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艳曲(豔曲)
(1).爱情歌曲。《艺文类聚》卷四四引 晋 陶融 妻 陈氏 《筝赋》:“尔乃秘艳曲,卓砾殊异,周旋去留,千变万态。” 唐 李峤 《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诗:“飞花随蝶舞,艳曲伴鸎娇。”
(2).指内容和曲调淫荡的歌曲。 唐 李商隐 《杂纂·恶模样》:“对丈人丈母唱艳曲。”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凡艳曲淫词,皆不宜作。”
《漢語大詞典》:浪蕊
亦作“ 浪蘂 ”。
(1).盛开的花。 宋 叶适 《北斋》诗之二:“幽深容浪蘂,润泽长芳荄。”
(2).不结实的花。喻指爱情不真挚、不专一。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投合》:“浮踪虽浪蕊,薄命叹飞蓬。”
《漢語大詞典》:情根
指爱情的根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一丝幽恨嵌心缝,山高水远会相逢;拿住情根死不鬆,赚他也做游仙梦。” 清 李渔 《奈何天·调美》:“提把絶命刀,斩断情根在这遭。”
分類:爱情
《國語辭典》:情种(情種)  拼音:qíng zhǒng
天性深于情爱的人。《聊斋志异。卷十二。寄生》:「父痴于情,子遂几为情死,所谓情种,其王孙之谓与?」世界文库四部刊要本《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比如要在梨园中求知己,便是爱女色的要于青楼中求一个情种,岂不大错?」
《國語辭典》:情田  拼音:qíng tián
滋生情欲的心地。《花月痕》第一回:「你说什么情种,又是什么情根,我便情田也要踏破,何从留点根?留点种呢?」
《漢語大詞典》:情死
(1).心以为死。庄子·大宗师:“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 郭象 注:“以形骸之变,为旦宅之日新耳,其情不以为死。”
(2).伤心而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长史 登 茅山 ,大慟哭曰:‘ 瑯邪 王伯舆 终当为情死!’”
(3).为爱情而死。 鲁迅 《而已集·扣丝杂感》:“我便看《来函照登》,是讲‘情死’‘情杀’的,不要紧,目下还不管这些事。” 巴金 《神·鬼·人》:“心里担心着不要他们两个也来一下情死,怎么办?”
分類:伤心爱情
《國語辭典》:艳情(豔情)  拼音:yàn qíng
有关男女间的爱情及情欲。如:「艳情小说」。
《漢語大詞典》:鹊影(鵲影)
(1).乌鹊的身影。 唐 许浑 《宿松江驿却寄苏州一二同志》诗:“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叶溼萤光。” 宋 陆游 《南堂与儿辈夜坐》诗:“鹊影绕枝栖未稳,荷盘擎露重相扶。”
(2).忠于爱情的飞鹊,传说中为半只镜子所化。 唐 姚合 《咏镜》:“孤光常见鸞踪在,分处还因鹊影迴。” 唐 皇甫湜 《山鸡舞镜赋》:“视月中兔形自隐,窥臺上鹊影慙陈。”参见“ 鹊镜 ”。
《漢語大詞典》:鹊镜(鵲鏡)
指背面铸有鹊形的铜镜。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 汉 东方朔 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其妻与人通,其镜化鹊,飞至夫前,其夫乃知之。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自此始也。” 唐 王勃 《上皇甫常伯启》:“鹊镜临春,妍媸自远。” 唐 何据 《琥珀拾芥赋》:“云发彩於虹玉,竹乘阴於鹊镜。” 清 李调元 《天池》诗:“忽见虹桥天半跨,恍如鹊镜月中窥。”
分類:背面铜镜
《國語辭典》:情诗(情詩)  拼音:qíng shī
描述情爱的诗歌。如:「他写了一首情诗,向她吐露深藏已久的爱意。」
分類:示爱爱情
《漢語大詞典》:同灰
语本 李白 《长干行》:“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同灰,谓一起化成灰。形容爱情坚贞不渝。红楼梦第七八回:“蕙棺被燹,顿违共穴之情;石椁成灾,愧逮同灰之誚。”
《漢語大詞典》:负情(負情)
(1).违背情实。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适至守相,便言千万皆一,校以至理,负情之对,於是乎见。”
(2).犹违心。《晋书·儒林传·范弘之》:“每观载籍,志士仁人有发中心任直道而行者,有怀知阳愚负情曲从者,所用虽异,而并传后世。”
(3).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南史·王敬则传:“ 仲雄 在御前鼓琴,作《懊儂曲》,歌曰:‘常叹负情儂,郎今果行许。’” 唐 温庭筠 《西州词》:“鸂鶒飞復还,郎随早帆去。迴头语同伴,定復负情儂。”《花城》1981年第5期:“我准备承受一场暴风雨,了却这笔负情债。”
《國語辭典》:爱神(愛神)  拼音:ài shén
罗马神话中主宰爱情的神邱比特。参见「邱比特」条。
《國語辭典》:情海  拼音:qíng hǎi
本指爱情深广如海。借指有关爱情之事。如:「情海生波」。《花月痕》第七回:「苍茫情海风涛阔,莫去凌波学水仙!」
《漢語大詞典》:新爱(新愛)
新的爱情;新的爱人。 唐 杜审言 《妾薄命》诗:“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九:“良人久 燕 赵 ,新爱移平生。”
分類:爱情爱人
《國語辭典》:情歌  拼音:qíng gē
表现情爱的歌曲。如:「他写了一首情歌,向她吐露浓浓的爱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