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起叩
最敬重之大礼。先恭立,然后跪下,叩头;再立起,再跪下,叩头。《歧路灯》第十四回:“ 绍闻 吩咐 王中 ,开了正厅门。 娄朴 穿了襴衫,诣灵前起叩四拜…… 绍闻 陪着 娄朴 ,到了楼下。见了 王氏 ,行起叩礼, 王氏 不肯,受了半礼。”
《漢語大詞典》:挤眼
即眨眼睛
他俩彼此挤了挤眼,然后走开
《國語辭典》:意前笔后(意前筆後)  拼音:yì qián bǐ hòu
构思完成,然后落笔。晋。卫夫人〈笔阵图〉:「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
《國語辭典》:意在笔前(意在筆前)  拼音:yì zài bǐ qián
在下笔写字前先构思字形。晋。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后泛指在写字、诗文、绘画前先构思成熟后才下笔。也作「意在笔先」、「意存笔先」。
《國語辭典》:意在笔前(意在筆前)  拼音:yì zài bǐ qián
在下笔写字前先构思字形。晋。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后泛指在写字、诗文、绘画前先构思成熟后才下笔。也作「意在笔先」、「意存笔先」。
《國語辭典》: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後生)  拼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形容置身于无退路的境地,势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参见「陷之死地而后生」条。《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
《漢語大詞典》:影刊
谓先照原书影摹,然后上版开雕。珍贵古籍,为存其本来面目, 清 乾嘉 以后,每用此法复印。
《國語辭典》:栽绒(栽絨)  拼音:zāi róng
一种织品。以绒线织入经纬中,加以剪平,根竖立如栽成状,多用为铺垫。
《漢語大詞典》:松柏后雕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后因以"松柏后雕"比喻志士在艰危的境况中奋斗到最后。
《漢語大詞典》:县鸡(縣鷄)
古时大赦日,悬金鸡于长杆上,然后集罪犯,击鼓,宣读赦令。古人迷信天鸡星动,必当有赦,故有此仪式。 明 夏完淳 《讨降贼大逆檄》:“ 碧池 舞马,并无 摩詰 赋诗; 金统 县鷄,先待 日休 草詔。”
《國語辭典》:先斩后奏(先斬後奏)  拼音:xiān zhǎn hòu zòu
旧时掌有重权的官员,遇有重犯,先行正法,而后奏闻朝廷。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老夫廉能清正,节操坚刚,谢圣恩可怜,君老夫两淮堤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汗吏,容老夫先斩后奏。」后比喻先采取果断行为,再向上级报告,或先做了再说。如:「因为一直联络不到你,我只好先斩后奏了。」也作「先行后闻」、「先斩后闻」。
《國語辭典》:先行后闻(先行後聞)  拼音:xiān xíng hòu wén
未事先请示上级就自行处置,然后才呈报结果。《后汉书。卷七七。酷吏传。序》:「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也作「先斩后奏」、「先斩后闻」。
《國語辭典》:先小人,后君子(先小人,後君子)  拼音:xiān xiǎo rén,hòu jūn zǐ
比喻双方商议、接洽事情时,先将具体条件和严格约定互相言明,不必客套礼让,以免感情日深而难以开口要求。《西游记》第八四回:「如今先小人,后君子,先把房钱讲定后,好算帐。」
《國語辭典》:下半旗  拼音:xià bàn qí
升旗时将国旗升至杆顶再下降,使国旗与杆顶的距离为国旗长度的二分之一,以示哀悼。也称为「降半旗」。
《国语辞典》:泼墨山水(泼墨山水)  拼音:pō mò shān shuǐ
以水调墨,泼洒在矾纸绢上,然后就墨色的浓淡,墨迹的大小,为山为云,随意点染,而成山水画者,称为「泼墨山水」。
《国语辞典》:集锦照相(集锦照相)  拼音:jí jǐn zhào xiàng
在暗房中,将多张底片拼合成画,然后加以叠放冲印的技法。瑞典人瑞速德(Rejlander)于西元1857年首创此法,将三十张底片集成一张,名为「人生的两条路」。
《国语辞典》:睪丸未降症  拼音:gāo wán wèi jiàng zhèng
病名。胎儿睪丸最初在后腹膜形成,然后通过鼠蹊部逐渐下降,最后固定于阴囊内,若下降时受妨碍,出生后睪丸就无法进入阴囊,而造成此症。也称为「隐睪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