗:“真君不可见,焚盥空迟久。”
《漢語大詞典》:焚祷(焚禱)
焚香祷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 王妻 ﹞治洁室,悬观音像,以无子嗣,日日焚祷其中。”
分類:焚香祷祝
《漢語大詞典》:鸳鸯饼(鴛鴦餅)
古代形似鸳鸯的焚香饼。一饼之火,可终日不灭。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茶名龙凤团,香字鸳鸯饼。”
《漢語大詞典》:香椀
焚香的碗形用具。 宋 陆游 《西斋雨后》诗:“香椀灰深微炷火,茶鐺声细缓煎汤。”
《國語辭典》:香火姊妹  拼音:xiāng huǒ zǐ mèi
意气相投,焚香结拜的人。宋。罗烨《醉翁谈录。丁集。卷一。潘琼儿家最繁盛》:「儿家凡遇新郎君辈访蓬舍,曲中香火姊妹则必醵金来贺。」也作「香火兄弟」。
分類:焚香结拜
《國語辭典》:香火兄弟  拼音:xiāng huǒ xiōng dì
意气相投,焚香结拜的人。唐。崔令钦〈教坊记〉:「坊中诸女,以气类相似,约为香火兄弟。」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相公不知,这院中名妓,结为手帕姊妹,就像香火兄弟一般,每遇时节,便做盛会。」也作「香火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