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牛头(牛頭)  拼音:niú tóu
1.牛的头部。唐。白居易 戊申岁暮咏怀诗三首之一:「龙尾趁朝无气力,牛头参道有心期。」
2.道士的谑称。《红楼梦》第八○回:「宝玉、焙茗都大笑不止,骂:『油嘴的牛头!』」
3.橄榄球赛中,两队作正集团争球时,双方的前锋,俗称为「牛头」。
《漢語大詞典》:牛头阿旁(牛頭阿旁)
亦作“ 牛头阿傍 ”。亦作“ 牛首阿旁 ”。
(1).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帝,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鑊汤中,煮之令烂。”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李孝寿》:“贵人就坐,女妓环列左右,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 魏经歷 ﹞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吕湛恩 注:“牛首阿旁,恶鬼名。”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 印度 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
(2).喻指凶恶可怖的人。新唐书·路岩传:“俄与 韦保衡 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琴心 ﹞最后为 李 姓者挟持,牵连入狱,虽缘情得保,犹守以牛头阿旁也。”
《漢語大詞典》:牛头旃檀(牛頭旃檀)
梵语的音义并译。即旃檀香树。以其产地之山状若牛头,故称。法苑珠林卷十五引佛本行经:“尔时太子即初就学,将好最妙牛头旃檀作於书板,纯用七宝庄严四缘,以天种种殊特妙香涂其背上。”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二七:“旃檀那,谓牛头旃檀等,赤即紫檀之类,白谓白檀之属。”亦省称“ 牛头 ”。《翻译名义集·众香》“牛头旃檀”引《华严经》:“ 摩罗耶山 出旃檀香,名曰牛头。”《翻译名义集·众香》“牛头旃檀”引《正法念经》:“此洲有山,名曰 高山 。 高山 之峰,多有牛头旃檀……以此山峰状如牛头,於此峰中生旃檀树,故名牛头。”参见“ 檀香 ”、“ 旃檀 ”。
《漢語大詞典》:牛头船(牛頭船)
旧时一种载重量较大的船。宋史·食货志下八:“胡人谓三百斤为一婆兰,凡舶舟最大者曰独檣,载一千婆兰。次者曰牛头,比独檣得三之一。” 清 黄遵宪 《番客篇》:“初操牛头船,旁岸走近港。今有数十轮,大海恣来往。”
分類:载重量
《国语辞典》:按牛头吃不得草(按牛头吃不得草)  拼音:àn niú tóu chī bù dé cǎo
用强硬胁迫的手段是达不到目的的。《石点头。卷一四。潘文字契合鸳鸯冢》:「众友不道文子一诺无辞,一发不忿,毕竟按牛头吃不得草,无可奈何。」
分类:强硬胁迫
《国语辞典》:牛头禅(牛头禅)  拼音:niú tóu chán
中国佛教禅宗的一派。唐金陵(今南京)牛头山法融禅师得四祖道信禅法,吸引很多人从他习禅,主张心境本寂,诸法如梦。法融之下有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宗合称牛头六祖,皆一时宗匠。至唐末,此派禅法渐趋式微。也称为「牛头宗」。
《高级汉语词典》:揿牛头吃不得草
比喻强迫别人做不成事
《高级汉语词典》:牛头刨床  拼音:niú tóu bào chuáng
一种刨床,利用往复运动的刀具切割已固定在机床工作平台上的工件(一般用来加工较小工件)。机床的刀架状似牛头,故名
《漢語大詞典》:牛头夜叉(牛頭夜叉)
佛教指地狱里的鬼卒。《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众公差押 卢柟 等,直至丹墀下,举目看那知县,满面杀气,分明坐下个阎罗天子;两行隶卒排列,也与牛头夜叉无二。”参见“ 牛头阿旁 ”、“ 夜叉 ”。
《漢語大詞典》:牛头旃檀(牛頭旃檀)
梵语的音义并译。即旃檀香树。以其产地之山状若牛头,故称。法苑珠林卷十五引佛本行经:“尔时太子即初就学,将好最妙牛头旃檀作於书板,纯用七宝庄严四缘,以天种种殊特妙香涂其背上。”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二七:“旃檀那,谓牛头旃檀等,赤即紫檀之类,白谓白檀之属。”亦省称“ 牛头 ”。《翻译名义集·众香》“牛头旃檀”引《华严经》:“ 摩罗耶山 出旃檀香,名曰牛头。”《翻译名义集·众香》“牛头旃檀”引《正法念经》:“此洲有山,名曰 高山 。 高山 之峰,多有牛头旃檀……以此山峰状如牛头,於此峰中生旃檀树,故名牛头。”参见“ 檀香 ”、“ 旃檀 ”。
《國語辭典》:牛头马面(牛頭馬面)  拼音:niú tóu mǎ miàn
神话传说地狱中的鬼卒。《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阶下侍立百馀人,有牛头马面,长喙朱发,狰狞可畏。」
《國語辭典》:牛头不对马嘴(牛頭不對馬嘴)  拼音: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
比喻答非所问或事情两不相符。《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只要人家拿了他一派臭恭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他亦快乐。」《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也作「牛头不对马面」。
《漢語大詞典》:牛头阿旁(牛頭阿旁)
亦作“ 牛头阿傍 ”。亦作“ 牛首阿旁 ”。
(1).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帝,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鑊汤中,煮之令烂。”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李孝寿》:“贵人就坐,女妓环列左右,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 魏经歷 ﹞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吕湛恩 注:“牛首阿旁,恶鬼名。”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 印度 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
(2).喻指凶恶可怖的人。新唐书·路岩传:“俄与 韦保衡 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琴心 ﹞最后为 李 姓者挟持,牵连入狱,虽缘情得保,犹守以牛头阿旁也。”
《漢語大詞典》:牛头阿傍(牛頭阿傍)
见“ 牛头阿旁 ”。
《漢語大詞典》:牛头阿旁(牛頭阿旁)
亦作“ 牛头阿傍 ”。亦作“ 牛首阿旁 ”。
(1).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帝,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鑊汤中,煮之令烂。”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李孝寿》:“贵人就坐,女妓环列左右,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 魏经歷 ﹞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吕湛恩 注:“牛首阿旁,恶鬼名。”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 印度 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
(2).喻指凶恶可怖的人。新唐书·路岩传:“俄与 韦保衡 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琴心 ﹞最后为 李 姓者挟持,牵连入狱,虽缘情得保,犹守以牛头阿旁也。”
《漢語大詞典》:牛头不对马面(牛頭不對馬面)
见“ 牛头不对马嘴 ”。
《國語辭典》:牛头不对马嘴(牛頭不對馬嘴)  拼音: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
比喻答非所问或事情两不相符。《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只要人家拿了他一派臭恭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他亦快乐。」《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也作「牛头不对马面」。
《漢語大詞典》:马面牛头(馬面牛頭)
犹牛头马面。《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没慈心的马面牛头,两股叉,两条鞭,恶恶狠狠,照例或杀或剉或舂或磨。” 叶紫 《乡寻》:“两边站立的,活像是一群马面牛头。”