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蔛草
炮燥
热燥燥
《漢語大詞典》:蔛草
亦称“ 蔛荣 ”。 草名。能治燥热、喘息等症。 宋 唐慎微 《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中品之下·蔛草》:“蔛草,味甘寒,无毒,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一名蔛荣。生水傍。”
分類:燥热喘息
《國語辭典》:炮燥  拼音:páo zào
1.烦躁。《尚友堂本拍案惊奇》卷二:「潘公炮燥道:『想是他来家说了甚么谎,您家要悔赖了,别嫁人,故装出圈套,反来问信么?』」
2.灼热。《西游记》第四一回:「这大圣一身烟火,炮燥难禁,径投于涧水内救火。」
《漢語大詞典》:热燥燥(熱燥燥)
形容燥热。 康濯 《春种秋收·第一步》:“事实上没法藏,只好埋着头,浑身热燥燥地乱轰响着,抓住小锄锄他那剩下不多的一点地。” 曹禺 《雷雨》第三幕:“人们心里还是热燥燥的,期望再来一次雷雨。”
分類: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