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1,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祖父
田父
伯父
诸父
王父
尼父
有父
梁父
父祖
尚父
老父
单父
严父
巢父
父师
《國語辭典》:祖父  拼音:zǔ fù
称谓。尊称父亲的父亲。今亦称母亲的父亲。《礼记。丧服小记》:「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请问人生世上,是祖父要紧?是科名要紧?」
分類:父亲祖父
《漢語大詞典》:田父
老农。尹文子·大道上:“ 魏 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寳玉径尺,弗知其玉也。”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至 阴陵 ,迷失道,问一田父。” 唐 王维 《宿郑州》诗:“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清 刘大櫆 《知上犹县方君传》:“暇则携一童,杂坐樵夫田父间,亲讯疾苦。”
大蛤蟆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田父﹝集解﹞引 苏颂 曰:“按《洽闻记》云,虾蟆大者名曰田父,能食蛇,蛇行被逐,殆不能去。”
《國語辭典》:伯父  拼音:bó fù
1.古时天子对同姓诸侯的称呼。《仪礼。觐礼》:「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
2.称谓:(1)用以称父亲的哥哥。《礼记。曾子问》:「已祭而见伯父、叔父,而后飨冠者。」(2)用以称年纪较长于父亲的人。(3)用以称同学或朋友的爸爸。
《國語辭典》:诸父(諸父)  拼音:zhū fù
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或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或「诸父」。《诗经。小雅。伐木》:「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后用为叔伯辈的通称。唐。韩愈〈寄十二郎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國語辭典》:王父  拼音:wáng fù
祖父。《礼记。祭统》:「夫祭之道,孙为王父尸。」《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祖称王父,父曰严君。」
《國語辭典》:尼父  拼音:ní fǔ
对孔子的尊称。古时常在男子字后加父字以示尊敬,因孔子字仲尼,故称为「尼父」。《文选。王粲。登楼赋》:「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也作「尼甫」。
《韵府拾遗 麌韵》:有父
公羊传父有子子不得有父注明父得有子而废之子不得有父之所有
《漢語大詞典》:梁父
亦作“ 梁甫 ”。
(1).山名。 泰山 下的一座小山,在今 山东省 新泰市 西。古代皇帝常在此山辟基祭奠山川。吕氏春秋·尊师:“ 颜涿聚 , 梁父 之大盗也,学於 孔子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禪 梁父 。” 裴駰 集解引 臣瓒 曰:“古者圣王封 泰山 ,禪 亭亭 或 梁父 ,皆 泰山 下小山。” 汉 扬雄 《长杨赋》:“方将俟元符,以禪 梁甫 之基,增 泰山 之高。”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方将议明堂、辟雍之事,撰 泰山 、 梁父 之仪。” 明 何景明 《梁甫吟》:“君不见 泰山 高高, 梁甫 在其半。” 清 曹寅 《过沂水有怀芷园弟》诗:“ 龟蒙 森蔽翳, 梁父 意如何?”
(2).《梁父吟》《梁甫吟》的省称。 唐 王昌龄 《放歌行》:“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宋 刘克庄 《汉宫春·吴侍郎生日》词:“且吟《梁甫》,谁管他, 冶子 、 田强 。” 元 贡师泰 《题伊尹耕莘图》诗:“先农有诗亦有谱,后世 南阳 咏《梁父》。” 明 高启 《魏使君见示吕忠肃公旧赠诗因赋》:“有时歌《梁甫》,慷慨人未识。”
《漢語大詞典》:父祖
父亲和祖父。泛指祖先。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卿昔为 本初 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魏鉴勋 袁闾琨 《试论皇太极的改革及智囊团》:“﹝ 努尔哈赤 ﹞提出‘七大恨’,以报父祖之仇为号召,组织 女真 人起兵反 明 ,得到了 女真 人民的拥护。”
《漢語大詞典》:尚父
亦作“ 尚甫 ”。
(1).指 周 吕望 。意为可尊敬的父辈。《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毛 传:“尚父,可尚可父。” 郑玄 笺:“尚父, 吕望 也。尊称焉。”一说为 吕望 之字。 马瑞辰 通释:“‘父’与‘甫’同。甫为男子美称, 尚父 其字也,犹 山甫 、 孔父 之属。”艺文类聚卷二八引 汉 班彪 《游居赋》:“想 尚甫 之威虞,号苍兕而明誓。” 宋 张元干 《满庭芳》词:“比 渭 滨甲子, 尚父 难兄。” 清 唐孙华 《磻溪》诗:“ 尚父 精神老更遒,一竿唾手取神州。”
(2).后世用以尊礼大臣的称号。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卓 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新唐书·郭子仪传:“ 德宗 嗣位,詔还朝,摄冢宰,充山陵使,赐号‘尚父’。”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帝矍然欲翦除,而惮其握兵,因尊为尚父。”《三国演义》第八回:“﹝ 卓 ﹞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
《國語辭典》:老父  拼音:lǎo fù
1.对老人的尊称。《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
2.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如:「这样做,怎么对得起家乡的老父?」
《漢語大詞典》:单父(單父)
(1). 春秋 鲁国 邑名。故址在今 山东省 单县 南。 孔子 弟子 宓子贱 为 单父 宰,甚得民心, 孔子 美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后因以喻有治绩的郡县或官员。 晋 潘尼 《赠河阳》诗:“ 密生 化 单父 , 子奇 莅 东阿 ; 桐乡 建遗烈, 武城 播弦歌。” 唐 刘得仁 《送河池李明府之任》诗:“想得询民瘼,方称 单父 心。”
(2).复姓。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 单父圣 。
《國語辭典》:严父(嚴父)  拼音:yán fù
1.尊敬父亲。《孝经。圣治》:「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2.对父亲的敬称。晋。夏侯湛〈昆弟诰〉:「受学于先载,纳诲于严父慈母。」
3.严厉的父亲。《淮南子。人间》:「此严父之所以教子。」
《國語辭典》:巢父  拼音:cháo fǔ
相传为唐尧时的高士,山居而不营世利,以树为巢,而居其上,故称为「巢父」。
《漢語大詞典》:父师(父師)
(1).即太师。上古三公之一。书·微子:“ 微子 若曰:‘父师、少师, 殷 其弗或乱正四方。’” 孔 传:“父师,太师。”汉书·五行志上:“降及於 殷 , 箕子 在父师位而典之。” 颜师古 注:“父师,即太师, 殷 之三公也。 箕子 , 紂 之诸父而为太师,故曰父师。”
(2).即大司成。太子的师傅,掌国学之教。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孔颖达 疏:“父师,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 孙希旦 集解:“父师,即大司成也。乐正掌国学之政,故世子之学业,乐正之所主;大司成总国学之教,故世子学业之成,大司成之所主也。”
(3).上古告老还乡的大夫。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賔介” 汉 郑玄 注:“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於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
(4).对长者的尊称。汉书·叙传上:“是所望於父师矣。” 颜师古 注:“齿为诸父,尊之如师,故曰父师。”
(5).对师长的敬称。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於是推本 尧 舜 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 宋 周必大 《池阳四咏》之二:“向来稍喜唐风集,今信 樊川 是父师。”
(6).指基督教传教士。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洎 元 明 时,虽有一二景教父师,以教理暨历算质学于 中国 ,而其道非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