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路牌
标明交通路线或地名的牌子。
《国语辞典》:站牌  拼音:zhàn pái
标识乘客上下交通工具,或装卸货物之处所的牌子。如:「公车站牌」。
《漢語大詞典》:符牌
古代朝廷发驿遣使时由执勤官员佩带以为信物的金属牌子。明史·职官志三:“尚宝司,卿一人,少卿一人,司丞三人,掌宝璽、符牌、印章,而辨其所用。” 清 龙文彬 《明会要,舆服下·符节》:“ 洪武 四年五月,造用宝金符及调发走马符牌……走马符牌,铁为之,共四十,金字银字者各半、藏之内府,有急务调发,使者佩以行。”
《漢語大詞典》:黑牌
“文革”期间挂于批斗对象胸前,标明批斗对象名字、身份的牌子。 刘亚舟 《幸运儿》第二部七:“她哪知道,这时的 常杰 在外除了对那些戴高帽、挂黑牌的人比谁都厉害、比谁都凶狠而外,见了一般的人,那是比谁都客气、比谁都低气的。” 古华 《芙蓉镇》第三章:“那天随同 李国香 一起挂了黑牌游街的,有全镇的黑五类。”
《国语辞典》:奖牌(奖牌)  拼音:jiǎng pái
竞赛中颁发给优胜者的牌状奖品,或一般作为奖赏用的牌子。
《漢語大詞典》:韵牌(韻牌)
标有诗韵的牌子。供作诗限韵之用。红楼梦第三七回:“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抽出‘十三元’一屉。”
《國語辭典》:黄牌(黃牌)  拼音:huáng pái
某些球赛进行时,裁判人员用以警告球员的黄色牌子。如球员擅入球场,以言语或行动对裁判人员表示不满等,均应以黄牌警告。
《国语辞典》:分界牌  拼音:fēn jiè pái
1.两地分界的牌子。如:「那两县便在此立个分界牌,各治其事。」
2.阴、阳两处的交界。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你那报怨心怀,和那横死爷相逢在分界牌。」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莫不状元店连著分界牌,多管是鬼门关春榜动选场开。」
《漢語大詞典》:犯由牌
古代处决罪犯时,公布罪状的牌子或告示。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不能勾金榜上分明题姓字,则落得犯由牌书写名儿。”《水浒传》第四十回:“把这 宋江 、 戴宗 的供状招欵粘连了,一面写下犯由牌,教来日押赴市曹斩首施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太守命牢中取出 申春 等死囚来,读了犯由牌,押赴市曹处斩。”
《漢語大詞典》:投文牌
官府用以晓示百姓使之前来投递诉状的牌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次抬投文牌,用长桌一张,把堂皂隶抬置堂阶上,投文人等由东角门进,亲自跪投桌上,仍退立东阶下听候。”《醒世姻缘传》第九回:“候 武城 县官陞了堂,拿出投文牌来, 许老 抱了牌,跟进去递了。”
《漢語大詞典》:檄牌
传递檄文的牌子。宋史·舆服志六:“又有檄牌,其制有金字牌、青字牌、红字牌。”
《国语辞典》:警告牌  拼音:jǐng gào pái
1.标示警告文字的牌子。如:「围墙上挂了一块『内有恶犬』的警告牌。」
2.某些比赛中裁判员用来警告犯规球员的牌子。如足球赛中的黄牌。
《國語辭典》:对牌(對牌)  拼音:duì pái
一种竹子或木头做的牌子,上面用火烙上某种字样,由中间剖为两半,旧时作为證明之用。《红楼梦》第一三回:「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傥一定有甚么要紧的话,得等著面说,我这里付一面对牌,请到前街客寓里安歇。」
《漢語大詞典》:访牌(訪牌)
旧时官府发出的粘贴有缉捕罪犯的公文的牌子。用作缉捕的凭证。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刑房拿出款单来,这单就黏在访牌上。那访牌上写道:访得 潘自业 (即 潘三 )本市井姦棍……如此恶棍,岂可一刻容留於光天化日之下!为此,牌仰该县,即将本犯拿获,严审究报,以便按律治罪。”《九尾龟》第五十回:“当下不露风声,密密的下了一个密札,给那马路工程局的委员 李兰生 ,札内还附了一个访牌,话头説得十分厉害。”
《漢語大詞典》:护牌(護牌)
一种标志身份以免误伤的牌子。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 德楞泰 乃分选兵勇,每二百为队,冒教匪服色、旗号、以降贼为乡导,或佯与合队,或乘夜袭营,各给护牌为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